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2度观察》:中国60年阅兵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 09:08  22度观察

  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典世人瞩目,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盛大阅兵式更成了世界各国共同的期待和翘望。回顾60年中国阅兵路,自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开始,新中国13次大阅兵,每一次阅兵,都既是中国辉煌历程的回顾,更是未来征途的开始。那铿锵有力的步伐,气冲霄汉的气势,无不在展示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伟大祖国的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的奕奕神采。阅兵虽不是中国的发明,但在中国却被当成喜事深入人心。好热闹的中国人嫌喜事不过瘾,有把两个喜字拼在一起的习俗,而今年,适逢建国60年一甲子、改革开放30年,双喜临门,用一个大阅兵去庆祝它,成了无数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呼唤。那么,09年大庆阅兵究竟有何下看点?经过1999年世纪大阅兵洗礼之后的“中国力量”将会以何种更新更强的面貌示人?自然成了09年夏天最大的全民猜想。而身处全球金融危机旋窝的中国,盛大阅兵的意义何在?面对外媒“中国威胁论”的叫嚣,我们该韬光养晦还是果断亮剑?国际阅兵文化的未来走向该如何看待?本期《22度观察》,正在关注。

  主持人:你好,欢迎收看《22度观察》。今天是“八一”建军节,俗话说:一条阅兵路,半部建军史,大阅兵不但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中国军人的自豪。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阅兵,作为《22度观察》献给“八一”建军节的特殊礼物。从1949年10月1号开国大典以来,新中国已经举行了13次阅兵,那么今年恰逢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将要举行的第14次阅兵更是举世瞩目,那么这次阅兵会有哪些新的看点?过往的13次阅兵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未来阅兵文化又会如何发展呢?我们今天请到了军事专家徐光裕老将军,和来自于军事博物馆学术委员会的姜廷玉研究员,为我们揭开那一个一个精彩的瞬间。

  【嘉宾介绍】

  徐光裕  知名军事专家、中国军控裁军协会理事、北京三略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

  姜廷玉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军史专家,曾主编《新中国十四次国庆大阅兵》一书

  第一帕:09年阅兵新看点新意义

  主持人:非常欢迎二位的光临,徐将军觉得我们老百姓要看这次阅兵,应该关注哪些新的看点?

  徐光裕:我个人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就看看经过这么多年,国家建设发展到这种程度,我们的军队的武器装备有多么大的进步。因为在新闻上、电视上,大家都看到国外的,左邻右舍,甚至于潜在的对手,怎么怎么发达,我们必须看到自己,所以老百姓就愿意看,我们的飞机怎么样啊,我们的坦克怎么样,我们的导弹怎么样啊等等。新到什么程度,好到什么程度,这是第一个。第二方面气势,我们中国军队的阅兵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广场非常大,马路非常宽,阵容非常整齐,方队走得像豆腐块一样,整个一块一块的,我觉得整个那个气势摆在那里,老百姓特别喜欢。

  主持人:那随着阅兵日期的日益临近,不少官员也通过媒体发布了一些新的方队,或者新的武器装备,即将亮相的消息,我们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小片一】

  阅兵式,一直是集中展示我国人民军队高科技武器和我国军队高素质的平台。历数共和国史上十三次国庆阅兵,几乎每次都有“首次”亮相的兵种、方阵或者装备,09年国庆阅兵自然也不例外。而对此,社会各界早在半年多前就已经诸多猜测,而随着国庆的日益临近,不少媒体也陆续爆出消息,部分新武器装备、新方阵亮相的消息渐渐浮出水面。在兵种方阵方面,据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崔向华介绍,除有传统的地面、空中方阵外,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航天人可能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接受检阅;特种武装力量在反分裂、反恐怖、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值得关注;而由“80”后甚至“90”后担纲的女民兵方阵,以及空军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的亮相,更会成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而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阅兵在武器装备方面,歼10战斗机参演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它重大看点将是轰六K最新改型、飞豹最新改型、歼11B、歼11等的先后入场,最惊喜的将是“武直十”的公开亮相。而神七火箭、无人机、最新型的反舰、反潜导弹也有望亮相;一水儿的“国”字号武器装备夺人眼球,相比60年前的共和国开国阅兵,可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阅兵的历史可以说是,我们的武器装备发展的历史,还记得开国大典的时候,我们叫做“万国牌”和“骡马队”,为什么这么说?

  姜廷玉:因为开国大典的时候阅兵,受阅的装备基本都是战争年代缴获来的,杂牌,所以都叫“万国牌”。像当时的日本“三八大盖”步枪,日本的老头式97式坦克,德国的步枪,捷克的机关枪,还有美国的P-51战机。

  主持人:这是万国的,那“骡马队”又该怎么理解呢?

  姜廷玉:“骡马队”是这样,因为建国以后,好多火炮需要有一定的牵引力来牵引,因为咱们没有那种牵引力量,像汽车这些东西,只能用马、用骡来拉。

  主持人:我听到一种说法,说开国大典时候检阅的,只有骡马是我们自己的,那其他武器装备都是人家的。

  姜廷玉:到了1999年国庆50周年的时候,展出的42种大型装备基本都是我们国产的。

  主持人: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在阅兵式上亮相的,应该算什么装备呢?

  姜廷玉:1999年 50周年阅兵展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火炮、新型的导弹,这些来说 50年阅兵,在这13次阅兵当中,应该这是最先进的。

  主持人:徐将军是一辈子的军人,对于这一点我想您在军中应该体会特别的深刻。

  徐光裕:我当兵稍微早一点,经过“万国牌”的武器是深有体会,我们建国初期,完全继承原来战争以后缴获的各种武器,所以必然比较杂、比较乱,也体现了一个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解放军的好兵器,都是敌人给我们造的,缴获来的。

  【小片二】

  如今,开国大典上“万国牌”“骡马队”的时代已经完全终结。中国用60年的时间,摆脱落后和贫穷,建立了一支符合国家经济实力、足以保障国家安全的人民军队;他们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牌,是政治、外交的继续、延伸和升级,更是保家卫国实实在在的中坚力量。此次60周年国庆大阅兵,无疑是新世纪展示我们的军队的国防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时机。但同时,这也是国外一直不放弃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当口。今年又恰逢金融危机肆虐来袭,中国经济虽在世界舞台上一枝独秀,却也步履艰难。面对国内外双重困境夹击,有人质疑,劳民伤财的大阅兵似乎不合时宜。对这个问题,徐光裕老将军有着自己缜密的调研和思考。

  主持人:我们知道呢,现在不光是中国人,我们国人来关注阅兵,国外也非常关注。有消息报道说,像很多国外的军事记者,甚至军事观察家,都已经准备要到中国来近距离地观察我们这次阅兵。那中国有古话,老子说过,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那像现在大规模的这样透明化的来阅兵,对我们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呢?

  徐光裕:现在已经不是冷战状态了,大家都是剑拔弩张冲着对方,随时准备大打,早打。现在的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现在总的理念是和谐世界,国内的是和谐社会,在军队的建设方面主要是着重向外面展示就是,我们是一个防御性的国防建设。所以我个人觉得,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军队的规模、能力,以及武器装备的质量、水平,一定的公开性绝对有好处,有利于互相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缓和这个气氛。因为实际上讲国之利器是不示人的,不可以示人,那是什么呢,那是在战争状态下,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核心的机密,说老实话那是不会透明的,谁也不会透明的。

  主持人:金融危机之后,对于中国的经济也有不小的冲击,而且像就业压力也增大,对民生有影响,另外去年“5·12”汶川地震之后,我们也真的面临很多灾后重建的问题。那在这样一系列问题之上,我们再花大钱来阅兵,到底会不会,这个取舍是不是比较困难一些?

  徐光裕:有一些这样的论点,总认为好像花这么多钱,来搞这么个庆典划不来。我个人看法,很多事情它要看经济账,看它的总体效益,这笔钱花出去以后,换来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两点,第一就是凝聚全国老百姓的爱国心,第二个方面就是向外部世界展示,我们国家是按照积极防御的战略理念来建设我们国家的军队的,我们国家是很强大的,不允许任何侵犯主权和挑衅。

  主持人:总的来说就是阅兵我们不能算经济账,必须要算政治账。

  徐光裕:对,必须要这样,因为说老实话,大家懂的人自己回家算一算就能算出来,我们阅兵式花钱花到哪里,武器装备都是国防费里,并不是为了阅兵,而再去专门去买坦克、买飞机,不需要,都是现成的坦克、现成的飞机、现成的导弹。只不过要花点钱运过来,一些运费,这是第一,第二参加的几十个方队的人的伙食补助,大家每天很辛苦,你增加点伙食费,一天一个人加五十块钱,同志们算一算,一两万人能花多少钱。不太了解情况的那些网友认为,花上千亿的人民币,开玩笑,远没有那么多,那是开玩笑,纯粹开玩笑,绝对的离谱。这次胡锦涛主席专门讲了,要勤俭节约,那就是说什么意思呢,不该花的不要花,能不花的不花,但把事情办好,这不更好吗。

  【小片三】

  诚如徐老将军所说,千百年来,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也不论人们的思想文化有多大的差异,对内振奋国民、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实力、震慑对手,一直是阅兵大典的首要任务。而这从阅兵的缘起中就可见端倪。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罗马等国就有阅兵的活动。18世纪以后的西欧各国,阅兵活动更是盛行于军队。在我国,阅兵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相传中国最早的阅兵发生在4000多年以前。当时,北方华夏部落首领夏禹,为了向江南发展,在现今河南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而在春秋时期,更有“观兵以威诸侯 ”的记载。甚至有人指出,西安出土的秦陵兵马俑,单从外观上看,也颇有几分古代阅兵的阵势。而那之后,阅兵式对外震慑强敌的军事作用得到了发扬光大。但回顾历史,我们也可以发现,阅兵的功能之后逐渐有了更新更广泛的发展和演变,甚至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起到了战争动员的作用。

  徐光裕:阅兵的实际功能很多,一种就是重大的国家庆典,往往会出现,可以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这种形式,包括美国都有。另外一个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军种的成立的节庆、节日,比如说海军节、空军节,也是在庆典、纪念某些重要的军种,在国家建立了重大功勋的这样的一些节日,这是往往会举行阅兵式。第三种情况就是,有些重要的国家领袖,领导人就职就位,也会举行重大阅兵式。第四个功能就是战争动员,比如说二次大战,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前夕,在红场进行阅兵,电影里可以看到这个镜头,斯大林当时在红场阅兵,防空军、高射炮、防空气球全都放起来,因为防止德国人袭击,在红场检阅结束以后,斯大林发表一个非常慷慨激昂的一个演讲,检阅结束,受阅部队立即开赴前线。它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次,属于战争动员式的阅兵式,所以这也是一种阅兵的功能。

  主持人:直接战争动员,这样一种阅兵的作用,中国是不是也曾经有过?

  姜廷玉:解放军的历史,咱们共和国的历史上都有过,1950年10月的阅兵,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了,美国出兵武装干涉,把战火烧到咱们东北鸭绿江边。在战争严峻的形式下,举行了阅兵,也是当时对全党、全国、全军进行战争动员,所以10月1号举行的阅兵,阅兵后的十九天,咱们志愿军就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二帕:60年共和国阅兵路

  【小片四】新中国阅兵史

  包括以上姜廷玉研究员所讲述的1950年大阅兵在内,新中国13次国庆大阅兵,既有战机呼啸、战车轰鸣,千军万马整齐划一受阅的壮观场面;更有不为人知的或惊险或感动或温情的动人故事,和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和特殊记忆。无怪有人说,回眸中国历次大阅兵,就像在欣赏一首雄浑壮阔的交响乐,在聆听一部意味隽永的共和国史诗。而那一个个精彩故事所折射的经典瞬间,才是中国式阅兵最大的魅力所在。

  主持人:建国六十周年以来,这么多次的阅兵,可能不是我们短短的三十分钟能够说完的,下面我们要再截取几个特别精彩的瞬间,用几个最呢把它串起来,请两位嘉宾为我们再做一个解析。首先我们来说开国大典,您刚才也提到开国大典这次阅兵,我听到一种说法,说它可以算作是最惊险的一次阅兵,怎么样理解?

  姜廷玉:当时全国好多地方没解放,国民党的飞机都随时有来轰炸骚扰的可能,所以当时在这17架受阅的飞机当中,有4架是执行防空警戒任务的,他们是带弹来参加受阅,这个阅兵一般是不允许的,是破例的,是在世界上也是很少有的。所以带弹受阅的4架飞机受阅完了马上升空,执行防空任务去。

  主持人:这是最惊险的一次阅兵,在频繁的阅兵当中,有一次让人印象特别深刻,就是1956年的雨中阅兵,这个被称为是最浪漫的一次阅兵。

  姜廷玉:这是13次阅兵当中,唯一的一次雨中阅兵,那天早晨啊,清晨就淅沥淅沥下小雨,雨后来越下越大,受阅的广大官兵伴着军乐的节奏,踏着雨水挺胸抬头接受检阅,刺刀上由于雨水都闪光,阅兵衣服都湿透了,一蒸发身上都出现了热气。

  主持人:这个徐将军应该有印象

  徐光裕:我印象深的就是,当时正步走的时候,脚踩在水上,因为大家非常整齐,形成的水花非常漂亮,这个在全世界可能也是极少见的。

  主持人:我们现在说起来,是觉得很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那么现在恐怕不太会见到那样的情况,因为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控制天气,所以有这样一种说法,说阅兵不光是展示军事实力,关键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反映,包括科技实力等等。

  徐光裕:像我们这次奥运会就很好,奥运会天气控制多好,如果当初1956年有这种水平,有这种能力,那也不会出现这样情况,但话又说回来了,既然已经出现了,它有它的一些特殊的意义,留下了特殊的记忆。

  主持人:对,这个特殊记忆也载入史册了,那再往我们就可以说到1984年,这应该是文革之后的第一次阅兵,这一次阅兵应该我们怎么样来称呼它呢?

  姜廷玉:国庆35周年阅兵,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次的阅兵,另外也是1959年以后中断了24年的一次阅兵,这次阅兵出现两个第一,第一次出现女兵方队,这个女兵方队就是白求恩军医学院的这些学员,组成女兵方队第一次出现。女兵参加阅兵,在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女兵阅兵,这是很有意义的一次阅兵。第二个第一呢,就是战略导弹首次亮相,很振奋民族的士气精神,很鼓舞人心。

  主持人:作为一个老兵,当时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徐光裕:感觉非常自豪,就是我们没有白努力,老百姓没有白努力,大家纳税,国民经济搞上去以后,能够腾出钱来建设我们的国防,在当时国防仍然是按邓小平的说法,是军队要忍耐的,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4年的时候能够展现这么好的武器,感到非常激动,真正地增强了自信心,我们国家绝对是有希望的,绝对能成为一个强国。

  主持人:在1984年之后,我们继续感到震撼的应该就是1999年那次,被称为“世纪大阅兵”,您能给我们简单描述一下那次阅兵吗?

  姜廷玉:这次1999年世纪大阅兵呢,它创造了几个之最,一个是受阅的方队,是国庆13次阅兵当中最多的一次,参阅的军兵种是最多,陆军、海军、空军、二炮,包括武警、民兵、预备役,另外各个军种下面的兵种都参加了受阅。另外一个就是参加受阅的导弹数量很多,当时是四个导弹方队,35周年阅兵是一个导弹方队。另外装甲阵容最大,坦克车方队、步兵战车方队、装甲车方队一百多辆,这是一个之最。还有一个受阅的部队的横排面25个人,这是在我们13次阅兵,也是在世界阅兵史上这是之最。

  徐光裕:国庆节10月1号,那么训练密度最大的时候,最重要的时候,六、七、八、九这四个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成绩,这种水平,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部队的训练的水平和素质非常高。如果没有一定的意志,没有一定坚强的纪律和艰苦的训练,达不到这种程度,所以这么一个细节一点,就可以看出来,我们军队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素质非常好。

  第三帕:未来阅兵文化走向

  【小片五】

  跳出国门,纵观世界各国的举行的阅兵式,我们会发现,虽然花样繁多、风格不一,然而但凡阅兵,大多带有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实力的意图。因此有人指出:按照“强者示弱、弱者示强”的逻辑,阅兵似乎总是更受到战略被动一方的青睐。而对强势国家来说,大规模的显露军事实力似乎并不是他们的选择。故而,我们基本上见不到美国人搞这样的阅兵式,也很少见到德国、日本这些二战发动国展示精兵利器。他们不仅忌讳大规模展示军队实力,甚至还在设法隐蔽其武器装备的攻击性特征。这种说法科学吗?阅兵难道果真是弱国的法宝、强国的鸡肋?中国未来的阅兵文化又会有什么新的发展动向?对此,两位嘉宾有着自己的观点和调查。

  主持人:有这样一种说法,比如说中国、俄罗斯,或者说朝鲜这样的国家比较钟情于阅兵,阅兵的次数比较多,但是像美国、英国,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似乎并不经常进行阅兵,徐将军觉得中间这个差异是怎么造成的?

  徐光裕:这完全是个误解,很多人喜欢拿美国来比,好像美国搞得少,不是这回事,只不过他选的时机不一样。我们喜欢在国庆,但是他不是在独立日,他的国庆是独立日,他的独立日的主题是狂欢,多少万人在华盛顿,是这样的。

  主持人:那他不搞阅兵吗?

  徐光裕:阅兵搞,怎么不搞呢,总统就职他都要搞。另外他军队内部经常搞阅兵,空军节、海军节、陆战队节等等他都有,他的阅兵是一点都不少,所以我觉得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倡议,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非常合适非常务实,我觉得按这个来做就可以了。

  主持人:徐将军也帮我们理清了不少错误的认识,那现在呢我们知道前不久,像青岛的海上大阅兵,因为有很多国家参加,有人就说这是一次海上的嘉年华,主要是外交意义,这个军事意义可能会少一些,那两位觉得像这样一种海上嘉年华这种形式,对我们国庆阅兵有没有借鉴意义?

  徐光裕:这是肯定有的,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阅兵式的内容和方式,和它的宗旨肯定会发生变化,我觉得慢慢慢慢地在阅兵庆典中间,加入了更多的一些节日的成分。老百姓的这种欢庆,军民的互动逐渐加多,这个可能将来会是一种趋势。军事文化里面,很重要的有这么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在合理的水平上,提倡尚武精神,任何一个老百姓都希望国家强盛,这是毫无问题的,那么国家强盛的标志在哪里呢,有两条,很重要的两条,第一条所有的老百姓生活过得很好,第二条没人敢欺负,这就是所有老百姓都应该赞成的。国家要强盛,要有一定的硬实力,那么这就离不开军队,离不开国防,阅兵式只是军事活动中间的一个内容、一种方式,在尽量勤俭节约,减少纳税人负担的情况下,适当地展现这些做一些汇报,向老百姓的汇报还是要有的。第二个呢,在五年十年的中间,我们还可以搞一些小的嘛,比如空军节、海军节、炮兵节、陆军节、民兵节,这个关键让老百姓能参与,老百姓都可以开放式的和军队融合在一起,互相沟通交流,这个我觉得是更好地能够体现,能够培植尚武的这种理念精神,对整个国家的昌盛,绝对是一件好的事情。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两位,今天和我们一起来分析新中国这13次阅兵。其实13次大阅兵,就像是我们中国国防现代化历史上13次非常有力的注脚,那回顾过去,也让我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现在距离建国六十周年大庆这个阅兵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我想到时候,中国会再一次震撼世界,让我们一起共同地期待。感谢收看本期的《22度观察》,再见。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