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明
9月4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在北京发布《2009年世界经济和社会概览》报告称,为了减轻碳排放导致的负面影响,处于各种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发达国家必须投入比目前更多的资源和领导力量。
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邹骥判断,中国要实现比较高的二氧化碳减排目标(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幅只有5.5%),需要在2010年到2050年共累计增量投资14.2万亿美元,每年投资需占到当年GDP的7%。
邹骥也指出,中国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发达国家的支持,比如工业领域关键的62项减排技术,其中43项核心技术需要发达国家转让。“这等于是我们要蹦起来才能实现的目标,不只是投资高,而且面临发达国家技术锁定不转让的瓶颈。”邹骥说。
今年12月联合国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全球气候大会,探索下一步全球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途径。但是,要减少全球的碳排放,需要付出巨大的投资成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议题上的争议旷日持久。
联合国报告建议,目前需要尽早在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大规模追加投资,每年至少投入全球生产总值的1%,即5000亿至6000亿美元。“如果不采取这样大胆的行动,那么对较‘肮脏’领域的投资可能会多延续几十年。”
联合国报告认为,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在过去两百年来依靠大量碳排放拉动的工业增长,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自195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增长中有四分之三来自发达国家,尽管其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5%。富有国家不能转让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最大障碍。
为此,发达国家需要采取更为坚决的行动,在气候问题上积极发挥领导作用,促进国际合作。但这也同样需要发展中国家将更多资源调配到更为清洁的产业中,走新型可持续增长之路。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发达国家的支持。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测算,预计从2010年到2050年,每个10年期间的中国经济增速将逐步下降,2010-2010年的经济增速会是6.2%,到2040-2050年会是3.4%,主要能源消耗的产业——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会从2005年的48%,下降到2050年的38%.
受此影响,按照目前的减排情况,205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约为69亿吨标准煤,如果实现最激进的减排措施,可以达到2050年只有53亿吨标准煤的水平。
不过,邹骥指出,电力、建筑、交通、冶金、水泥、化工等6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一些关键的减排技术中国并未掌握。比如第四代核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天然气发电技术、煤气化技术、智能电网、风力发电等。因此要实现2050年一次能源消耗只有53亿吨标准煤的难度很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减排行动所产生的增量成本和需要的技术,发达国家应履行其在公约中的承诺,给以及时的充分的援助。”邹骥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