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 ]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1日 00:47  21世纪经济报道

  专访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

  中国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本报记者 邓丽

  实习记者 庄佳婧 上海报道

  阿齐姆·施泰纳是德国籍人,1961年生于巴西,在英国、美国和德国求学,现在肯尼亚内罗毕工作。正如施泰纳丰富的国际经验一样,他目前也承担着全球化的工作——联合国副秘书长,并兼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UNEP)。

  未来,施泰纳将重点关注: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资源效率等领域。对于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施泰纳说,最近中国对这一行业的扶持力度很大,中国的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

  《21世纪》:可再生能源行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重要的经济发展驱动力,美国和中国都在不久前公布了自己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同样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需要巨大的资金,又比如技术转移的问题,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施泰纳:中国的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这可能部分由于中国宽广的市场。

  中国在这一行业的前景很广阔,首先是中国的高速经济成长使中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以使中国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无论是从环境还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都具有战略意义。

  第二,随着全球社会越来越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并且更加向低碳的方向发展,中国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在技术这方面,中国可以不用受到限制,国际社会都期待中国的企业能够创造更完美的技术。

  《21世纪》: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问题,对于临近的哥本哈根会议,你有没有自己的预期?可能的结果会是什么?

  施泰纳:哥本哈根会议上,首先全球必须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气候变化的速度比我们前两年预测的要快得多,因此全球各国不能仅仅只承认气候变化的存在,更必须对其采取具体的措施。对于整合全球资源应对排放问题,哥本哈根是非常关键的时刻。

  第二,哥本哈根会议上,我们需要建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融资和技术上的合作关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表示,我们需要在本次的哥本哈根上签订一个具体的协议,一个在科学层面可行的协议。

  但是现在距离哥本哈根只有100多天,我担心的是:真正形成一个协议的政治框架还没有准备到位,各国的政治家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

  《21世纪》:在任UNEP执行主任期间,你遇到过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有没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施泰纳:我最力不从心的是,我们现在对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等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术还没有办法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有效的政策。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但是缺乏持续的实践行动。因为环境问题在日程上总是被排在经济增长之后。

  但我对未来仍然乐观。举个例子,2008年全世界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第一次超过了对传统能源的投资,这表示只要全球各国政府能够把环境问题置于一个合适的位置,我们完全可以迅速地转变。

  《21世纪》:世界很大,UNEP的人力物力也很有限,可否对目前全球的诸多环境问题排序?

  施泰纳:在我们目前工作中,最严峻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管理。

  此外,资源效率问题以及我们在废物处理上的工作也有助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和管理生态系统。

  说到气候变化,一个很重要的解决途径是通过技术创新,比如清洁化石燃料技术,碳捕获技术还有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要应对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生态系统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森林是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场所。

  此外,生态系统有自己捕获碳的方式——一种生物的方式。我们工作的方向是要让全球经济走低碳经济的路径,向绿色经济转型,使资源效率更高,更少的污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