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萍报道
国务院再出重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各个地方都在强调经济增长,这使得一些原本就需求旺盛的行业在审批不到位的情况下急急上马;新兴产业方面,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但重复建设已经开始显现苗头。“国家应该有一个综合的部门,进行总量控制。”
不可否认,过多的产能过剩可能带来企业利润下降等负面影响,不过,产能过剩的好坏也不能一概而论。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郝大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适当过剩有利于优胜劣汰、科技进步、品质提高。”因为,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就已从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过剩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常态。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张孝德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进一步指出,传统行业中,高回报阶段已经过去,产业自身已经进入成熟阶段,这种产能过剩需要国家限制及调整。但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过剩可能是短期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可能会走向结构优化。而在投资主体上,如果投资主体是私人投资,即完全市场化的行为,这种产能过剩是理性的;但如果产能过剩是政府主导的,即不完全市场化的,则是危险的。
对于重复建设,不能简单地加以排斥。张孝德指出,新兴产业兴起时,重复建设有很大的比例很正常。作为市场经济,只有在重复投资的竞争中,企业才能优化。如果投资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反而可能形成垄断,不符合经济规律。
也就是说,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要谨慎,一刀切的做法显然不合适。“应该分别对待,有些鼓励发展,有些抑制。”郝大明说。
陈耀亦认为,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无法回避。他说,如果优化结构进行得不好,保增长可能会走一些回头路。按照陈耀的说法,产业结构优化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合理化,一个是高端化。合理化即产业之间的平衡,产业链之间相对均衡;高端化即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高。“保增长过程中,不应该脱离这样一个轨道和目标。”
张孝德则认为,要调整经济结构,一方面是对原有的结构进行优化和提升,对传统产业进行减法式的调整,比如压缩产能,兼并重组。另一方面,要适应中国经济转型需做加法思考,加大扶持未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型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