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决战新能源自主品牌要靠核心技术武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 10:35  中国企业报

  □李祝义/文

  7月18日,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嘉定国际汽车城。这个面积达9.5平方公里,一期投资近30亿元的庞大产业基地承载了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3年达到900亿元规模的宏伟构想。

  备战新能源汽车的,远不止上海。早在去年12月,占地1000亩,总投资50亿元的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就在北汽福田落成。今年4月份,天津也宣布了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部基地的规划。与此同时,重庆、武汉、深圳、济南等地纷纷紧随其后。

  以往只是停留在概念上的新能源汽车,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随着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00亿元专项资金发挥作用,新能源汽车成为了行业救星。4月份的上海车展,比亚迪、华晨、一汽轿车、上汽荣威等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集体亮相,令人侧目。发改委公布的新车目录也显示,国内汽车企业的新能源车型明显增多。

  种种迹象表明,汽车业的新能源时代即将到来。然而,国内汽车行业对此做好了准备吗?新能源汽车能否如愿成为撬动经济的新支点?中国汽车企业能不能借着技术改朝换代的机会,站上一个新的跳板?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均达到世界第一。但是,汽车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缺失,让这个世界第一大打折扣:我国80%甚至90%以上的汽车都是合资品牌,几乎没有像样的自主突破。在各大车企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当中,仍然存在依靠国外技术的现象,许多自主品牌仍然依靠采购关键零部件,来解决汽车的动力问题。这样的发展思路,让很多专家感到忧虑。

  过去20年,国内传统汽车企业大部分都沦为了洋品牌的打工工厂,究其根本,是因为没有技术储备,长期依赖外部技术输入导致研发力量薄弱、后继乏人,造成了我国汽车企业在品牌创新和技术创新上的被动境地。如果继续延续以前的发展思路,依靠引进技术和品牌优势占领市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将会不堪一击,而投入巨资兴建的新能源汽车基地,走的很可能还是以前的老路。

  新能源的应用给汽车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即将改写全球汽车版图。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完整的生产体系,在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三种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并占据了全球1/3的锂电池制造市场。当我们第一次把关键核心技术抓在手里时,扭转整个行业局势不再遥不可及。

  正因为如此,比亚迪、奇瑞、吉利、长城等国产品牌的汽车生产商,无一不将新能源汽车尤其电动车的研发放到了核心位置。但反观目前国内市场,走在新能源自主研发前列的基本是市场份额不大的汽车企业,从整个技术水平、市场份额以及销售和维护系统来看,更需要大公司都是有优势的。新能源自主品牌的上路,除了需要这些民营、中小车企自身的努力,更需要行业大佬有从头开始的决心。对于这些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已经习惯“拿来主义”的大型车企而言,改变迫在眉睫。只有齐心协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新能源品牌共同面临的应用环境、基础设施等行业性问题。

  依托如今世界第一的市场,我们完全有信心培育一批世界级的中国车企和品牌,如果仍然继续20多年前的老路,依靠缴纳昂贵的技术转让费,采购国外核心部件,生产合资品牌汽车,中国的车企不可能真正强大起来。新能源汽车正在为中国创造一个占据竞争制高点的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当下正是全球汽车巨头抢抓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布局的关键时刻,但愿我们不要丧失这一次难得的机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