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阅兵村里的"中国印":来自阅兵村官兵的真情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 20:38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张选杰、李兵峰、秦洁)在阅兵村,每一名村民都代表着一个中国印记。他们或地域不同,或民族有别,或经历各异,但镌刻在心中的“中国印”是共同的。连日来,记者在第二炮兵学员方队采访,被一个个真情故事所感动。

      和琪:普米族连着中国心

      黝黑脸庞,瘦高个子,来自少数民族普米族的和琪,是军校大一的学员,今年刚满20岁。

      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西北高原的兰坪老君山和宁蒗的牦牛山麓,人口只有3万多。和琪自豪地说,他可能是普米族参加国庆阅兵的第一人。

      2008年,和琪参加高考。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他被优先录取到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发射工程专业,成为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在我们普米族许多村民家里的厅堂里,至今仍挂着毛主席像。”和琪说,乡亲们听说他要参加国庆阅兵时,纷纷鼓励他要努力成为普米族的雄鹰,为祖国争光也为普米族人争光。

      由于阅兵训练实行淘汰制,和琪几次面临考验,但都幸运过关。他说:“感谢组织对我的关怀,感谢祖国和人民对普米族人的重视和关心!”

      为了提高训练成绩,和琪暗暗为自己制订了一套体能训练计划。为了增强腿部力量,他把两个近5公斤的沙袋绑在小腿上。晚上熄灯前,他总要偷偷跑到操场上,做上100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

      进驻京郊某阅兵村后,和琪更加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有一段时间,北京的气温近40摄氏度,训练场更是达到50多摄氏度。为了防止中暑,方队将下午的训练时间延后2个小时。当许多人在宿舍休息时,和琪却跑到水房或者训练场的凉棚里加班体会动作。

      凭借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和韧劲,他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由刚开始每次考核的倒数几名,上升到排面的前几名,还因为训练成绩优秀多次被方队表彰。

      张原:十年终圆阅兵梦

      回忆起参加10年前参加国庆50周年盛典时,锡伯族学员张原依旧兴奋不已。

      1999年,13岁的他正在北京育才学校读初中,被选拔为国庆庆典活动众多花童中的一员。阅兵那天,部队铿锵的正步声让他激动不已。 当时,张原心中就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有一天也要像他们一样走过天安门。

      张原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世家。高中军训时,教官给大家放世纪大阅兵的录像片,张原看过后,从军梦就燃烧得更旺了。

      后来,他进入了军校,又如愿成为国庆60周年阅兵村的一员。

      在阅兵方阵里,排头是“龙头”,排尾是“龙尾”,第7列则被誉为“龙骨”。到了方队,由于有了很好的基础,张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被选拔到“龙骨”位置。所以,他的训练成绩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方阵。

      “不能出半点差错,差一分一毫都不行。”张原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有时训练,排面老是走不齐,不是中间陷下去,就是排尾翘起来,经常受到教练员的批评。

      于是,张原更加努力地投入训练。为了达到“分毫不差”的目标,他就叫上战友,为自己测量步幅步速,直到自己确实练好了为止。

      “我只能看到前面3名战友的耳朵、后脑勺组成的镜像框在移动,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和步伐声,就像10年前在天安门前的感觉。”张原说起在阅兵联指第一次评比考核时的感觉,滔滔不绝,一脸幸福和满足。

      在这次考核中,第7排面被评为最好排面,他被评为“训练标兵”。

      不一样的经历,一样的自豪和感动。张原在自己的阅兵日记上写道:“在祖国的怀抱里成长进步,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自豪!祝愿我的祖国明天更加美好!”

      张洪峰:心中始终充满着“中国激情”

      从金水桥畔标兵到奥运升旗手,从光荣仪仗兵到国庆阅兵教练员,张洪峰经历了太多的耀眼时刻。

      10年前,他参加国庆阅兵,成为金水桥畔一位光荣的标兵;1年前,他参加北京奥运会,成为许多场馆的升旗手。今年,他担任起方队的副总教练。

      1993年,张洪峰入伍来到三军仪仗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仪仗兵,先后完成各种仪仗司礼任务460余次。

      阅兵训练间隙,学员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满脸汗水的张洪峰给一群围着的学员上百次地示范动作:“看,正步踢腿就得这样,出腿如闪电,快、准、狠……”

      三中队教导员张凤明说:“学员们反映说,每次上训练场,被张教练‘忽悠’得浑身都有一种被燃烧的感觉。”

      “一个部队士气最关键,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比解决动作上的问题更重要。”张洪峰是这样理解的。

      张洪峰说:“无论是在‘闪光灯’下,还是在阅兵训练场上,每当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时,我的心中更充满着激情和感动。”

      学员王林涛刚入队时,队列基础不太好,常常跟不上其他战友的进度,张洪峰就利用休息时间,一对一进行辅导。如今,王林涛经常成为阅兵村的示范标兵。

      “只有不会训的教练,没有训不好的战士。”张洪峰说,“所有的成就应归功于心中的‘中国激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