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施瓦布:持续的增长 持续的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9日 08:03  经济日报

  1971年,施瓦布在瑞士著名滑雪胜地达沃斯创办了“欧洲管理论坛”,随后论坛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1986年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目前世界经济论坛已拥有1000多名世界知名企业会员,并成为全球政要、商界领袖和学界人士研讨世界经济的最重要非官方聚会场所。

  今年9月10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将重返我国大连。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第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关注热点有哪些?如何看待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融合步伐加快?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将会是什么?

  夏季达沃斯论坛举行前夕,记者就此专访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

  全球视野下的创新发展

  记者:“重振增长”是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主题。为何选定这一主题?

  施瓦布:现在距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在这一年多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传来负增长的消息,而中国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却仍然实现了较高增长。夏季达沃斯论坛就是要共同探讨在全球层面重振增长。为了做到重振增长,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倡导普遍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是我们要在大连讨论的议题。

  现在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取得了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增长。中国的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对中国和对世界来说又意味着什么?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除了这个议题外,此次年会还有四个重点。首先,大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我们会讨论未来经济增长。如果我们度过了这轮国际金融危机,那么未来两三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将是怎样的?我们将在年会上就此话题举办一系列讨论。第二是创新。如果想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强劲增长,必须依靠创新。这里的创新包括很多内容,比如绿色科技。第三是经济界的社会责任。第四,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不仅是全球性峰会,它还会特别关注一些与中国相关的话题。

  记者:据说这已经是您第40次到访中国了。世界经济论坛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举办地?

  施瓦布:1979年我邀请了首个中国代表团来到达沃斯论坛,因此世界经济论坛与中国的联系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而我个人也已经访问中国达40次之多。

  世界经济论坛选择中国是出于两方面考虑。首先,东亚正日益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在中国建立一个全球性论坛,既提供了世界了解中国的新视角,也让中国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第二,冬季达沃斯论坛已经成为影响世界议题的重要平台,世界发展变化得如此之快,一年只举行一次全球性达沃斯论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6个月之后重新聚会,重新评估世界局势。冬季达沃斯论坛和夏季达沃斯论坛不是相互割裂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论坛体现了一种进程————一种不断评估世界局势的过程。

  记者:世界经济论坛以“把脉世界经济”而闻名,作为论坛创始人,如何评价过去一年间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

  施瓦布:中国在适当的时间采取了适当的举措,如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通过观察统计数据变化,我乐观地相信中国可以将外需的减少转换为内需的增加。回顾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最显著的变化是中国数亿人脱贫、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由此带来的购买力增长。一方面中国在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中国仍处在不发达水平。世界应该帮助中国尽快发展不发达的领域,这意味着可以增加数亿人的消费,对全世界都有好处。

  记者:这次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新兴国家发挥了很大作用。有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国际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对此您怎么看?

  施瓦布:我完全同意。我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世界稳定做了很大贡献。而这种关联性应该在国际组织中得到体现,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过程中。我同时希望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全球经济和金融议题上,还应体现在一些其他重大国际议题上,比如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等。

  拓展全球网络的平台

  记者:对于夏季达沃斯论坛,您有什么样的期待?

  施瓦布:很高兴看到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参会人数高于往届。我们的目标是让夏季达沃斯论坛变得和冬季达沃斯论坛一样重要。我们在大连已经取得的成绩,表明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全球视野,并不仅仅关注中国话题。这次在大连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将融入更多增长迅速的新公司,搭建起成长型企业拓展全球网络的良好平台。

  记者:对于世界经济论坛来说,在中国大连举办夏季达沃斯论坛将带来什么样的品牌效应?

  施瓦布:世界经济论坛已经发展30年了,它的发展不只依靠举办会议,它还是一家把政界、商界、学界吸引到一起讨论问题的非官方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现在世界各地有400多名雇员,其中有水资源专家、气候专家。相信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大连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世界经济论坛的声誉和软实力。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