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0年:从骑凤凰逛前门到开宝马京郊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8日 02:20  北京商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是很多“半大小子”的梦想。如今,北京人中每千人就拥有200辆汽车,一个家庭有两辆私家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出行方式60年的变迁,折射出了北京人生活60年来的巨变。

  车灯:“自行车王国”里的难忘记忆

  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脚,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只有公交车和自行车。相较而言,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曾说过的《夜行记》,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相声精品,内容就真实描述了当时北京的公交状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公交车都有售票员,售票员到站时下车查票,然后再上车。如果人太多了,售票员有权不让其他人继续上车,通知司机关门、开车。

  当时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做“自行车的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新中国的自行车,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而“车灯”这种在现今自行车上并不常见的零件,却曾是那个时代自行车夜行的“通行证”。

  由于当时很多地方晚上没有路灯,为了安全起见,自行车必须得有车灯照明,否则晚上是不让上路的,而没钱的人,只能买纸糊的灯笼代替。

  家住西城区车公庄的刘大爷仍保留着一辆“凤头”自行车,现在他每天还是骑着这辆“老爷车”到早市上遛一圈,随着城市照明设施的完善,自行车上的车灯已经没有了功能上的意义,但是刘大爷对这个“老物件”、对这辆自行车仍有着浓厚的情感。“那时自行车都是新鲜玩意儿,也是百姓重要的家当之一,当我拥有这辆‘凤头’时,第一件事就是骑车到前门转了一圈。”刘大爷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永久”、“凤凰”、“飞鸽”开始成为京城百姓的代步工具,当时拥有这三大品牌自行车的人并不多,一旦拥有,就像现今的“有车族”开奔驰、宝马一样牛。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的自行车保有量1965年是94万辆,1970年是144万辆,1975年则达到了223万辆。

  如今,老北京人的自行车不知道更新换代了多少次,但作为国内第一种普及型出行工具,长期以来脚踏自行车仍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60年后的今天,北京的街头上不用汽油的绿色电动自行车正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从1995年清华大学研制的第一台轻型电动车出世开始,到现在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的电动车样式,掐指算来已过去14年。事实上,从2005年起,北京的电动车才开始普及,在这个时间段内,电动自行车产销量迅速从2003年的450万辆攀升到2005年的1200万辆、2006年的1900万辆,2007年则超过2000万辆。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环保节能的优势异军突起。

  汽车改变生活“半径”

  说到代步工具,就不能不说到汽车。

  “30年前,拥有私人汽车是想都不可能想的事情;20年前,敢做这个梦了,但是不管你多有钱,买车都要凭条子,路上跑的大多是‘官车’和公交车。现在,只要你有钱,只要你有需求,都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车型,还可以分期贷款买车。”家住东直门的赵春丽正打算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寻觅自己的第二辆车,此前,她刚刚把开了近7年的富康卖掉,换了一辆1.8L的中高级车。

  时间前移,往事难忘。1958年6月20日,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生产的中国第一辆轿车之一——“井冈山”轿车正式下线。26年之后,第一家汽车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公司成立。1990年,“普桑”开始流行,随后跟捷达、富康一起成为国内车型的“老三样”,北京私人汽车消费开始起步。

  1993年2月,北京汽车工业实现累计产销100万辆,而到1997年,北京汽车保有量也突破了100万辆。不过当时街道上行驶的私家车仍是少数人的享受,很多人有急事的时候,只能“打车”。从1994年开始,北京的“黄面包”出租渐渐被红色的夏利取代,价格从1元/公里涨到1.2元/公里。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前夕,消费者对“入世”后能开上一辆价廉质优的私家车,寄予了无限期望。

  回想2002年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买车的经历,当时在外企上班的王蒙仍记忆犹新,由天津一汽夏利引发的降价潮,让王蒙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第一辆车,当时他付的是现金,全额。他在第一个周末就带着全家人去了趟八达岭长城,那次出游让他印象特别深刻。

  正是入世后汽车价格的下探,让中国进入了汽车时代。2002年,也被称为“中国汽车元年”。汽车产业首次超过了电子产业,赚了431亿元,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私家车的普及,影响着北京人出行的方式和生活的“半径”,在节假日,在北京的周边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自驾出游。“现在去北京郊区旅游,开车一个小时左右基本都能到,周末只要有时间,我和家人都会到郊区转转,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王蒙说。

  北京市公安局今年8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6日,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76.5万辆。今年上半年,日均新增机动车1700余辆,较去年同期上升25%。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连破历史纪录。其中6月份一个月,就新增机动车5.8万余辆,成为北京机动车发展历史上单月新增车辆数最多的一个月;1月23日当天新增机动车就达4260辆,成为北京机动车发展历史上单日新增最多的一天。

  在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而汽车消费无疑是最强劲的“引擎”。消费者买一辆汽车,就等于买了一吨左右钢铁、几百公斤橡胶,买了有色金属,买了电子产品和电脑技术,买了纺织品。如果全国今年产销汽车突破1200万辆,等于直接拉动了1200万吨的钢铁产量。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下游的服务贸易、金融、运输业的发展。

  现在,中国主要城市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北京人均GDP已超过9000美元,中国进入从千人拥有汽车20辆到100辆的发展阶段,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可以维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目前千人拥有汽车38辆,仅为世界人均139辆的零头,中国至少还有1亿个家庭具有汽车购买能力。

  绿色出行将成首选

  为了避免汽车时代带来的能源恐慌和环保烦恼,自去年开始,北京就进入了“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此外,科技部联合北京市政府组织了595辆自主研发的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直接为北京奥运会提供运输服务。这也是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种类最多、技术最先进的规模化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成功实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兑现了奥林匹克中心区域交通“零排放”、在中心区域的周边地区和奥林匹克交通优先路线上“低排放”的承诺。

  绿色出行的需求带动了北京汽车业的良性发展。今年2月,北京市公交集团已计划投资13亿元购置910辆新能源公交车,包括纯电动公交车和混合动力公交车。到今年底北京将有1000辆新能源车在城市中心区线路上运营,届时北京将成为世界上新能源公交车最多的城市之一。

  赵春丽告诉记者,因为私家车用车成本上升,加上堵车压力加大,她也会经常乘坐公交车出行,北京市新能源公交是出行的首选。“也会考虑再买辆自行车,听说一些发达国家反倒在学习中国自行车时代的经验,把汽车车道压缩,鼓励人们多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不仅对环境有好处,对个人健康也是好事。”赵春丽笑着说。

  随着北京市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像赵春丽一样享受绿色出行的人会越来越多。

  商报记者 蓝朝晖/文 张淼/制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