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曙松:警惕中国经济二次探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李雨谦“近一段时间,中国股市的大幅度向下波动,体现了市场对中国经济二次探底强烈的担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防通胀的话题还是处于非常次要的,实体经济复苏的稳固才是关键,因此现在尤其要警惕我国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9月2日,中国金融发展论坛的间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北京展览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认为,现在情况与亚洲经济危机的时候比较类似。那时,中国经济复苏就是因为政府主导的需求力度很大,不过在强大的财政投入力度逐渐减弱之后,1999年经济就出现回落。“因为市场需求没有跟上政府投资的脚步,所以现在真正的问题就是,在政府投入力度不可避免逐步减弱的同时,市场需求是不是已经跟随上来了呢?”

  巴曙松说,现在对二次探底的担忧就在于,我国内需很重要的市场——房地产市场,还没有复苏就在局部市场出现了泡沫,所以宏观政策对它调控的时候,有可能使房地产市场销售环节的复苏,在向生产建设环节传递的过程中出现大的波动。

  “很有可能,二套房贷收紧等一系列措施,会使得这个过程出现短暂的中断。而通常复苏只有从销售环节顺利传到生产建设环节,才对实体经济有带动作用。”巴曙松表示。

  而对于金融监管的问题,他指出,虽然目前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各种措施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市场效果,但是关于系统性风险的监管还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

  比如在目前的监管框架下,中国还没有专门的机构来获得授权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负责。对于哪些金融机构应该重点监管,如何来监管,对于各种投融资机构的杠杆力应该如何分别限制,还没有专业的机构做出相应的约束。

  “当前间接融资比例高于直接融资,尤其是国有银行在整个社会资源配置里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在操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融资结构和资产布局上具有非常大的潜在系统性风险的可能。”巴曙松表示。中国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就是地方的投融资平台。

  目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在全国已经超过3000家,从去年到今年,它的负债从1万亿迅速地飙升到5万亿。“在中国沿海的某个省有400家投融资平台,全国的投融资平台70%左右是县区一级的,这5万亿3000多家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怎么消除,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他说。

  同时,他也强调,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也需要全球化金融监管的规则和合作,因为全球化衍生出来的众多的跨国金融机构,涉及到众多的监管部门、不同的国家和市场,如果只对大型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监管,这些市场力影响巨大的机构,可能会转移到另外一个市场。所以必须给它提供一个非常强大的进行监管的力量。

  “怎么样对这些大银行统一监管标准,实现跨国监管合作,实行联合监管,这是很重要的新的课题。”巴曙松表示,2006年中国银监会做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

  银监会规定,外资银行在中国做业务,必须以法人资格进行注册。这实际上在此次金融危机里面客观上体现了非常大的优势,在中国的外资银行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独立的资本金和监管要求,这对他们具有风险的投机和市场行为可以有效约束。

  2009年3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呼吁建立新的政府间全球金融监管体系,大幅托管金融监管的范围。“目前看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从方向上看肯定是全球化的金融市场需要一个全球化的金融监管合作。”巴曙松认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