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村民已领房本 “外人”坚决不转正
同样的楼盘,却有两种待遇,一种违法不发证,一种颁发“绿本房产证”,区别只在你是当地村民还是外来购房户。小产权房政策悬而未决之际,深圳小产权房项目却疑似出现变相转正。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有几亿平方米的农民房,包括违建的小产权房,目前都已拿到了“绿本房产证”。
“就算是符合规划的房子,也只保障给原村民发放房产证,外来者购买的房子,坚决不予承认。”深圳市查违办副主任龚明克对本报表示。
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农民自建房有了保障之后,小产权房会更加疯狂,这背后都是多方利益纠结的结果。
这是不是在变相转正?近日,一位接近深圳国土局的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深圳目前正在处理新的违建房,已悄悄发放房产证,只是没有对外宣扬。记者就此求证,但官方给予了否认。
一楼两法
近日,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坣岗村村长陈成就对记者透露,以今年3月5日为界限,村民之前建的小产权房,基本上陆续都拿到了房产证。“即使超出每户规定的480平方米以外的部分,补交点罚款,也还是能拿到证的。”
农民房如此,统建楼也只保障原村民利益。记者以统建房业主身份咨询深圳市查违办副主任龚明克,他说如果是符合规定的,会给统建楼办房产证,但都是办到原村民名下,永远也轮不到外来者的份,如果是违反城市规划的要拆除,给予村民补贴的话,也是给原村民。
据记者了解,目前兴建的类似商品房的统建房,一般是村委和开发商合作,村委出地,开发商出钱,盖好后再赠送每个村民70平方米的房子,一户家庭就有好几套统建房。
“土地是村民的,理所当然只能保障他们的利益。”龚明克说,不管村民有多少套房,都能给他发房产证。但暂时只会给村民发绿本,允许自住或出租,不允许上市交易,至于以后发不发红本,只能以后再说。
对于深圳出现的“一楼两法”,市场普遍认为,有失公允。追根溯源,便是2004年10月28日深圳完成转地的遗留问题所导致的。
2003年,深圳计划将宝安区、龙岗区956平方公里一次性土地收归国有,以免日后土地价格不断飙升,分批征地给农民的补偿会更高。
2004年6月出台的《管理办法》规定,对于转地的农民要做“适当补偿”。宝安、龙岗两区集体土地共约956平方公里,但此次转地仅对其中265平方公里土地进行补偿,这些地基本是农田。
但当年为了减少转地阻力,且政府拿不出足够的补偿费,只好留出了一部分地给村民用。
陈成就告诉记者,合建的统建楼虽然仍是集体土地,但也没有集体的房产证,只是建前做了违法建筑登记和违法用地申报工作。
村民当然会考虑土地利用的最大化,集资统建房不论绿本红本,村民都无需担忧房子,即使被收回,也会有相应的补偿。而一个上千套房子的楼盘有70%以上是卖给了城里上班族,在村民享有保障时,他们被排除在外。
利益纠结
“这些已建成的房农民拿着,也比被政府收回去要强。”坣岗村委会统建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村民宁愿自己开发,农民房用来出租,统建房拿来卖。所以,记者了解到,两区仍在源源不断兴建统建楼和农民房。
2007年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完成的一项全市住宅状况调查显示:深圳户籍原村民35.8万人,拥有小产权房总建筑面积约1.2亿平方米,平均每人约333平方米,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
今年5月21日通过的《关于农村城市化历史遗留违法建筑的处理决定》,要求完成全部原农村商住用地红线划定工作和转地补偿工作,明确用地性质和土地权属,从根本上防止抢建。
深圳代市长王荣前不久也在加强违建的整治,强调对新的违建要“一冒头就打,一动工就拆”。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办某负责人被抓,就是因为涉嫌给小产权房开绿色通道,风声一出,坂田附近的小产权房也纷纷停建了。
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深圳拥有最多统建楼的宝安区仍在如火如荼地盖房子,也没有停建的迹象。
很长时间以来,绝大多数深圳农民的生活已完全依赖于土地出让、私房出租以及从集体土地开发中所获得的红利。这些面积巨大的“已建成区”虽有违《土地管理法》,却已成既定事实,市政府不得不认真面对。
龚明克说,政府会加强小产权房的管制,一年以后,包括农民房在内的所有小产权房出租,都是统一规划,政府会给每一栋楼发出租许可证,名字是村民的,然后村民才能拿着该证去银行开账户,租户的月租只能统一打到原房东账户上,这样便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