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业部长眼中的“三农”60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 09:13  经济日报

  3年间,他跑遍了全国所有省份,有的省甚至去了七八次,千里沃野记录着他的踪迹。

  平时,他经常去家附近的超市,看一看农产品供应情况,问一问群众对“一日三餐”的所思所想。

  作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共和国部长,农业科技专家出身的孙政才,日前在他的办公室里向我们评说了“三农”60年巨变和新形势、新挑战……

  “田野里的秋天,才是真正的秋天”

  已经是秋天了,窗外吹来些许凉意。

  农业部坐落于北京城的东三环长虹桥附近,毗邻繁华的CBD(中央商务区)。就在这片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区域,孙政才和他的同事们,却始终把目光投在城市之外的广阔乡村。

  “田野里的秋天,才是真正的秋天!”孙政才不无兴奋地说。

  前不久,南方和北方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情。农业部紧急启动应急响应,严密部署各项抗旱措施。

  “虽然干旱对部分地区的秋粮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总的看,如果后期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全国秋粮仍有望获得较好收成。”孙政才根据当前秋粮生产情况作出如此判断。

  就在不到3个月前,他站在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一块麦地里,拈着几穗饱满的麦穗宣布了全国夏粮再获丰收的好消息。这已经是连续第6年夏粮丰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六连丰”。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秋天的大地上,更洋溢在孙政才心头。这位学者型的农业部长深知: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依靠。近年来,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发展,供给充足、价格基本稳定,为从容应对各种困难和金融危机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对于中国的粮食和农业问题,国人关心,国际社会也极其关注。”孙政才感受颇深地说,“从一个食不果腹的旧社会到国家仓廪殷实、百姓安居乐业,60年来中国农业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

  但是,对中国能否解决十多亿人吃饭问题的怀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将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1994年,美国人莱斯特·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

  ————2008年,一位叫吉姆·蓝的美国人说:“中国人吃肉增加才是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

  “这些说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农业、粮食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极端重要性。”孙政才说,“我们用发展的事实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用世界不足10%的耕地成功解决了接近世界22%人口的吃饭问题。”

  从1949年到2008年,全国粮食产量由11318万吨增加到52871万吨。棉花产量由44.4万吨增加到749万吨;油料产量由256万吨增加到2953万吨;肉类产量由221万吨增加到7280万吨;水产品产量由45万吨增加到4896万吨。

  “如今,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孙政才说,“所以从2006年起,中国不再接受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无偿粮食援助,并已逐步成为重要的粮食援助捐赠国。”

  在基层感受“三农”巨变

  作为农业部长,孙政才考虑的并不只是粮食收成和农民收入,城里人的事一样是他关心的重点。

  “我家附近的超市,每天能供应蔬菜82种,水果50多种,全年累计销售蔬菜、水果200多种,还有肉类、水产、粮油等。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他说。

  从北京市委调入农业部后,孙政才经常奔走于中原大地、滨海渔村、莽莽草原。有一次,记者随他在山区考察,中巴车的持续颠簸让人晕头转向,但孙政才的精神状态却一路高昂。记者突然意识到,其实在孙政才看来,他的办公室就在这片山里、水边、路上……

  孙政才坦言,在基层最能深切感受到农业农民作出的巨大贡献和农业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农产品供给能力方面,实现了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实现了农业发展由粗放生产向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性跨越。

  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实现了农村经济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农民收入方面,实现了农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农村体制机制方面,实现了农村经济制度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

  城乡关系方面,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由二元结构向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历史性跨越。

  “就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农业抗灾能力、物质装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在粮食种植方面,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48%,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跨区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有效解决了家庭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而农村经济结构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则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广泛的影响。目前,全国有2.25亿农民务工经商,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孙政才回顾道,“近年来小城镇蓬勃发展,县域经济不断壮大,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非农就业比重迅速提高。”

  在孙政才看来,三件事特别重要。

  一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户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

  二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减免直至最终取消农业税,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改善了农村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实行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时刻铭记肩负的职责

  2007年3月26日,孙政才到江西瑞金调研。在参观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旧址时,管理员给了他两张当年苏维埃政府借农民粮食打下的借条影印件,一张是借粮100担,一张是借粮50担。此后,孙政才一直把这两张借条装在包里。

  “它时刻提醒我,农民对新中国成立、新中国建设贡献巨大,农业贡献巨大,农民的利益要始终维护,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巩固农业基础的弦要始终绷紧,自己肩负的职责要始终铭记。”孙政才说。

  到农业部工作的4个年头,孙政才感受最深的,就是工作责任大,压力大。

  “所谓责任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确保13亿人口的衣食饭碗,关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8亿农民的切身利益,这都是天大的事。”

  “所谓压力大,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业发展面临着市场和自然双重约束,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所以,作为农业部长,孙政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立足全局,为农民利益鼓与呼。在他看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

  从1949年到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4元提高到4761元。但直至今天,农民增收的基础还较脆弱。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他说,今后一个时期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既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高效农业,支持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向深度、广度进军,又要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创造条件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性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那么,总体来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孙政才清醒地看到,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而目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城乡发展失衡仍然突出,最需要统筹。

  “应对这些挑战,任务十分繁重。最根本的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孙政才说,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孙政才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实际也是现代化进程的三个不同侧面。当前我国工业在加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在快速提高,但农业还比较薄弱,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协调推进。

  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不断提高现代农业支撑保障能力;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策取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

  “正确的政策取向,我考虑主要是‘稳定制度、强化责任、保护资源、补贴农民、投入农业、奖补大县、理顺价格、统筹内外、提升科技、健全法制’。”孙政才侃侃而谈。

  钟表指针已指向18时30分,孙政才要赶飞机去吉林察看秋粮后期田间管理情况了。是啊,60年波澜壮阔的农村发展、日新月异的农民生活,不可能在几个小时里听他讲完,需要细细品味。文/新华社记者 董 峻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