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钢并购日钢:公平与否不在于形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 12:05  中华工商时报

  山钢与日钢重组合作日前最终签订协议,这被普遍解读为“国进民退”强制收购的标本,并被视作是违背了市场化原则。

  然而,随着媒体近日对内情的挤牙膏式的披露,尤其是随着日钢老板杜双华真实想法的首度公开,社会上普遍担忧的“国进民退”现象,具体到这个案例,其实只是因股份比例造成的误解。首先,双方的合作也并不是一方意志强加给另一方,而是共同的选择;其次,重组合作的目的是汇集双方之力去发展新事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谁吃掉谁。

  为什么外界会有日钢被“强制收购”的印象?这不仅是从常理出发的推测,而且事情最初也的确如此。一开始,日钢曾经力图避免被兼并,所以作出了将部分资产转移到香港上市公司等反收购措施;杜双华一直避见记者,对于记者就重组一事的采访回以“你去问政府”,足以说明其内心情感。

  然而,事情总是在不断变化。通过多个回合的博弈最终达成的重组合作协议,并不是日钢最初担心的被单向吞并;而一开始并无好感的杜双华,最终发现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建设新项目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而山东政府为了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在国家控制钢铁产能和实行汰劣换新政策的前提下,需要强力推进山钢日钢重组合作。既然双方均有凤凰涅的意愿,合作则是最直接和便利的选择。既然是合作,就不是谁吃掉谁的问题,而是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赢互补的过程。

  于是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反倒是杜双华要对职工做说服工作。

  据报道,在双方签署协议后,杜双华召集职工开会,告诉职工们说:“我们自己建不成大钢(指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是我们的能力不足,如果再因为我们而阻碍了大钢建设,那就是我们心态不正,所以我同意了这次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杜双华当然不是圣人,类似上世纪50年代那样的“公私合营”,他不可能天然地心甘情愿。据报道,杜双华在职工大会上曾坦承说,“单纯的重组我是不情愿的,谁也不愿意把基业让别人来管理”。

  但是杜双华的高明,就高明在他不为本能所囿。他超脱了本能,看到了自己必须做出的抉择。他对职工们说,“为建设精品钢基地必须实施重组,我从一开始就是拥护的,因为我有这个自知之明,知道我们自己干不成精品基地,先天问题不解决,也很难发展成世界500强企业。”日钢的先天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干不了精品钢基地?根据公开资料,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总投资87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而日钢的资产,根据推算约100亿元,显然无法承受800亿的大项目,而且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日钢融资越来越困难;而山东钢铁集团自去年3月成立到去年底,已经先后从12家银行获得总计2400亿元的授信额度。

  也就是说,山钢与日钢重组合作后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钱的问题将不是问题。而日钢如果单干,将会出现“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此外,屡受环保等问题的影响,也决定了政府不会将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交给日钢单干。国家环保局6月份曾紧急叫停了日钢的500万吨项目,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记者在网上也看到,许多当地居民对日钢环保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所以,当我们获悉杜双华上述讲话以及上述背景后,也就解开了“亏损国企兼并赢利民企”的疑团。固然,日钢是赢利企业,与亏损国企合作,似乎不公平。但是,赢利企业资产估值自然会往高处走,也并不一定因与亏损企业合作就不公平。为什么要与山钢合作?关键是日钢眼前的赢利,并不能掩盖技术即将落伍和环保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并不能回避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课题。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既定政策,一个凭机遇短短5年内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经营机制的优势并没有解决这些不足,而这决定了它的发展不能走“一股独大”的道路,不能排斥与其他任何资本的合作。显然,杜双华认识到了这个趋势和道理。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南存辉带领的正泰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他敢于不断地稀释自己的股权份额用来吸纳外来资本;东星航空为了绝处求生,提出了将创始人兰世立原始股份“全部清零”的断臂方案,即便如此,尚不能打动有关部门给其一线存活的机会。可见,相对于老板个人的控股与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更为重要。

  日钢不以眼前的赢利而忘乎所以,说明了杜双华头脑清醒。反过来,如果以赢利和亏损为标准,因为日钢赢利而让其兼并山钢,是否可行大有疑问,谁又能保证一定不会像建龙重组通钢那样招致动乱和血案?吉林允许建龙重组通钢,虽然未遂,但也说明民企重组国企在政策上并无障碍;而山钢日钢合作,从形式上看也不像是“国进民退”。在一个小企业里当大股东,未必就胜过大企业里的小股东。跟巨人合作还是跟侏儒合作,本身并无公平与否的问题,关键看怎么分成。

  现在的问题是,日钢以净资产出资,山钢则投以现金,日钢净资产已经摆在那里了,而山钢的资金则是分步投入,最终是否对应33%和67%的比例?如何保证日钢资产不被低估?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成投产前,山钢的资金并没有产出,而日钢此时经营原属于自己的资产,却要用租赁的形式,这样是否公平?所以,山钢与日钢重组合作,公平与否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资产评估和租赁经营,这倒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事实上,由于这个问题庞大复杂,今后合作道路中,很难不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纠纷。(15B1)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