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辉煌60年:购物享受生活不差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30日 20:56  资料
上世纪60年代,供销社单一的物品供应。
上世纪60年代,供销社单一的物品供应。
上世纪90年代,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进百姓生活。
上世纪90年代,琳琅满目的商品走进百姓生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在吃、穿、用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得凭票购买,在购物消费上只能把吃饱、穿暖作为最基本的消费标准。改革开放后,人民收入大幅提高,家庭生活消费货币性支出逐步增多,食品消费的货币性支出增量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吃、穿、用在数量上得到满足后,人们对质量有了更高追求。1952年,我省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仅有93元,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达8102元。2007年,农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72.68台、摩托车55.70辆、彩电102.05台、电冰箱22.71台、移动电话22.76部、电脑3.43台、生活汽车0.86辆。

  伴随着商品的极大丰富和商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购物环境和商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购物理念、购物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们的消费行为已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迈进,消费心态也从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1952年 93元 1978年 275元 1988年 856元 1998年 3268元 2007年 8102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54年 70元 1978年 91元 1988年 354元 1998年 1057元 2007年 2683元

  从“生存购物”到“享受购物”

  看着孙子刚刚用贷款买回的新汽车,张老汉心里嘀咕: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太超前了,没挣到手的钱都敢花,这在自己年轻时想都不敢想!

  张老汉今年78岁,孙子小张1年前开了个小商店,生意还算红火。看着孙子贷款买房、贷款买车,张老汉高兴之余又担心孙子不能按时还上贷款。在张老汉的思想里,别说是没挣到手的钱,就是挣到手的钱也不能花光,过日子要有节余,不能顾了上顿不顾下顿。孙子的观念则是,能挣敢花,趁年轻要享受生活,绝不能委屈自己。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购物观念逐步发生着变化。购物正从“吃穿”向“住行”倾斜;从“挣多花少”的保守消费向“先花后挣”的超前消费转变;从简单的保障生存向适度享受转变。人们在吃、穿、用等方面的购物支出越来越多,购买食品要绿色营养的、衣服要新潮高档的、日用品要科技含量高的、家居摆设要有品位的……

  吃,购买的食品从吃饱、吃好向绿色、营养化转变。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供给制下基本停留在“吃饱”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购物票证废除后的物质极大丰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现在,随着商品的日益丰富,人们在吃饱之余,更注重吃营养、吃健康了。在购买食物上不只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提高。大众化食品稳中趋减,营养、保健、方便食品涌入百姓家庭;主食所占比重日益让位于蔬菜、果类和肉食品。鱼虾海鲜以及无污染安全营养绿色食品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

  穿,购买的服装从颜色款式单一,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解放初期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人们的穿着以棉布料为主,颜色以蓝、绿、黑、灰一统天下,一衣多季情况相当普遍。现在,人们购置衣服舍得花钱了,更加注重美观、舒适,认品牌、求质量、要个性、赶时尚成为服装消费的主流。

  用,购买家庭耐用品从“老四件”向高科技、高档化转变。上世纪60年代,大多家庭只有简陋的生活用品。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大件”时髦耐用品进入家庭。改革开放后,电视机、冰箱、照相机、录放像机、组合音响等快速进入居民家庭,家庭影院、家用电脑等享乐型家电开辟了家庭消费的新领域。现在,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中高档消费品大量、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汽车这种奢侈消费品,也通过分期付款、贷款等多种消费方式走进居民家庭。享受型购物消费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显标志。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从为了生存购物,到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享受生活购物。从现金消费到刷卡,到分期付款、贷款消费,折射出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更高追求。

  商场变迁:从“单一国营”到“外资入驻”

  “现在在商场购物真正有上帝的感觉了。以前买东西凭票不说,货物还不全。买东西还得看服务员的脸色。”想起早以前,自己攥着购物票证挤着排队购物的情形,张少贤大爷感慨地说。

  张大爷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原只有五一百货大楼、解放大楼、合作大楼、妇女儿童商厦几家国营商场。

  在农村,购物范围基本锁定在一村一个的供销社。一有稀缺物品到货,门前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今年51岁、1979年在南郊区北格供销社当售货员的张明莲,对供销社的变迁发展印象深刻。1982年冬天开始,张明莲发现上班的路上多了一些经营日用百货的小卖部,供销社门前排队的长龙不见了,货开始有积压了。

  改革开放后,山西省的商业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批个体、私营业主进入商业领域。以太原市为例,海子边市场的一大批个体户迅速崛起;之后,中昌商场、贵都百货、华宇、美特好、山姆士超市等一大批民营商业企业先后开张。2004年,中国零售业市场对外资全面放开。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进入山西,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燕莎入驻太原。目前,太原市的各种零售企业已达到4万多家。

  目前,由国际连锁超市、大型购物中心、专营店、商品城,再加上居民小区的便利店等新业态组成的全新商业体系正在形成,山西的商场业态由单一的国营性质发展到私营、合资、外资并存,居民购物更舒适、更方便、更实惠了。

  张大爷说,竞争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现在商场的环境和服务更加人性化了。有的还设立了无障碍空间和残障厕所、母婴休息室,有的设了顾客休息室、休闲娱乐室等,极大地方便了顾客。在激烈竞争面前,商家纷纷各出奇招刺激消费,有奖销售、打折、促销、积分回馈等形式,使消费者更快更新地掌握商品信息,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多实惠。

  商品供给:从“凭票购买”到“敞开供应”

  “曾经,票证就是命根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要能说出名字的生活用品,基本都要凭票证购买。”家住太原市铜锣湾,61岁的侯红柏大妈这样描述当年票证在生活中的地位。在那个苦涩的年代,商品皆需“凭票购买”。粮票、肉票、油票、布票甚至点心票等等,成为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烙印。

  拿最基本的吃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只能维持“吃不饱,饿不死”的水平。侯大妈回忆说,刚参加工作时,每月只能领32斤供应粮,重体力工能领到36-39斤粮,困难时期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够吃。有一次,有消息说能用1斤粮票买6斤红薯,大家纷纷半夜二三点就去排队购买。肉也是凭票供应,买回的肉一次炖好,每次炒菜都放点,顿顿只能沾点肉味。

  除了食品的缺乏,人们在穿、住、行等方面的条件也很差。上世纪七十年代,市场上的服装款式和颜色极其单调,只有黑、灰、蓝、绿几种颜色。“家里的布票要留到春节的时候,才舍得用来做新衣服、新被子。每人每年也只能做一件新衣服。”据侯大妈回忆,1970年,自己准备结婚时,供应的布票两个人做衣服都不够,自己做了身衣服后,爱人的衣服布料就不够用了,衣领的背面、衣衬等,都只能用碎布拼。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种生活物资供应日益丰富。从1986年开始,很多粮票富裕的人家已经开始用粮票换东西了。1990年后,各种购物票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生活用品和服务由严重短缺发展到丰富充裕。

  从上世纪80年代的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连衣裙,到上世纪90年代的突出穿衣个性,再到现在的混搭、穿出风采,穿出个性。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巨变,从吃饭穿衣这些老百姓最直接的基本生活需求上体现得更加具体真实。在物质极大丰富,敞开供应的今天,“凭票购买”的印记只是留存在老一代人中的回忆了。

  享受宅生活 网购也快乐

  足不出户,林林总总的商品尽收眼底;敲敲键盘,心仪的物品便能送货上门;即使不善言辞,也同样可以成功竞价……也许,这便是网上购物的魅力。

  谈到网购,心直口快的小郭滔滔不绝地说,爱逛商场似乎是女人的通病,我也不例外,尤其是心情不是很爽的时候,更是大逛特逛,逛商场购物可以说是比我写文字都来得快,也是我宣泄郁闷情绪的最好方式。但是很不喜欢商场拥挤嘈杂且让人窒息的环境,以及商场的漫天要价。小郭说,明明同样的商品,外面挂价100元,在商场至少就变成150元了,这还是谦虚的,没有翻上几番就很客气地宰你没商量了。

  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发达,网民“小郭们”日渐迷上了网购,网店经营多了起来。起初,还只是瞪着眼睛一边观望,不敢轻易涉险,生怕自己上当受骗,于是很多人采取了逛网上商城的观望态度。“咱先看,不买还不行吗?看看又不花钱。”小郭说,日子久了,那份蠢蠢欲动的购买欲日渐膨胀,在见到一款商场价值千元而拍拍网上仅卖600元的靴子的时候,小郭小试了下牛刀,仅仅三四天的功夫,靴子就送到了其手中。尝到甜头的小郭,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宅女,常常是听着音乐,喝着咖啡,享受着和朋友网聊的快乐,还不停浏览着网店,那滋味两个字“美哉”。如今,在她的带动下,单位很多女同事都做了网店的忠实顾客,大到笔记本电脑、照相机音像视频,小到耳坠挂件,老年用品儿童物件应有尽有。CNNIC在其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热点调查报告》中显示:在我国有17.9%的网民在半年内有过网络购物经历,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中有超过90%的人今后会继续进行网络购物;有63.7%没有购物经历的网民表示今后会尝试网络购物。

  当然,俗话说林子一大什么鸟都有,网络亦是如此。很多人都有过网络上当受骗的经历,还好国家越来越开始重视网民的权益,针对网购的政策也将出台。相信在正确地选择了有诚信保证商家的前提下,网购也一定会与在市场上购物一样轻松愉快。不信,你试试?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本报记者 任志霞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