全球第一大薄膜电池厂商第一太阳能以0.87美元/瓦的生产成本、9.44亿美元的2009年中期收入和120亿美元的市值,打破了薄膜电池的泡沫论。然而,薄膜电池技术日新月异,在这一市场上谁将最终笑傲江湖,目前仍难判断。?
针对纷纷上马的薄膜电池项目所引发的隐忧,以及多晶硅的价格暴跌,市场出现了一种担心—薄膜电池相对晶体硅电池的成本优势将会被削弱,部分业主或光伏电站会转而使用成本已大幅下降的晶体硅电池及其组件。甚至多晶硅电池厂家尚德控股的掌舵人施正荣也曾断言“薄膜太阳能绝对是泡沫”,并且短期内面临的挑战非常大,只有在转换效率超过15%以及成本下降五成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机会。
全球第一大薄膜电池厂商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以耀眼的财务表现平息了外界对薄膜电池“泡沫”的这一争议。在经历了2009年一季度的短暂环比下滑之后,第一太阳能二季度的营业收入达5.26亿美元,同比增97%,环比增26%,同时,不仅市场份额有所提升,并且市值在全球光伏厂家中跃居首位(表1)。在晶体硅电池生产成本锐减的背景下,薄膜电池非但没有失去市场份额,反而凭借不断改进的技术,顶住组件单价下滑的压力,将单位生产成本进一步压缩。
单位生产成本呈下滑趋势
第一太阳能在业界几乎是碲化镉(CdTe)薄膜电池的代名词。自2002年实现碲化镉薄膜电池量产以来,第一太阳能一直以惊人速度扩张,产量从2004年的6.5兆瓦增至2008年的504兆瓦,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9%,2008年已成为产量仅次于Q-Cells的全球第二大光伏厂商。而从2009年上半年的收入来看,第一太阳能已跃身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厂商。
第一太阳能持续不衰的竞争力主要来自不断降低单位制造成本的能力。财务数据显示,第一太阳能的单位制造成本已经从2004年的2.94美元/瓦压缩至2008年的1.08美元/瓦。而在光伏产业掉头向下的2008年四季度,第一太阳能的平均生产成本降到了每瓦0.98美元,是全球首家生产成本低于每瓦1美元的太阳能厂商。2009年其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为0.93美元/瓦和0.87美元/瓦(表2)。第一太阳能的总裁公开表示,预计2014年其薄膜电池的生产成本可望降至0.52-0.63美元/瓦,且光电转换效率由目前的10.9%提升至12.5%。
市场份额不降反增
据长城证券研究所周涛测算,如果多晶硅价格下降至30-40美元/公斤,对应的薄膜电池生产成本是1.4美元/瓦。国际主要多晶硅供应商(Hemlock、MEMC、德国瓦克等)单位成本均在30美元/公斤左右,远低于国内60-80美元/公斤的成本,依此看,多晶硅价格下降至30美元/公斤以下几乎没有可能,所以在电池和组件生产成本上,晶体硅电池难以与薄膜电池竞争。并且,薄膜电池适合自动化生产线,同样产能所需人工仅为晶体硅的1/25,全部生产过程可在3小时内完成,远胜晶体硅电池的表现。
因此,尽管晶体硅单价下滑给晶体硅电池带来更强竞争力,但薄膜电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薄膜电池厂商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10.1%提升至2008年的12.5%,碲化镉和铜铟镓硒薄膜电池(CIGS)更是超常规发展,增速高于整个光伏平均水平。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美国和德国市场正经历着同样的变化:2008年,美国有67.5%的光伏组件使用薄膜技术,而后者的份额也从2002年的不到10%增至2007年的近40%;在德国市场采用薄膜的光伏组件也达20%。事实上,由于晶体硅电池和组件的生产成本下降速度不及薄膜电池,因此后者的市场份额不减反增,至2009年二季度,薄膜电池份额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媒体预测,2012年薄膜电池产能将占光伏总产能的30%。
毛利率数据同样显示,在组件单位售价下降的侵蚀下,第一太阳能的盈利能力几乎未受到影响。2008年四季度,第一太阳能的毛利率短暂下滑,随后的两个季度,毛利率开始反弹,200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别创下历史新高(表3)。
然而由于二者应用领域的差异(晶体硅电池在太阳能屋顶计划中有优势;薄膜电池在大规模电站和光电建筑一体化(BIVP)项目上有优势),并且薄膜电池业内第一太阳能仍是“一家独大”,不具备大规模提升份额的产业基础,因此薄膜电池不会大规模替代晶体硅电池。
谁主沉浮
以往薄膜电池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主要归功于第一太阳能的贡献。从商业化运作角度来看,第一太阳能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商业化运作的薄膜电池厂商。2008年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中,第一太阳能占去六成。但薄膜电池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除了第一太阳能所掌握的碲化镉薄膜电池技术外,目前还有两种主要的薄膜电池生产技术:硅基薄膜技术(如a-Si)和铜铟镓硒薄膜技术。
单从转化效率来看,CIGS颇具优势,理论上最高效率达19.9%,远高于碲化镉的16.9%和硅基的12.8%(表4)。尽管其原材料铟(In)较为稀有,全球储量仅约2万吨,只可供400吉瓦的电池用量,但由于目前全球CIGS电池厂商数量较少,到2010的产能约为300兆瓦,所需的14吨铟材料远低于目前的铟产量,因此短期内储量问题并不会制约CIGS电池的前景。
从成本来看,中投证券认为,尽管晶体硅价格暴跌,CIGS仍具成本优势。首先,由于CIGS电池尚未达到量产,通过成本细拆,参照工艺类似的第一太阳能的成本构成(主要是设备折旧、玻璃、材料和人工等四项),在规模化效应下,CIGS薄膜电池的成本约为1.07美元/瓦,已远低于目前的晶体硅电池成本。其次,CIGS电池采用相对廉价的玻璃为衬底,这样所需的稀有元素耗损量大为减少;另外,CIGS电池的弱光效应较好,对光照的要求降低,运行时间远高于晶体硅电池。
而光电转换效率最低的硅基薄膜电池,由于性能不稳定,未来发展路径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在长城证券周涛看来,由于其主要原材料硅烷(SiH4)易于获得,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如果转化效率能稳定在10%以上,将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