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于《浙江日报》钱时惕 2007年11月05日
人类历史上迄今已完成三次大的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叶),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以电力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的基础上电气化。以电子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的基础上自动化。
新科技革命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至今方兴未艾)在世界范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激光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高新技术群落的崛起。新科技革命就性质来言,属于技术革命。按技术革命的时间顺序排列,这次技术革命是第四次技术革命。与历史上三次大的技术革命来比,这次技术革命呈现一系列特点。
主导技术以技术群落的形式出现。主导技术指的是代表某一历史时期技术发展的趋势与主流,影响到并推动着相关技术发展的那些技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蒸汽动力技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电力技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是电子技术。这一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不只一项,而是一个群落,即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制造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的一个群落。这个群落之间有如下关系:新能原技术、新材料技术、信息技术分别对应着人类物质活动的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是整个技术系统的基础;生物技术、空间开发技术、海洋开发技术代表着人类发展的三个方向:空间、海洋、复杂性领域(生命系统是最典型最重要的复杂性领域);而激光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
宏大的技术体系建立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与前三次技术革命相比,这次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广阔,深厚得多。从纵向来说,其理论基础为微观粒子的量子理论,其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新制造(加工)技术、激光技术等,分别用到不同层次(分子、原子、原子核、粒子等)的量子理论。从横向来说,其理论基础为复杂性科学,这种复杂性科学的成果、方法将为高新技术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主导技术群落的科学含量非常高。技术分为经验性技术与科学性技术,因此,对技术而言它们存在着一个科学含量的问题。这一次技术革命呈现出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所以,这一次技术革命往往称为新科技革命,其真实意义在于说明,这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群落的科学含量非常高。
使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包括生产的技术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两个方面的信息化。生产方式分为生产的技术方式及生产的社会方式。生产的技术方式指的是生产过程所使用的生产资料(首先是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工艺、协作、分工等)以及它们的结合,生产的社会方式则主要指生产关系。第一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第二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电气化,第三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第四次技术革命使生产的技术方式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信息化。这次革命不仅使生产的技术方式信息化,而且使社会生活方式信息化,即使生产过程与社会生活过程同时成为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从而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