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球经济展望:如何避免复苏的脆弱

  怎样避免陷入这种日本式的脆弱复苏?新的复苏,应该意味着不再回到从前以透支消费来支撑全球经济的模式,而是走向一个新方向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发自大连】“全球经济展望”是两天以来,达沃斯会场最具确定精神的一场讨论,经济学家与政府官员们在宏观经济层面达成的共识令与会者们精神一振:在各国政府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和救市方案之后,金融危机最糟糕的一段已经过去了。

  但这就是全部答案吗?中国银行常务副行长朱民认为,复苏后的新世界里,中国可能面临新的问题:股市、楼市与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泡沫正在逐步形成,而实体经济上却有通缩的可能。世界范围内,新的失衡也正在形成:美国、英国正在为修正金融体系而去杠杆化,但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却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令他担心的是,在用4万亿稳住中国8%的GDP增长后,实现的增长是否是在过剩产能基础上的增长?

  他的担心引起了共鸣。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用数字更清晰的揭示了中国的处境,全球没有另一批消费者可以替代年消费金额达到10万亿美元规模的美国消费者,而供给能力最强大的中国,自身的消费能力只有美国的1/4。罗奇提醒,今年上半年中国7.1%的GDP增长多数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而且银行信贷高达史上罕见的7万亿元,新的供需不平衡可能由此形成。他引用前一天晚上温家宝的话说:“增长的量还是增长的值,这是需要中国解决的问题。”

  来自日本的世界经济论坛基金董事会董事Takenaka根据日本的体验向目前沉迷于政府救助的国家提出了警告。“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是有着结构上过剩的产能、过剩的供应、供给。而最终的消费动力是比较脆弱的。中国是以传统的方式解决它的问题,它在短期内要尽可能地刺激它的投资。部分来说也加剧了产能的过剩。”

  Takenaka认为,以纾困为目的的短期政策,往往需要另一轮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政策来解救。他举例说,陷于1990年贷危机的日本当时依靠刺激政策走出了危机,但其后,政府政策却为了维持经济的持续不得不持续投钱,始终无法真正退出。 “怎么从有帮助的政策转为解决问题的政策,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否则就会像日本一样有迷失的20年。”

  罗奇认为,美国政府也同样存在救市后无法退出的问题。“伯南克在救市的前11个月做得不错,”他说,“但他的问题是应该清晰、透明地说明退出战略到底是什么。”

  怎样避免陷入这种日本式的脆弱复苏?此前几个小时,波士顿咨询咨询公司的David Michael恰好在另一场论坛上提到:假定危机前的世界是正常状态,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新的复苏,应该意味着不再回到从前以透支消费来支撑全球经济的模式,而是走向一个新方向。

  朱民认为,在新世界还没有被明确界定前,中国应该建立非常清楚的战略,考虑清楚未来十年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是不是继续成为制造大国?一个出口大国还是说改变成一个更多的以内需为驱动的国家?所有的这些想法恐怕现在不太容易想清楚,特别是要考虑在低碳解决中中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中国应该长期考虑的问题。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