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毅夫:发展中国家承受八成气候苦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 0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花馨 北京报道

  “这场危机不是他们(发展中国家)自己造成的,他们对此也最缺乏准备。因此,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一个公平的协议至关重要。”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9月15日说。

  北京时间9月15日晚上,世界银行发布《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这份特地在12月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在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时更为脆弱,因此必须在发展和减贫的同时转向低碳经济模式,而前提是高收入国家对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发展中国家将承受气候变化潜在影响的75%~80%。”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9月15日的内部视频会议上表示。世行该报告指出,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三大因素,在气候灾难中显得尤为脆弱。

  首先,该区域的大量人口居住在海边和地势低的岛屿上。“例如中国就有1.3亿多人,越南约4千万人,太平洋岛国约2百万人。”

  其次,这些地区对农业依赖性强。而环境恶化使自然资源的压力不断增大,增大了农业管理的复杂性。

  第三,该区域经济还高度依赖海洋资源,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海洋污染将直接影响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

  不仅仅是“先天不足”,由于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工业化发展,气候问题对其后续经济发展的影响远将大于发达国家。

  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瑞典经济学家、气候问题专家埃克隆德(Klas Eklund)表示,发达国家不应该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承担过多的减排责任,“中印这些国家仍在发展中,他们需要时间。”

  同时,承担“历史责任”也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要求。但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计较过去,而是“共同”承担未来责任。

  埃克隆德此次与“气候经济学”创立者尼古拉斯·斯特恩(Nicolas Stern)一起来京参加由中国发改委组织的气候研讨会,他告诉记者,温室气体排放的计算方式,是此次研讨会上的一个重点。“如果按人口计算,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并不巨大。但若按工业生产总量计算,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无疑将被要求承担巨大的减排责任。”

  目前,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到2020年实现在1990年基础上40%的减排。但美国奥巴马政府最新的气候报告则表示,美国只愿意在2020年实现维持1990年的排放水平;欧洲则表示愿意较1990年减排20%-30%。

  “哥本哈根会议难以取得成功,因为减排问题背后的核心是‘钱’。” 埃克隆德说,“决定性的内容难以达成,但可以取得一些框架协议。”更何况,气候问题的主角美国正为国内经济复苏以及医改问题焦头烂额,“(这些问题)耗费了奥巴马政府太多精力”。

  但世行报告则告诫,金融危机不能成为把气候问题放在次要地位的借口。“危机可能会在短期到中期造成严重困难和减缓经济增长,但其持续时间很少超过两三年。而气候变暖的威胁远比金融危机严重得多,持续时间也长得多。”

  根据世行报告,要解决气候问题,需要在今后几十年实现世界能源体系的转型。研发投资每年将需要1000亿至7000亿美元,而目前的投资每年只有130亿美元的公共资金,以及400亿至600亿美元的民间资本,二者相去甚远。而发展中国家要迈向低碳社会,更有赖于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气候融资必须大幅增加,目前的融资水平远远低于可预见的需求。”林毅夫说。目前,世界银行发起的气候投资基金(CIF),正为发展中国家采用低碳技术降低成本。

  埃克隆德告诉记者,瑞典SEB银行正与世行进行“绿色债券”项目的合作,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绿色项目。“目前只有20亿美元的规模,并不大,”埃克隆德坦言,“但接下来的两年,预期会达到100亿美元规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