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投行蓄势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18:14  《新财富》

  不管是想要笼络更多的高级人才还是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金融海啸都给小而专的精品投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起码,由于以债权承销来吸引客户的伎俩不再有用武之地,他们与传统投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公平。?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收购、裁员之后,华尔街的投行似乎已经在阵痛中慢慢调整好了步伐。2009年8月,已经归属美国银行的美林开始实施新的招募计划,签约待遇甚至比牛市期间更为诱人,以输入新鲜血液。过去一年中,深受次级债困扰的各大投行大举裁员,并因此而支付了数目相当可观的解约金。

  然而,他们的损失或许不仅如此。失业的华尔街精英们让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bank)有了更充足的人才储备,同时传统投行在危机中所遭受的信任危机也将不少客户拱手让给了精品银行。相较于在金融危机展开的两年中市值分别缩水接近60%和100%的摩根士丹利和花旗而言,华尔街上主要的几家精品投行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Lazard和Evercore Partners的股价在同期分别下滑了16%和22%,而在2008年全球投行排行榜上位列第25位的Greenhill,股价则逆市上扬了9.13%。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大量融资咨询服务的精品投行就打破了诸多分析师的预言,在困境中生存下来,并在之后随着全球融资并购业务的红火而不断壮大。这一次,随着大型独立投行力量的式微,华尔街的精品投行似乎又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

  小而专的“精品店”

  与业务大而全的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传统投行相比,精品投行不仅规模小、员工少,并且所从事的业务也相对单一,通常以融资并购的咨询服务为主,辅以承销、发债、研究和交易等传统投行业务中的一两项。尽管精品投行所服务的对象以被大投行所忽略的中小客户为主,但由于其与风险投资长期保持的良好关系以及对生物科技、生命科技、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专注,因此也有一些相关领域的大企业对精品投行情有独钟。

  过去150年,不断有精品投行涌现又陆续因被并购而消失。如今,除了被誉为“并购鼻祖”的Lazard这样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外,多数的精品投行都是近20年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随着传统大投行越来越注重股票承销等IPO服务和交易业务,精品投行的出现正好承担起私募融资和并购等规模较小的中间业务。创立于1996年的Greenhill就是现代新型投行的典型代表,其“投行+投资”的业务模式不仅被华尔街的后来者纷纷效法,也被近几年兴起的中国本土的新型投行奉为标杆。

  这些新型的精品投行多由银行家或业内的资深管理人士创立,如Greenhill的创始人原本是摩根士丹利的董事会副主席,而Centerview Partners的创始人之一曾经担任过瑞银的董事总经理,他们不仅深谙投行的运作,同时也更加重视与客户深入的交流,集专业与人性化于一体的运作方式是精品投行在过去几年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期,精品投行囿于规模长期隐藏在“巨无霸”的光辉之后。

  “抄底”金融海啸

  一场次贷危机摘掉了昔日笼罩在传统投行头上的光环,他们不仅因此蒙受了巨额的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丢失了往日客户对他们的信心。《亚洲货币》在2009年2月发表的一篇社论中援引一位中国金融家的评论指出:“这些投行连自己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又怎么能期待它们为企业的融资并购等计划提供战略咨询?”在金融危机爆发的中心美国,情况更是如此。在这种形势下,从2008年年中开始,极少涉足次贷产品、小而专的精品投行转而吸引了来自各方面的正面关注—因为它们至少看起来比因贪得无厌而玩火自焚的金融机构要聪明些。不管是想要笼络更多的高级人才还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金融海啸都给精品投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被传统投行所裁掉的华尔街精英固然让精品银行有了充足的挑选余地,而也有部分人因为看好精品投行所专注的新兴领域而主动加入,甚至自行创业。2009年2月,瑞银就至少有三位能源领域的银行家离职投靠了一家名为Lexicon Partners的精品投行,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两位银行家奔赴另一家精品投行。也就在同一月,曾经先后担任后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英国投资银行部总管的迈克尔·托里(Michael Tory)与对冲基金经理联手创立一家精品投行。此外,还有多家专注于绿色能源领域融资服务或其他专门领域的精品银行正处于资金募集阶段。

  与此同时,当传统投行的高利润业务陷入一片混乱之际,精品投行努力耕耘多年的主打业务之一并购咨询服务开始收获成果。尽管2008年全球的并购交易减少了36%,美国市场更是下滑了41%,2009年上半年全球的并购交易案创下了2004年以来的新低,但从业已发生的并购案来看,越来越多的利基市场上的小规模并购已经改变了过往巨型并购主宰市场的局面—这显然会让精品投行得益。

  研究机构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精品投行收取的并购咨询费占到了全球市场的14%,达到了自Dealogic追踪这一数据以来的最高点。在互联网泡泡吹得最大的时候,精品投行的并购咨询收费所占的比例为8%,而2007年这一数字为12%。不仅如此,在2009年上半年的大型并购案中,精品投行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vercore协助辉瑞制药(Pfizer)完成了对惠氏(Wyeth)总额达680亿美元的收购;Gresham是促成矿业集团力拓和必和必拓580亿美元合资案的三家咨询机构之一;Lazard帮助矿业公司斯特拉塔(Xstrata)向竞争对手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提出483亿美元的敌意收购。精品投行正在“乱世”中逐步提升着自己在全球并购活动中的地位。

  不过,现在还难以判断当传统投行和大型金融机构恢复元气,或者待全球并购活动再度升温时,精品投行能否延续现有的快速成长的优势,但起码一场金融危机让过去以债权承销来吸引客户的伎俩不再有用武之地,对精品投行而言,这场竞争正变得更为公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