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哥本哈根前路崎岖_寄望达成基本政策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2日 01:56  第一财经日报

  冯迪凡

  “享受美妙的一天吧。”这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伊福·德布尔在结束采访时对CBN记者发出的忠告。中国之行让德布尔一方面看到了中国对于坚持“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的政治承诺,另一方面德布尔也不客气地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质疑。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还有不到90天时间,对于谈判未来德布尔开诚布公地表示,以目前所剩无几的时间来起草一个全面的国际条约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认为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可以做到的是形成在减排目标、责任、资金资助和资金管理四方面政策共识。

  四项政策共识

  “今年达沃斯论坛,最明显的一个讯息是绿色能源成为最主要话题。”德布尔表示,如果不转型“绿色”,就意味着你最后被淘汰。

  德布尔表示,通过昨日中国总理温家宝的讲话,他已经在此方面看到了中方清晰的政策。

  他继而提出,对中国这种快速增长的国家,要想在未来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

  例如不可能在长期保持7%~8%的汽车保有量增速的同时,而没有相应的政策,德布尔表示。

  上海通用总经理丁磊在接受CBN专访时,对此方面的看法是:中国政府对国家的行业法规提升非常快,其他国家可能要花20年达到的行业法规,中国4~5年就可以达到。

  “比如欧Ⅱ、欧Ⅲ、欧Ⅳ很快就达到了,包括对于废气排放的控制,标准跟全世界先进水平越来越接近。”丁磊表示。其次,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跟发达国家比较是非常低的,美国有2亿~3亿汽车保有量,中国是7000万左右;当然进一步加强清洁能源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谈到如何令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达成全面国际条约时,德布尔表示,以目前所剩时间而言,哥本哈根可以做到的是能够形成基本的四项政策共识。

  “首先是要有更加高的、针对每一个国家的减排目标,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承担责任。”德布尔表示,其次明确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类似于大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和中国应该做什么,如何减排。

  “在发达国家没有做榜样的话,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参与。但是如果没有发展中国家参与的话,发达国家也不会让他们的国会批准哥本哈根的决定。”德布尔解释说。第三是需要稳定长期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技术和资金转移,这需要哥本哈根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无此方面支持,很难让发展中国家减排。

  第四要致力于资金管理,建立框架公约机制,在管理如此巨大碳排放市场同时,还要反映我们当今的政治现实。德布尔坦诚地表示,在这方面也有一定限制性因素。

  德意志银行集团副董事长凯奥·科赫-韦泽则表示:“我们需要看到在哥本哈根或之后,有三样事情出现。”

  韦泽表示,首先需要限制发达国家需求的全球碳交易系统,同时要在发展中国家推行低碳增长,最后,要每年筹集650亿~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与气候变化作战。

  欧盟打“先进发展中国家”算盘

  德布尔的一番坦言固然代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贯立场和美好愿望,然而现实中伴随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临近,摆在桌上的谈判筹码并非遵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巴厘岛路线图”中所达成的共识。

  其中以对发展中国家最为关键的“资金资助”一项,一场博弈的硬仗箭在弦上。

  在CBN记者从欧盟驻华大使馆方面获取的刚刚出炉、旨在为资助发展中国家设计的“为了哥本哈根的欧洲蓝图”文件中,开宗明义地提到:“如果可以在哥本哈根达成对于2012年之后的协议,用于资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的资金,在2020年可以达到1000亿欧元。”

  令人感到欣喜的是,在拖沓了近半年之久,欧盟终于明确了此原定早就应该出台的资金数目。

  此笔资金有三处来源:20%~40%来自于国内公共与私人资助,国际碳市场可以贡献40%的资金来源,此外国际公共资助可以支持余下部分。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对此表示:“距离哥本哈根还不到90天的时间,我们需要严肃的谈判进程。”

  然而,在蓝图中也指明,发达国家希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上更进步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对总体努力也要做出贡献。

  对此,CBN记者寻求德布尔的解读。

  德布尔并未正面评判此项建议,但他表示,在巴厘岛进行谈判时,国家间形成共识的是发展中国家将采取MRV的行动来减排,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MRV方面的资助,这其中,发展中国家的行动是以发达国家的资助为前提的,“我们需要按照这种既定方针继续执行。”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