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迅雷:居民收入被低估意味着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13:31  《新财富》

  从家庭支出的角度逆推可以发现,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至少被低估了4.7万亿元,其中,6000万最富裕阶层的收入被低估最多,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10.27万元,生活水准与美国人相当。从调整后的居民收入看,中国的房价高企、汽车旺销都有了解释,但城镇收入最低10%和最高10%群体的收入差从官方公布的9倍扩大到25倍左右,这势必导致低端和高端消费需求均旺盛的畸形结构。而从投资角度看,低档和高档消费品领域都值得看好。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状况好于预期,尤其在消费方面,更是感受不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今年前6个月汽车的销量已经超过600万辆,居全球第一;增长幅度达到17%,远高于2008年末汽车工业协会5%的预测。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也始终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而对比外贸出口幅度的萎缩,以及上半年大部分月份发电量的负增长,应该怎样给予中国居民的消费强劲增长以合理的解释呢?

  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究竟低估了多少

  虽然历史数据表明,中国的消费支出相对GDP增长率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一般滞后一年左右,但这也很难断言下半年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将放缓。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34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2%,在GDP同期增长率只有6.1%的情况下,这么快的收入增长速度难以置信。如2008年第一季度的城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为3.4%,对应的第一季度GDP为10.6%。中国历年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收入的增长率一般都低于GDP的增长率,为何今年第一季度就突然超过GDP增长率5个百分点呢?官方统计显示,过去30年中,中国居民收入增长率平均落后GDP增长率2.24个百分点。而中国对城镇及农村居民收入的统计是国家统计局根据超过4万户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得出的,就统计方法而言,也是国际通行的,其关键在于获取数据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大?被调查者是否会如实回答自己的实际收入情况,很值得怀疑。尤其是高收入阶层,可能会涉及到部分收入获得是否合规、是否照章纳税等问题。

  为了考察中国居民收入究竟低估了多少,我们不妨从家庭支出的角度来推算收入水平。因为从理论上讲,居民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应该等于年度新增消费加上新增储蓄,这里的储蓄是指广义的储蓄,即包括银行存款和投资,投资中包括金融资产如债券、股票、共同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的净投入、购买房产和其他固定资产等的净投入,农村的私人固定资产投资等。

  相比对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统计,家庭消费支出调查统计的真实度应该高得多,此外,居民储蓄中年度新增存款的数据也是现成的,关键是居民投资的统计数据较难获得。但我们仅仅把居民消费支出加新增存款两者相加,就会发现,除了2007年,其他年份中消费加存款的规模已经大于当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了,这还不包括居民的投资性支出(图1)。

  那么,国内居民的投资规模会有多大呢?在近年来中国居民的金融投资意识日益加强、私人投资所占份额逐步增大、同时利率水平又较低的情况下,选择投资与选择银行存款之比应该不会相差太大,即居民在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支出之后,剩余部分用于购房支出或购房贷款的还本付息、投资股票、债券、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应该不会低于银行存款多少。为此,我们对过去3年居民在股票、债券和基金及银行理财产品,还有购房投资及房贷还本付息等方面的净投入作了大致统计和估算,同时又把投资规模不是太大、统计上有一定难度的银行、证券、信托理财产品等剔除,发现2006-2008年中国居民在房地产、基金、股票和债券方面每年净投入分别达到1.8万亿、5.8万亿和3.2万亿元(表1)。因为这里不包括居民购买固定资产等实业投资,同时也剔除了较难统计的一些金融投资,故而相对还是保守的估算。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的规模也达到了6亿,城乡收入差距达到3.3:1,但实际投资金融产品和房地产的家庭所占比例并不高,如沪深两地的股票开户数量加总才一亿,也就算是5000万户家庭从事两地的股票投资,但实际有效账户不足50%,这意味着真正直接投资股票的家庭不足2500万户。因此,我们可以假定从事股票、基金、债券及房地产投资的都为城镇居民(包括农村在城镇打工居住半年以上),那么,从2006-2008年,我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至少被低估了1.8万亿、4.4万亿和4.7万亿元(图2)。面对如此大的低估额,或许有人会问,居民的消费支出是否被高估了呢?我想,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国人消费能力来看,中国居民的消费支出总额只有被低估的可能,不大可能被高估,这从国内汽车的销量、境内外旅游人数的暴增和奢侈品消费已经排名全球第二等种种迹象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因此,经过调整后的过去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4969元、21217元和23584元,而城乡居民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55.7%、63.0%和61.4%,使得这一比重比原先有明显提高,也更具有国别可比性。一国的居民收入总额占GDP比例大致在50-70%之间,2008年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占GDP的76%,而低于50%的不是高福利的北欧国家,就是依靠石油赚钱的资源国。

  城镇10%最富裕阶层的

  收支状况与国际比较

  既然收入被低估了,那么到底哪类人的收入水平被低估得最多呢?理论上讲,应该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占城镇人口10%的最高收入者,其中,2007年10%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784.51元(尚未公布2008年的数据),如按公布的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4%的增长率来推算,城镇最高收入户(约6000万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4万元。这一收入水平即便按购买力平价(PPP:1美元=4.5元人民币),也不过是8900美元,在全球排名是第40名左右,只是拥有4800万人口的韩国200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46%,这显然还是与这一阶层所具有超强的支出能力不相称。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统计,中国2008年的奢侈品消费总额为86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5%,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有咨询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而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34510美元。

  假定前述2008年被低估的4.7万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80%属于10%最高收入阶层,则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增加6.27万元,那么,中国城镇最富裕阶层的年可支配收入就不是4万元,而是10.27万元,按购买力平价(PPP:1美元=4.5元人民币)计算,我们6000万最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准相当于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822美元的美国人生活水准。而2008年美国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821美元,仍然大大超过经过调整后的中国占城镇人口10%、占总人口4.5%的最富裕阶层的收入水平。但实际上,中国最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和投资能力都超过美国的平均水平,说明我们对国内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调整仍偏保守,如下一些数据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

  根据中国2008年的统计公报,国内私人汽车保有量为4173万辆,同比增长18.1%,国内居民因私出境4013万人次,增长14.9%。如果私人汽车保有量和因私出境人数中各有一半属于6000万的最富裕阶层(这属于非常保守的估计),这就意味着中国2000万户(6000万人)最富裕家庭均拥有一辆私家车,至少在2008年每家有一人出国旅游。而据世界免税协会和AC尼尔森在2005年所做的联合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在境外旅游的人均购物花费达987美元,堪称全球之最。

  如果把6000万富裕阶层当作一个地区人口看待,那么,这个地区的消费水平,或许在全球已经屈指可数了。如美国2008年出国游的人数为4002万人次,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3.1%;日本为1599万人次,占总人口的12.6%;而中国最富裕阶层的出国游比例达到1/3。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国的居民收入,尤其是富裕群体的收入被严重低估。早在2007年,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就专门对中国居民收入被低估问题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他认为低估的理由是被调查者中的高收入者不会如实回答实际收入,得出的结论是“脱离管理程序的财政资金、金融腐败、行政寻租、土地收益流失、企业行贿支出、垄断行业灰色收入等,构成了2005年度中4.4万亿元统计遗漏收入的主体”。

  而我们认为,中国居民收入被低估的部分主要是两大块。一是财产性收入,其中,房地产牛市使得投资地产的居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股市虽然波动较大,但过去4年中也有200%的涨幅,而且由于部分非流通股的流通,也加速了少数居民权益类投资收益的实现。二是灰色收入,包括行业垄断、内部人控制等由企业转移给雇员的灰色收入,还包括由于行政管制所带来的寻租收入。如教育和医疗卫生两大部门的财政投入过低,而行政管制又过多,导致人员和物品供不应求局面长期存在,容易发生寻租现象。而另一方面,中国靠投资拉动GDP增长的模式势必导致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过剩,这种没有投资回报要求的项目谁都愿意承接,由此又会形成权力部门和个人的寻租性收入。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财产性收入和灰色收入的获取太容易,在中国居民家庭中出现了一批暴发户式的最富裕阶层,他们会偏向于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在日本、台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都出现过类似的现象。尽管他们的稳定收入还是低于最富裕国家的平均水平。

  按真实的居民收入重新评估我国消费结构与增长

  按调整后的国内居民可支配收入来解释目前的消费结构,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如房价收入比也没有以前那么离谱,汽车消费的高速增长确实是有了中国最富裕阶层人均10万元可支配收入作为支撑。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要远大于原先的估计。如城镇中收入最低10%和最高10%群体的收入差,从原来官方公布的9倍扩大到了25倍左右。而且,最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幅度又远低于高收入户,如北京市2008年20%的高收入户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为16%,20%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率仅为2.4%,未来贫富差距仍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这样贫富悬殊的收入结构势必导致两极分化的消费支出结构,即低端消费和高端消费需求均旺盛的畸形结构。如山寨手机和豪华轿车都十分畅销,有人称之为“穷超印度,富比美国”。

  这种畸形的消费结构虽然还是能够拉动消费的高速增长,但从长期看,还是弊大于利。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在居民的支出结构中会逐年下降。从1978-2008年的数据看,在城镇居民支出结构中,食品消费的比例从57.5%下降为37.9%,农村居民的比例从67.7%下降为43.7%。而居住消费方面,城镇居民则从1981年的1.39%上升到目前的30%左右;农村居民消费从1978年的3.16%上升到17.8%。居住消费支出之所以大幅上升,实际上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有关,尤其是城镇10%最富裕阶层的恩格尔系数大幅降低。

  由于房屋既是消费品,又是投资品,在中国,目前房地产总值大概在60万亿元,超过股票和债券,成为第一大投资品种。而且,受中国长期以来地少人多环境下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更愿意把房屋作为私人的主要财产,如中国住宅的自有率达到80%,而美国这样的最富裕国家也只有65%。对于中低收入阶层而言,房屋则完全是消费品或生活必需品,但高收入阶层对房地产的巨大投资需求,又人为地推高了房价,尤其在中心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房价之高堪比东京或香港,极大提高了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成本。这使得过去30年中我国的居住支出大幅上升,特别是农村向城镇转移的居民,居住消费支出的压力要远比食品消费的支出压力大和沉重得多,而且会越来越大。

  如果单纯从投资的角度看,低档消费品和高档消费品的制造和销售领域应该更值得看好。在低档消费品方面,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因此,国家推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是正确的,国泰君安的行业分析师也预测,2009年家电行业的净利润增速将达到20%,而像山寨机这类信息设备行业的净利润增长率则可以达到35%。而从高档消费方面看,轿车和房地产行业的增长率无疑非常高;此外,奢侈品中的化妆品、酒类、服装等行业也值得看好。最近,不少国内服装厂商纷纷购买国外服装品牌,也表明他们非常看好国内居民对品牌服装的消费前景。

  目前中国通过大量公共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虽然能够确保经济高速增长,但显然还是无助于消费结构的改善。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在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比例,但与基础设施上的财政投入和信贷配套相比,用于刺激消费方面的投入则非常有限。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仍将是继续强化目前居民收入结构的过程,消费的增长率明年将超过今年,但消费的畸形结构却难以改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