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鞍山六十年:钢城的四大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3日 01:51  第一财经日报

  编者按:

  鞍山,曾经是新中国最重要的钢铁基地,一度头顶无数的光环。

  在改革开放之后,区域经济你追我赶,这座给国人带来骄傲的“钢都”,却渐渐沦为沈阳与大连之间的经济洼地。

  借振兴东北的春风,鞍山实现了转型:地方工业、民营经济逐步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对钢铁产业链的延伸,使鞍山在钢铁工业遭受重创的金融危机中,仍然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鞍山六十年:钢城的四大转型

  王羚

  8月18日,鞍山市千山区区长汪洪溟专程拜会了鞍钢集团原总工程师、76岁的龙春满。不久前:龙春满老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利用另一位鞍山老职工发明的磁光能加热技术,在千山区建立一个产值可观并可大量吸纳就业的“磁光谷”。汪洪溟就为此而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鞍山人,厂龄超过四十年的老鞍钢人,龙春满几乎见证了鞍钢和鞍山发展的每一个节点。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的六十年历史,就这样水乳交融地汇集在这位老人身上。

  曾经的光环

  谈及鞍山的历史,无论如何绕不过鞍钢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即使是今天,在鞍山市街头,随意询问一位行人,多多少少都会跟鞍钢有一些联系。正如那个流行于市井间的笑话:鞍山人找对象要先问问成分,有一个鞍钢职工的家庭被戏称为“单缸(钢)”,有两个鞍钢职工的家庭则是“双缸(钢)”。不论是“单缸”还是“双缸”,在鞍山都曾是令人羡慕的。

  这个因钢而兴的城市数十年来一直笼罩在鞍钢炫目的光环之下。

  1918年,为掠夺鞍山地区的钢铁资源,日本侵略者成立了鞍山制铁所,这算是鞍钢的前身。一批日本财阀随后涌入,建厂开矿。同时,各类交通运输、商业设施逐渐发展,由此形成鞍山城区的雏形。

  1937年,龙春满四岁的时候,鞍山置市,隶属伪奉天省管辖。1949年7月,鞍山钢铁公司正式开工,此时龙春满正在读中学,5年后,他成为了鞍钢的一名员工。

  作为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鞍钢从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当时的鞍钢有多牛,一串数字可以告诉你:1949~1952年,鞍钢累计生产生铁211万吨、钢191.9万吨、钢材109.9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45.9%、63.58%、46.83%。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作为工业生产材料的钢铁尤其显得重要。只有在那个背景之下,你才能明白,为什么一个企业的生产报表会直接报到共和国总理的办公桌上,为什么当鞍钢工人创造炼钢新纪录时,会给毛泽东写信报喜,而毛泽东又亲自回信鼓劲。

  上个世纪50年代对于鞍钢来说,是个锣鼓喧天、干劲红火的年代。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鞍钢,握住鞍钢工人粗糙的双手鼓舞干劲。1952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集中全国力量,首先建设鞍钢》。“一五”期间,建设鞍钢又被列为国家工业建设的“重中之重”。

  “那时候,一提鞍钢,都翘大拇指,是老大哥。国家也厚爱,集全国的财力和人力建设鞍钢。”龙春满回忆说。

  在这样激昂的进行曲背景下,1953年3月鞍山市划归中央直辖,成为一个特别的直辖市。尽管一年多之后就划归辽宁省管辖,但从中可见共和国对这个特殊城市的重视和偏爱。

  1960年,鞍钢达到其荣耀的顶点。这一年的3月22日,毛泽东在鞍山钢铁公司《关于工业战线上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报告》上批示,宣称“《鞍钢宪法》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

  鞍山与鞍钢的亲密关系可以从其发展前期的领导岗位安排上看出。鞍山历史上,有多位市领导曾经兼任或者后来任鞍钢的负责人。比如60年代在位的王鹤寿,身兼鞍山市第一书记与鞍钢党委书记双职。后来的张同舟、钟剑平等人,也先后在鞍山市和鞍钢任要职,有的是反复数次从鞍山调到鞍钢,又从鞍钢调回鞍山。

  鞍山城区内,一条铁路穿城而过,东边是鞍钢主要领导层的家属区,西边是工民区,北面是鞍钢主厂区,南面则是鞍山市区。

  光环下的经济洼地

  1949年的鞍山,是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虽然早在1937年就建市,但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多年的战火使得原来的城区遭到严重破坏。厂区破败荒凉,市街萧条零乱,水、电、煤气停供,工人失业,居民外流,建成区仅剩9万人口。

  “好一点的房子是日本人留下的,筒子房比简易住宅还要差。”当年刚刚16岁的龙春满告诉CBN。

  据鞍钢史志编纂委员会所编的《鞍钢六十年回忆录》记载,当时鞍钢杂草丛生,有的高炉被炸坏了,炉料和铁水凝结在炉子里;焦炉因为多年不生产,炉顶长了草,炉内却淋了水;设备锈蚀得厉害,仓库个个是空的。

  “当年日本人撤退时,就扬言,这个地方从今之后只能种高粱。”龙春满回忆说。

  就在鞍钢集全国之力开展钢铁会战的同时,另一场战役——建设新鞍山也同时拉开帷幕。相比鞍钢的激越,这场战役要安静得多。

  上世纪50年代,全国支援鞍钢的热潮中,中央从全国各地调来500多名县地级以上干部,又从中南、华南招来500多名文化素质高、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些人成为建设鞍山的重要力量,其中有不少就此落户鞍山,成为鞍山市民。

  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鞍钢一直是鞍山市经济“一柱擎天”的支撑。1957年,鞍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亿元,是1949年的15.4倍,基本上来自鞍钢。上世纪60年代,鞍山初步形成以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地方化工和电子等工业开始有所发展。但总体来说,企业实力较弱,尚未形成规模。

  尽管“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好处的另一面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鞍山经济高度依赖鞍钢,当地人笑话说,鞍钢一打喷嚏,鞍山就感冒。

  同处一隅之地,地方政府与特大型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难免也会产生摩擦,就像中国任何一个类似的城市一样。据鞍山市退休老干部回忆,计划经济体制下,鞍山和鞍钢的领导由于经常对调或是由一人兼任,因此地企矛盾并不突出,“那时候大家都在拼命干,觉得不论企业还是城市,不都是国家的?!”

  上世纪90年代,鞍钢出现典型的“东北现象”,设备老化,积压减产。光环暗淡了,依附于鞍钢的鞍山更是萧条破败。

  随着形势的变化,一些微妙的情绪在滋生。一个典型的故事是,鞍钢一位负责人见到鞍山市的领导,开玩笑地说,“我们是黑爪子挣钱,你们是白爪子花钱。”而另一个流传的故事是,鞍钢因为效益不好,连年拖欠市政府的税款,结果市领导直接告到了中央。

  无论如何,鞍钢所贡献的税收仍然是鞍山市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鞍山市政府同时也在致力于开发新的增长点。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鞍山积极发展地方产业,却走了一段弯路。片面追求门类齐全,结果导致新上马的一些产业没有竞争优势,经营状况堪忧。教训面前,鞍山市认识到,鞍山发展工业必须依托鞍山当地的矿产资源和鞍钢的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之上拉长产业链,培育新增长点。

  战略的正确给鞍山经济带来成果。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是辽宁省内继沈阳和大连之后的第三个超1000亿元城市。在1957年,鞍山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4.6亿元。

  但放眼更广阔的区域,形势似乎并不乐观。鞍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上一篇题为《鞍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解析》的文章提出了鞍山在全国“位次后移,发展不快”的忧虑。

  根据这篇文章,1978年,鞍山与省外14个市(福州、石家庄、济南、长沙、合肥、郑州、南宁、吉林、淄博、唐山、常州、无锡、泉州、苏州)相比,经济总量位居第一位,而经过近27年的发展,2005年鞍山的经济规模由当年的第一降到了第十二位。

  在辽宁省内看,就在鞍山按部就班地发展时,南边的大连和北边的沈阳却在迅速裂变。据统计,1978年,鞍山地区生产总值32亿元,沈阳、大连分别是44亿元、42亿元,鞍山与两市的差距仅为10亿元左右。到了2005年,鞍山地区生产总值1018亿元,沈阳、大连分别是2084亿元、2152亿元,两市经济总量均是鞍山两倍多,差距越来越大。

  尽管同样都是在奔跑,但当沈阳和大连两个城市熠熠生辉的时候,夹在中间的鞍山就显得有些黯淡无光了。

  “这样,在沈阳和大连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上的洼地,鞍山在各项经济指标上,相对都要落后一些。这是前几年的状态。”辽宁省省情研究所所长梁启东分析说。

  寻找蓝海

  如果说,上个世纪更多的时间,鞍山是依附在鞍钢这个巨大的产业动物身上,最近十多年,鞍山市正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竭力寻求鞍钢之外的蓝海,力图使城市经济虽依托鞍钢,但并不依赖鞍钢,能够有更多的活水流进来。

  1978年,鞍山市地方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年实现总产值11.2亿元,仅占全市工业的14.3%。工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为国有、集体两种类型,其他经济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不到1%。

  如今,鞍山市已经确立钢铁工业、装备制造业、矿产品加工业和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这四大支柱产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9.7%。

  钢铁深加工是鞍山工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用梁启东的话来说,“拉长生产链,把更多的钱留在鞍山”。过去,鞍山只是个钢铁生产大市,但一直到2007年,钢铁深加工还相当有限。

  鞍山市市长谷春立今年两会期间称,鞍山正在由钢铁生产大市转变为钢铁制造大市。

  鞍山市由过去追求规模转为追求钢铁深加工,正在推进注灌产业集群、模具产业集群、环保设备产业集群、标准件产业集群建设,并以这些产业集群为主体,推进钢铁的深加工。

  2008年,鞍山的钢铁深加工率已经达到了35%,比前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谷春立认为,这是鞍山市能够比较从容地应对金融危机一个重要的因素。

  “很多人问,鞍山钢铁生产不好,为什么鞍山的生产形势那么好呢?就是钢铁深加工的因素。”谷春立表示。

  梁启东概括了鞍山经济的四个转型:以鞍钢为主到以地方工业为主;以国有为主到以民营为主;以特大企业为主到以中小企业为主;由第二产业特立独行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给鞍山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根据《2008年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57.4亿元,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9.0亿元,占到40.9%。

  据统计,目前鞍山全市民营企业约有14多万户,2008年利润总额在150亿元左右。民营经济发达带来了“藏富于民”的效应。走在鞍山街头,可以看到各种时尚品牌的专卖店,许多奢侈品也销售火爆。

  根据统计年报,2008年,全市人口350万左右、非农人口仅有177万人的鞍山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达1353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鞍山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完备的钢铁生产链吸引了来自德、英等国的资本。

  中橡(鞍山)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是外来投资的一个成功典例。。

  2001年4月,中橡集团出资购买了原鞍山化工二厂的土地和部分设备。经过一、二期改造,目前这个企业已经具备了年产7万吨炭黑的生产能力。8月27日,三期工程奠基,完成后将使生产能力扩大到15.5万吨。

  厂长钟绍坚告诉CBN,选择在鞍山投资,他们是做了深思熟虑的。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看好鞍山在产品产业链中的特殊优势。从上游原材料来说,鞍山钢铁业发达,煤化系列的油品供应充分;炼油产业密集(附近有抚顺中石化等企业),可以保障企业生产的油源需求。而从下游来说,东北地区是汽车重工业密集之地,对轮胎的需求比较大。因此就确定了鞍山。

  三期工程完工后,中橡集团在鞍山的总投资达到1亿多美元。2008年,中橡为鞍山贡献了2220万元税收,三期建成之后税收将达到5000万元。

  目前在鞍山,中橡这样的外资企业共有470多家。德国雷法、英国联合食品、韩国朝鲜耐火、香港新世界等一批知名大公司相继落户鞍山。2008年,鞍山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倍。其中,地方利用外资达3.3亿美元。

  再造一个新鞍山

  2008年6月28日,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在视察鞍山时提出,鞍山快速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要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再造一个新鞍山。

  龙春满告诉CBN,“刚开始提这个口号时,

  我有些怀疑,能达到这个目标吗?后来算了算账,觉得完全可能!”

  龙春满的账并不复杂,首先是鞍钢通过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国际化运营,实现产值翻番。鞍钢已经立下到2015年,年产钢进入世界钢铁行业前10位的宏愿。只要鞍钢发展好,鞍山经济水涨船高,自然不会差。同时鞍山也通过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跃升。

  龙春满不光算账,还有实际行动。最近几年他每年要写十多万字的建议,其中一半给鞍钢,20%给鞍山市,建议大多是实打实的技术和项目,用龙春满的话说,“实施起来就能见效的。”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鞍山市政府也表现出魄力和远见。2008年,鞍山提出了“围绕一个核心、实现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发展目标。所谓一个核心,就是“项目升级”,两个融入指的是“融入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和中部城市群经济区”,三大任务则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改善民生。

  “项目”如今成了鞍山官员最看重的一个词。鞍山市委书记张杰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第一载体,这是鞍山市最大的特色。

  “融入沿海”则是鞍山市新发展战略的亮点。根据鞍山市规划,下一步将以鞍海经济带为重点,以腾达大道和沈西工业走廊通海大道为骨架,东接沈西工业走廊,南连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在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中构建鞍山经济隆起带,打造辽宁集中度最高的产业聚集区。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融入沿海或许将开启鞍山发展的新时代。对于鞍山经济颇为了解的梁启东认可鞍山市的沿海发展战略。他分析,通过产业向沿海外移,同时接受沿海的辐射,鞍山市将摆脱过去发展的桎梏,营造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除了拥有融入沿海这张牌之外,技术和人才是鞍山新发展的两大法宝。由于历史的原因,鞍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25万科技人员、50万产业工人无疑是鞍山工业发展的脊梁。而像龙春满这样的老技术专家,鞍山亦为数不少。这批人力量的充分发挥也将为新鞍山发展助力。

  依托科技人才,科技密集已经成为鞍山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目前,鞍山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20家。

  如今,鞍钢不再是鞍山唯一的城市名片。科技密集、民营经济、万水千山百湖、中国蓝领摇篮、现代化钢铁生产基地,都已成为鞍山发展的新关键词。

  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目前鞍山在辽宁省各城市中已经稳坐第三把交椅,成为辽宁中部城市群中仅次于沈阳的副中心。

  “过去是个经济洼地,现在成为一个隆起带了。而且从发展潜力来说,鞍山还有更大的冲击力。”梁启东说。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