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宏观风向微调:抑过剩调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7日 02:35  第一财经日报

  国务院: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严格发债、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

  熊剑锋

  面对产能过剩可能破坏经济复苏的严峻现实,国务院再次发出明确的信号。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要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环保、土地和金融政策,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

  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下旬在浙江调研考察时表示,当前外需减弱使国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显,对工业和经济增速回升形成了较大制约。

  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目前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不仅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仍在盲目扩张,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也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就在昨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发布会,也提出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并特别指出:目前在一些新兴产业如风能和光电产业等,一些地方已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产能过剩现象。

  工信部上述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超过1亿吨,而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同比增长20%左右;水泥产能过剩近3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条,将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铝冶炼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5%左右,在建氧化铝、电解铝产能仍达560万吨和200万吨。

  此外,造船、化工、平板玻璃等行业也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太阳能、风能等新兴产业重复建设、无序上马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新增的项目产能,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金融危机促使的产能调整过程被打断。

  一位浙江的纺织业全国人大代表对CBN记者表示,中国纺织业本来产能过剩严重,金融危机正好是一个调整的机会,但是由于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的扶持,不少企业仍然能够活下来,“该死的企业没死。”

  云南白药集团董事长王明辉此前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金融危机本来是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大好时机,虽然医药产业在进行转型和结构调整,但是冲击还是不够,反而可能会把转型时间拉长。

  六行业成调控重点

  对于抑制产能过剩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昨日开出了金融、土地等多项政策的药方。

  会议强调,要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

  一要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审批管理,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严格核发螺纹钢、线材、水泥等产品生产许可证。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

  二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区域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将其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生产企业必须限期治理,限期治理不合格的必须停产处理。

  三要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供应土地。

  四要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发放贷款。严格发债、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

  五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加强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统一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产业规模、社会需求等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企业和投资者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要深化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

  实际上,从去年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中,决策层就已经考虑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在提出十大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时,为公众所忽视的是规划中的调整的内容。一位专家对CBN记者表示,在最开始的十大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中并没有调整的内容,在专家和学者的建议下,最终加入了调整的内容。

  国家发改委一位高层此前曾在一次演讲后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增加了相关产业之间的需求,是否能够增加最终需求仍然需要观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