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黄睿
当前,在没有出台相关管理措施的情况下,“药妆”市场发展得很热闹。近日,30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在其主业之外发力,将旗下化妆品销往重庆。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药妆市场时,我们发现,甚至连什么是药妆的概念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连一个商品概念都没有明确定义的市场,药妆产业面临的仍是模糊的发展前景。
要把药妆和普通化妆品区分开来的话,最重要的就是一个“药”字。在药妆这个概念里,“药”到底是什么意思?
对于药的概念,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理解就千差万别。作为以中医为主要医疗手段而使用了上千年的社会,药的概念几乎囊括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例如,日常所食的饭食、水果、蔬菜都可以在各种保健书中找到“药用价值”。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清各种各样的“药”究竟是治病的还是保健的,或者到底有没有任何效果。
保健品曾经在药品市场上掀起过风浪,各种各样的“健康讲座”把没有什么疗效的保健品吹嘘成“神药”,消费者花了不菲的价格,最后根本没有什么疗效。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普通百姓对“药”的概念模糊不清,而打着药品疗效的保健品又在产品介绍上模糊其辞,这让消费者很难辨识。
药妆市场发展到现在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从资料上看,药妆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统计,在国际化妆品市场上,有将近1/4是功能性化妆品,也就是所谓的药妆。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增长率均高达10%~20%,这一增长速度是欧洲市场的两倍。在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药妆销售额均有几十亿美元。
但是,在西方,凡是涉及医药的相关产品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所含药物成分、分子式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普通西方消费者对西医的各种成分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这对于辨别各种药妆产品的功能与效果有很好的社会基础。
在中国,由于普通百姓对“药”的概念与性质、成分等都模糊不清,所以很难辨别与药相关的各种产品的性能与效果。曾经混乱的保健品市场就是消费者对药品了解模糊的最深注释。药妆作为化妆品行业的新兴分支,市场潜力自不待言。但是,应如何尽快厘清这里面的概念与定义,是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考虑与准备的问题。只有厘清各个概念,药妆市场才能避免陷入类似保健品市场曾经造成的混乱,拖累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