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沈阳与它的工业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7日 02:12  第一财经日报

  孙书博

  虽然我国的工业化起步落后,但是,仍然有这样一个地区,它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承担了大后方的作用,源源不断地将物资运往前线,在新中国起步阶段,同样担当着物资供应的巨大使命。这个地区就是东北,而在这里,也诞生了新中国工业“长子”——沈阳。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沈阳市先后涌现出13528位市级以上劳模,这个成绩也让沈阳市成为一个劳模辈出的城市。除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外,沈阳市在解放战争时期、朝鲜战争过程中,以及新中国建设初期所承担的巨大责任,也为这些劳动英雄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因此,众多劳模的涌现,同时也反映出这座城市曾经在工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当地一位经济学者表示,根据沈阳市初步拟定的构想,“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将落在调优第二产业结构和调高第三产业比重两方面,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格局。

  先进装备制造业仍然承担着沈阳经济的主体地位。

  “工业化”,已经深入到沈阳这座拥有将近80年工业基础的城市文化精髓中。在记者联系采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到沈阳采访建国60年,就先去采访沈阳的劳模吧。

  尉凤英,上世纪50年代全国劳动模范,曾经13次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来到尉凤英的家中,房间客厅正中,端正地摆放着毛主席与尉凤英亲切握手的照片。采访过程中,尉凤英清楚地回忆了每次与毛主席见面的时间和当时的情景。

  时至今日,尉凤英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953年第一次走进东北机械制造厂时的激动心情。在此后的工作中,尉凤英共完成了177项技术革新,也因此多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全国劳模张成哲从18岁参加工作,至今没有主动休息过一个周末。这或许是年轻一代人很难理解也很难实现的目标。他在沈阳铸造厂近50年的工作中,曾实现780多项技术革新,其中18项填补了国家空白。

  一直以来,沈阳市相关部门都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曾经为这座城市的工业化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劳动模范。作为新中国的工业“长子”,究竟需要如何将沈阳的工业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下去,的确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

  在采访过程中,张成哲表示,自己正在组建一个劳模技能培训学校,把老劳模的一些绝技绝活传授给青年一代,不过技术总归会有过时、淘汰的一天,这群大多已经年过70的老人所希望的,就是将这种精神传递到下一代的身上。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