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郭凤莲:新农村建设应该因地制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7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郭凤莲:新农村建设应该因地制宜
郭凤莲

  专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董事长郭凤莲

  郭晋晖

  “铁姑娘”郭凤莲重回大寨是1991年轰动一时的大新闻,甚至连《人民日报》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郭凤莲带领大寨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虽然并没有像华西村等名村那样成功,但对于大寨来说,这种转型已非易事。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用郭凤莲的话说,现在大寨虽然不再是全国的先进村了,但也不落后。

  郭凤莲回到大寨之后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发展工业和旅游业;二是实现土地各户经营、集体免费进行机械化管理;三是给村里老人们发放养老金。

  郭凤莲凭借自己过去的声誉和社会关系,以苦干巧干加实干的大寨精神,办成了普通人无法办成之事,给大寨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也赢得极高的威望。

  2009年8月18日下午,在位于大寨宾馆四层的办公室里,郭凤莲接受了CBN记者的专访。

  大寨要走自己的路

  CBN:您在大寨生活工作了六十多年,在您眼里,大寨这个村庄的特点是什么?它能发展到今天的光景,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郭凤莲:大寨这个村庄的特点是自然条件特别恶劣,这里的人是过去躲避灾荒、战乱来的。过去大寨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地方。

  这个地方不能和别的地方比,谁和谁都不能比。我认为,发展农村就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条件想办法来发展,自己一步步走。可以学习别人的精神,但是如果照搬别人的做法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是大寨精神支持大寨发展下来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大寨能够把省吃俭用节约出的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在大灾大难面前没有向国家伸过手。能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这就是大寨精神。我作为一名承前启后者,就是要把大寨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的艰巨任务。

  CBN:当年全国学习大寨,但很多人认为,其实大寨的发展经验并不具备可复制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说当年的经验很难复制,那您认为,今天的大寨在新农村建设中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供别人学习和借鉴?

  郭凤莲:大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是根据大寨的情况摸索而来的,别的地方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大寨这种模式好,我就一直走下去。

  三中全会以后就是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不用看别人的路走。如果人家怎么走,我也怎么走,我觉得这个路是走不通的。新农村建设应该废除“一刀切”,不应要求农村只有一个模式,农村应该多个模式发展。

  我没有想象过大寨模式对别的农村有没有借鉴作用,大寨老百姓满意我觉得就好,如果大寨老百姓不满意我就觉得不好,也不会去做。我不主张去推广大寨的模式。

  审视历史光环

  CBN:历史的光环对于大寨来说是个本钱,有时也是一种压力,您这么多年来如何看待历史光环对大寨的影响?如何使历史的光环为新大寨所用?

  郭凤莲:我觉得历史光环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大寨并不是为了出名而当一个先进村,大寨人一直是用自己的精神来改变这块土地,否则他们没有办法生存,这是大寨人最朴素的感情。

  历史的光环就是说毛主席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那是学习大寨的精神,并没有说要学大寨的经验。他也是为了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在那个时候他需要这样的典型。

  我没有感到光环有什么荣耀,而且我觉得压力特别大,毛主席提出农业学大寨,大寨应该怎么办?这是当时大寨的领导班子考虑最多的问题。

  从1991年回来到现在,我一直都感到很大的压力。为了解决大寨能够长期的走下去,必须让大寨发展出一个新的成果,回报全国人民对大寨的支持。这是一种压力,而不是什么荣耀。

  调整产业结构

  CBN:大寨过去以农业为主,现在基本是非农经济了,您在调整大寨的产业结构方面有什么想法?

  郭凤莲:现在农业占的比重比较小,主要是土地比较少。虽然土地分给了农民,但耕种、修田、种地全是集体帮忙,群众到秋天把粮食收回来卖钱就行了。我觉得只靠粮食解决不了大寨人经济提升的问题,所以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我们本地都不是太大的企业,因为没有那么大的抗风险能力,都是中小型企业起家,现在搞联合企业,虽然大寨本身没有这个条件,但可以投资也可以用大寨的品牌入股,这样对大寨和其他企业发展都有好处。

  CBN:旅游业是大寨的龙头产业,目前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就是留不住游客,你在这方面有想到什么办法?

  郭凤莲:现在也在考虑这一点,但大寨不会搞假的,我认为还是要实实在在的比较好,大寨要以真实的面目出现。根据实际情况能发展多大就发展多大。我认为大寨还是要保持特色,不要顺着花花绿绿的情况走,不太好。

  CBN:有些很关心你们的外地群众有个疑问:大寨现在还是集体经济吗?

  郭凤莲:现在大寨的企业都是集体经济的股份企业,集体投资所占的股份比较大,但不是大集体企业那种形式,实际上都是合资合作企业。

  提升村民社会福利

  CBN:这几天在大寨采访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老年人生活得很安详,很大原因是您回来之后实行的养老金制度,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郭凤莲:我刚回来的时候集体一分钱都没有,办厂第三年给大寨创利20万,我那个时候就高兴得不行了,这20万就把老人的养老金先解决了。

  人是有感情的,更应该有良心。虽然当时大寨经济不太好,但是我看到与我们一起战天斗地的老人,一个一个都因为有了病身体不太健康,一年去世了几个。作为我来说,是非常心痛的。

  我想让在世的老年人享受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福气,能享受多少就享受多少,我当时就提出了不管多少给老年人一点零花钱。最开始的时候只有几十元钱,现在提到了两三百元。

  CBN:随着大寨开发总公司收入的不断增加,村民的福利也大幅增加,从最初的养老金到开支庞大的住房补贴,您是如何处理集体积累与村民福利之间关系的?

  郭凤莲:有时候老百姓会问我,一年收入500多万元,你就应该按照这500多万元给群众花下去,但我觉得要学会过光景,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钱留一点防天灾人祸。否则到时要向国家伸手要钱,这才是真正丢掉了大寨精神。

  关于未来

  CBN:您对于大寨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郭凤莲:对此我没有想得太多,我觉得还是逐步走逐步摸索,工业方面的投资要看自身发展的情况,我感到大寨驾驭工业真不容易,大寨没有别的资源,但可以和大家联合起来搞,真正自己要创造一个大的企业,我没有那个想法。

  我也不想通过旅游挣多少钱,我觉得大寨就是要以真实面目出现,大寨没有要从旅游上挖多少经济潜力的想法,我只是要打开大寨这扇窗户来传播大寨的精神,创造好这个基地。

  CBN:有人担心您退休或者离开这个岗位之后,大寨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您认为呢?您是否考虑未来的接班人问题?

  郭凤莲:现在大寨的班子比较年轻,如果我退了自然有后来人来接这个班。我从来没有指定谁来接我的班。大寨的事业不会因为郭凤莲老了或是去世了而损失,我知道它会越来越好。

  我想大寨的接班人也不成问题。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上大学的孩子们一年比一年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比我们老一辈高得多,他们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开放的眼界,对党的政策又掌握得比较灵活,将来大寨的发展就靠他们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