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晓波:花开在眼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7日 09:42  长江商报

  “花开在眼前,已经开了很多很多遍,每次我总是泪流满面,像一个不解风情的少年……”这是吴晓波给一档大型电视节目写的主题歌,包含了对中国经济的诸多感情在里头。

  白皙、清瘦,戴着黑边眼镜,干净的白衬衣,典型知识分子的模样,讲话时带着点拘谨,却频频语出惊人,这是吴晓波给人的第一印象。

  同样,对于每一个想了解中国近代商业史和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史的人来说,《激荡三十年》、《大败局》、《跌荡一百年》无疑是最好的参考读本。

  集出版人、专栏作家、新闻人于一身的吴晓波。在上周“FT中文网·ThinkPad博思会(武汉站)”讲座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眼中的当下中国经济及未来中国经济走势,萧条与泡沫下的企业生存。

  本报记者 常燕

  诡异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非常诡异的轨道上。”一开口便语出惊人,一般说有泡沫的时候,经济就会有发展,萧条的时候就不会有泡沫。但“萧条与泡沫同在”,却是吴晓波对2009年中国经济的看法。

  “从去年11月开始,银行开始发飙似的增发贷款,短短7个月里,新增贷款总额约6.3万亿元,远远超过了全年新增贷款5万亿元的预算。”吴晓波直切主题,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被改变。

  “钱到哪儿去了呢?”在吴晓波看来,投入到“铁公基”(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和资本市场,都不能直接拉动民生产业和家庭消费,而这么多钱在市场上,形成的通货膨胀是显而易见的。

  吴晓波直言,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经出现,在未来一年多时间内,一场惊心动魄的通货膨胀已不可避免。“是好泡沫,还是坏泡沫,答案在四季度会揭晓。”如果大部分人买房子是为了装修自住,说明是好泡沫。如只是投资性、避险性买房,那就是坏泡沫,很可能会出现非常可怕的通胀滞胀。另外,看菜市场的食品价格,猪肉价格大涨为经济复苏的风向标。

  他笑称,通过巨额放贷让猪的价格“飞起来”后,靠着“飞猪”把老百姓的钱从银行里吓出来,然后热热闹闹地赶进股市和楼市。于是,在制造业和国际贸易状况没有得到改善的前提下,中国经济竟可以靠泡沫奇迹般地率先复苏。

  “十年一萧条”

  作为中国经济记录者与中国企业案例研究者,吴晓波从改革三十年来,中国企业的发展史,指出中国经济有规可循的周期性规律:“十年一萧条,逢八就糟糕。”

  而1988年、1998年最近十年的大萧条的特点是都存在居民储蓄创新高,中国经济“不差钱”。在他看来,转型期的社会动荡不安,遍地机遇而又陷阱重重,在这群冒险者的舞台上,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也值得深思。

  人们靠着一腔激情驰骋商场,但不知借鉴前人的经验。吴晓波《大败局》其中10个败局企业,竟有7家都是在1998年前后爆发危机的。而在《大败局Ⅱ》其中9个败局企业,竟有5家是在2004年爆发危机。2008年的宏观调控,以及因此引发的企业倒闭浪潮,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

  他认为,中国企业家应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有所了解。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外转内,民营企业应转攻内贸,转攻国内市场,今年将是民企转向内贸主导的“元年”。吴晓波表示,从以往总结出的走出萧条的中国经验来看,在激活国内需求的同时,必须依赖民营资本的壮大并推进市场化的政策改革。

  “内需启动元年”

  “2009年是贫富加剧的一年,也是内需启动元年,一定要密切关注‘泡沫’的变动。”

  在吴晓波看来,有点泡沫也没什么不好,有泡沫才有赚钱的机会,泡沫能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他说,根据对中国企业的研究,他发现所有企业身处企业自身成长、产业成长、宏观调控的三大周期中。

  他表示,今天做企业,如果你的产业方向不对,如果你占比不对,如果你的决心不够大,或者过于冒险等等,四年以后你会发觉在今年同样规模的企业,四年以后会有天壤之别。

  在行业上,他认为“三地主义”大概在未来会救中国。所谓三地:地铁、地产和地矿。

  吴晓波判断,这三个产业以及相关产业会成为未来四年内中国产生富豪最多的地方,也是企业获得盈利最大的地方。

  “而这些大的投资将逐渐流向实体经济,渗透到中小企业中去。”吴晓波说,温州两家民营企业做得非常好,一个从事钢铁行业,为钢铁除锈,另一家企业是做智能电网控制,他们抓到了“三地”相关产业的机会点。

  吴晓波预测,从2009年以后,我们看到内需市场将重新成为中国制造业重要的战场。

  随着中产阶级增加,获利的空间也在逐渐的增加,内需市场会是非常大的空间,中国制造仍然非常有未来。

  对话》》》

  因为喜欢才有的身份

  记者:财经作家、图书出版人、大学教授、专栏作家、媒体人……如此多的身份,理应很忙,但你似乎生活得很超脱。

  吴晓波:现在,只是兼顾《东方早报》副总编的媒体职务,主要精力还是用在读书和写作上。一年中,我有200天在家看书写作。除此之外,一年50场的活动,包括了到大学讲座等所有的活动。所以,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忙。

  记者:《激荡三十年》、《大败局》、《中国企业史》等,书写着中国经济的前世今生和成败得失,为什么如此偏爱写记录历史的书籍?

  吴晓波:到明年,我的记者生涯就20年了,记者的职业经历,结识了不少中国企业家,有幸成为中国商业改革的见证者,这为随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写记录中国商业和中国企业的历史,寻找中国企业失败的原因,这些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情。

  武汉企业家应群体性崛起

  记者: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中部城市的武汉,有哪些发展机遇?

  吴晓波:武汉作为中部城市发展潜力很大。金融危机沿海受到的冲击较大,武汉作为中部城市,受影响的程度相对较小。而拥有土地、人力、资源等成本优势地处中部的武汉,不但消费潜力有待释放,内需市场的空间很大,而且在电子商务打破原有渠道结构,打破区域性后,电子商务将为传统产业带来新的机遇。武汉要把握机会,充分利用扩大内需的机会,做好一系列的转型,着力发展民生产业。

  记者:武汉中小企业虽多,但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较少。你认为,改革的动力在地方,在民营企业。那么,面对这轮发展机遇,你对武汉企业家有哪些好的建议?

  吴晓波:企业家应有创业和创新的精神。在广东、浙江有庞大的创业人群,他们行走全中国,就算没有任何资源,也能找到创业机会。武汉的民营企业家应群体性的崛起,当武汉与沿海城市一样,形成宽松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后,人走出去,钱也将被引进来。而当企业家拥有自由和创新的精神后,市场这潭水,将被激活。

  人物简介

  吴晓波

  1944年出生,现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被称为IT企业教父。1984年,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从国有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旗舰型企业集团。

  1944年出生,现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被称为IT企业教父。1984年,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前身)。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从国有民营小企业,成长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旗舰型企业集团。

  经典语录

  作为企业家,生存在一个不讲道德、没有约束规则的暴利年代是幸福的,因为你随时可能攫取到超乎想象的利益;可同时又是不幸的,因为你轻易攫取到的利益又随时可能轻易地失去。

  ——吴晓波

  创新并不意味着破釜沉舟般的冒险,相反,创新需要一种健康、理性的精神,需要系统化的论证,需要有效管理,需要建立在有目的、有规划的认知基础上。

  ——吴晓波

  其实我更像是一个医生,和很多知识分子一样。我们能看见很多事实,比很多人都更了解病人的病症,清楚病人的病因,因此会更加心生忧虑。但是这不代表我就放弃治疗,哪怕我知道这个病人的生命只有一个月,我也会竭尽全力。

  ——吴晓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