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姻NBA 中国运动品牌胜算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产经评论■本报记者薛娟8月27日晚,姚明火箭队的队友巴蒂尔又一次来到北京。这已是他第4次踏上中国的土地。这一次,作为匹克“PEAK TEAM”成员,巴蒂尔的任务是向球迷介绍他的第四代“战靴”。

  巴蒂尔只是NBA球星今夏来华的一个缩影。在他之前,已经有数名球星走马灯似的从中国球迷面前闪过。奥尼尔来为中国运动品牌李宁做商业推广;兰德里、布鲁克斯带来了火箭队的慈善行;掘金队的“鸟人”安德森来为“NBA北京赛”做推广;小牛队的特里、魔术队的皮特鲁斯给中国少年们带来了“NBA篮球无疆界”的火热激情……匹克更是组织了7名“PEAK TEAM”成员访华来体现“品牌国际化”战略:阿泰斯特、基德、穆托姆博、杰克逊、武贾西奇、维姆斯以及巴蒂尔。

  在这些让人目不暇接的球星身上,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多少都带着“商业味道”——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球星是来中国叫卖鞋子的,附带的才是慈善和篮球。

  随着姚明、易建联等人相继登陆NBA,签约NBA球星令其成为代言人,已经在国内各大运动品牌之间愈演愈烈。从当初匹克签约巴蒂尔、基德,再到李宁携手奥尼尔,本土企业利用NBA商业平台“迂回扩张”深挖国内外市场的策略颇有成效。

  “目前已经到了NBA推广收获的时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多的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这正是我们进军国际市场的最佳机遇。”匹克总经理许志华说。借助NBA的全球影响力,目前,匹克在国内外各大中城市已拥有5000多个专卖店,出口业务遍及欧、美、亚、非、澳五大洲,同时还吸引到4亿多私募基金,筹备上市融资。匹克还计划今年在内地开设1000家专卖店,在主打二三线城市的同时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进军。

  对于李宁品牌来说,签约奥尼尔,收获同样不小,目前其海外市场已拓展到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在日前召开的业绩会上,李宁(02331,HK)向市场公布了同比营业额增长32.4%、净利上升41.6%的好消息。李宁公司CEO兼总裁张志勇明确表示:“要向中国第二品牌进攻,我们原来是老三,现在要向这个目标挑战。”今年上半年中,李宁新增店铺564家,计划至明年底的店铺总数将不少于7800家,即新增最少700家店铺,这其中77%将选址中国的二三线城市。

  与运动品牌让签约球星来华是受利润驱使一样,NBA在中国的种种举动,目标也是赚钱。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当下,美国本土的钱越来越难赚。而在中国,NBA中国公司刚成立时就统计出喜爱篮球的中国青少年达到3亿,如今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壮大中,市场潜力极大。NBA全球业务总裁海蒂·尤伯罗斯就透露过,2006年,NBA在中国市场的收入达到了5000万美元。虽然近两年NBA并没有公布新的统计数字,不过从NBA在中国的宣传力度来看,这个数字只能是有增无减。

  NBA觊觎中国的野心不仅是要把常规赛搬进来,他们还想在中国弄一个自己的联赛。2008年,全球篮球体育产业收入约5500亿美金,美国占据2700亿,中国只占到这个市场的0.3%—0.4%,显然潜力巨大,要分到这一杯羹,最好的方式就是用NBA成功的运营模式,开发中国的篮球联赛,这也是去年NBA官方宣布将在中国兴建12座符合NBA赛事标准球馆的初衷所在。现在,姚明因伤将缺席火箭队的未来整个赛季,NBA显然不希望因姚明缺阵而使NBA在中国的影响力“塌方”,这将促成中国运动品牌与NBA合作的更多可能。

  不过,尽管NBA在中国拥有大量拥趸,但这种接二连三的到访,能否让中国运动品牌与NBA获得双赢还需时间考验:一是这些球星们参加商业活动太过频繁,明显的商业色彩以及多年一成不变的球星推广方式难免会让球迷产生审美疲劳,二是国际球星具有超高的人气指数及品牌号召力,他们的加盟无疑会给运动品牌提供形象与档次双重提高的机会,但国外代言人又常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运动品牌需具有较强的判断与操控能力,才能让自己的高额付出拥有等量乃至超量的回报。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