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第一辆红旗CA770三排座高级轿车样车试制完成,定型后投入批量生产。
长春市新发广场
长春火车站站前广场
纪虹宇
下午的时光总是那么悠闲。大院里几个老头儿坐在树荫下一边喝着茶水,一边悠闲地打着麻将,三三两两的老大娘们则聚在一起,扇着扇子,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着。调皮的孩童们相互追逐打闹,两三只小狗也在乘凉的同时,偶尔眯着眼睛朝过路的行人摇摇尾巴。
这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职工宿舍院,院子里的住户大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参加工作的老工人。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所有的员工必须论资排辈,只有厂中“元老”,才能享受到条件如此优越的住房环境。
刘青山,一位年近80的耄耋老人,是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一批铸造工人。早年的时候,两夫妻外加6个孩子,家里的全部消费都是由他一个人支撑的。
现在的生活对于老人来说是比较舒适的。老人的家就住在这个小区,50多平方米的房子整洁而现代,对开门的卧室中央摆放着一张木制的双人床,42英寸的液晶彩电悬挂在墙壁上。
“别看现在有模有样的,5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刘青山抽着烟,回忆着曾经的一切。
黑土地上的奠基
1953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刘青山伴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技术人才都被调集到长春,但看到的是一片片空旷的黑土地。当问及接待他的人,工厂在哪里时,接待者指着前方空旷的土地说,那就是!
工地上人山人海,挖土机一撮一个立方,运输车穿梭飞奔。雪飘冰封时,羊角碾大显威风,把虚浮松散的地基碾得结结实实,使它承受起万民的希望。
据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老厂长回忆,全国支援建设“一汽”之初,不单单是因为它可以结束中国人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动地方甚至是全国经济飞跃性的发展。
“当时大家心里都知道,建成了汽车厂,中国人就可以抬起头来做人,就可以有好日子过。所以再多的苦我们都要吃,再艰难的路我们都要走。”上述厂长表示。
的确,那时汽车厂里的工人们是依靠这种精神力量支撑着生活的,根本没有什么生活质量可言。刘青山仅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当年的日子——相当艰苦。
在他的记忆中,曾经的厂区没有工人休息的地方,他们只能零星地捡点砖头,搭个棚子,蹲在里面休息吃饭,车间里更是烟尘满天,窗户残缺不全,地上满是油泥和铁屑。
“哎呀,那可是费老劲了,脸糟的没人样,比下煤洞子还厉害。”刘青山感叹着,“溶化铁料的时候,带一个口罩都不够用,一般都带两个,脸被熏得都特别黑。最后都热到啥程度?工人们都弄条树枝插在衣服和脊梁中间,以前的工作服不透风,都是白帆布的,上面还有层胶皮,说是反光好。那才厚呢,可捂挺了。”
工业城市大转折
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之前,长春仅有卷烟厂、新华印刷厂、煤气公司三家企业。朝鲜战争爆发后,辽宁省的橡胶八厂疏散至长春。
“在建国初期,长春市的年生产总值很少,在没有汽车厂之前,仅为3000万元。一汽成立后就形成了一个不可比拟的新局面,到‘文革’前,社会生产总值一度提升到20亿元。”长春市一卸任官员说。
“在兴建汽车厂的同时,国家又在长春兴建了客车厂、机车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材料试验机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形成了‘三车两机’的工业格局。”上述官员说。
所谓“三车两机”是指第一汽车制造厂、客车厂、机车厂、柴油机厂、拖拉机厂,这五大生产厂的总称。后者的建立是完全依托于汽车厂成立的。
一位曾经担任长春市级领导职务的官员告诉CBN记者,第一汽车制造厂成立以后,长春城市工业化逐渐显现。这五大机械生产厂的建立,是长春由消费城市向工业城市转换的大转折点,使长春形成了有较大规模的机械工业格局。这种以机械工业特别是“行走工业”为主体的城市构架,在当时来讲,全国范围都是头一个,汽车工业更是唯一一家。
伴随着汽车厂的建立,地方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整体局势的带动下,长春市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以机械工业为主体,以一汽为骨干,同时带有一部分轻纺工业的整体经济形式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1952年,地方工业企业仅44户的长春,在1957年已发展到 133户,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发展到458户,比1952年增加16.2倍。195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66亿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8.6%,比1952年增长1.6倍。
刘青山告诉记者,早在“一五”时期,第一汽车制造厂周围就零星地发展起一些小型汽车配件厂,规模不大,但生意却异常红火,他的哥哥刘青河就是当时一家名为“鸿运汽车配件厂”的老板。
“当时的产量并不高,也没什么技术,大部分也是回收倒卖一些金属制品,一天也就能卖个十几件。”刘青山告诉记者,由于当时汽车厂的年产量也就3万台左右的规模,再加上整个中国的生产技术的匮乏,所有产品的生产都是依靠手工炮制,所以当时汽车配件的产量特别低。尽管如此,所有配件的销路还是很不错的,基本上第一汽车制造厂可以百分百地收购。
“我们家那个时候就能达到小康水平,每天都能吃上大米和肉。”刘青山美滋滋地说。
据刘青山介绍,当年给汽车厂做配套的企业,不单单供应金属配件。除此之外还有化工材料、装饰材料等等。如保温塑料厂、地毯厂,都是因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而随之带动起来的。
“第二次创业”&“第三次飞跃”
如果说第一次创业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彻底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第二次创业闯出了一条老国有企业改造和产品发展的新路的话,那么第三次创业就是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正在把一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汽车工业集团。长春市也因此与美国的底特律,日本的东京和丰田、德国的斯图加特和沃尔夫斯堡、意大利的都灵、法国的巴黎,并称世界八大汽车城市。
1980年5月的一天,是刘青山最难忘的日子。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天感觉可美了。”
这一年汽车厂开始了以“解放”汽车换型改造为主的“创业”。同时整车厂的生产方向也由原来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多系列发展,形成了解放、红旗、越野三个系列。像刘青山这样的工人们也跟着“沾了光”。
这天,刘青山接到了搬家的通知,他们一家人可以从那个原本不足15平方米的房子里搬进正规的一汽职工宿舍。
“我第一次进来高楼! 35平方米,照亮有电灯,解手不出门,做饭不烧煤,洗刷有热水的日子,我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年52岁的刘秀芝是刘青山的女儿,据她回忆,那一年她第一次尝到在家看电影的滋味。
“厂里的宿舍都有自己的电视台。我们那时候就可以在家里观看《地道战》和《小兵张嘎》,当时在长春市的其他地区是享受不到这样的待遇的。心里那个美啊,这日子真的是越过越好了。”刘秀芝说。
恰巧的是这一年刘秀芝正好也来到了“一汽”工作,用她的话说,家里生活条件的改变,都来源于解放牌汽车的转型。
解放牌汽车转型CA141重型卡车是整个汽车厂的飞跃。
“CA141重型卡车的问世,标志着长春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称它为‘二次创业’。”一汽相关领导表示。
《长春市志》记载显示,自1980年开始,历经三年时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完成原解放牌汽车生产任务的同时,制造和安装近2000台非标准设备,增加生产线79条。1988年产量便突破8万辆,利税突破5亿元。两年出口整车1000多辆,创汇800多万元。
上述领导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长春市,发展迅速。整个城市的社会总产值也提升到200多亿元。在整体局势的带动下,已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以机械工业为主体,以一汽为骨干,同时也有一部分轻纺工业的整体经济格局。”
1989年,为增加汽车品种,扭转中国轿车生产落后的局面,长春“一汽”开始了以轿车和轻型车为主攻方向的第三次飞跃。随后于1990年组建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形成以“一汽”为核心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全国特大型汽车工业集团。
曾有市领导这样对记者表示:“长春市汽车产业为长春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毫不夸张地讲,没有汽车,就没有现代的长春。没有长春,就没有中国的汽车工业。”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1978年长春汽车工业产值4.4亿元,占长春工业总产值的13.5%;1988年汽车工业产值29.1亿元,占长春工业总产值的22.1%;1998年汽车工业产值317亿元,占长春工业总产值的62.6%。2008年汽车工业产值2371.2亿元,占长春工业总产值的67.5%。
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目前, 长春市的汽车工业所占全市工业的经济比约为70%,其中包括汽车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这足以说明长春的汽车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直接左右长春的经济发展大局。”
汽车城的脚步
回眸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间,长春市的GDP总量由1978年的27.9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2526亿元,增长了90倍。工业经济方面,也因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1978年的32.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515亿元,年均增长17%。
“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有着国内近20%的市场份额。在多年的发展中,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长春汽车产业为长春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春市政府相关领导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长春市的汽车工业产值1271.3亿元,占长春规划工业总产值的60.2%。
就目前来讲,中国汽车行业经历了从10万辆到接近1000万辆的爆发式增长,长春汽车工业也以突飞猛进的速度达到年生产整车104万辆。长春市已形成以一汽集团为依托,以生产中高档轿车、中重型卡车、专用车及零部件为重点,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上下游紧密衔接的汽车产业格局。
当一汽的车轮转得越来越快的时候,长春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伴随着整车的扩产扩能而实现了加速度。
经过多年努力,长春市汽车零配件企业已渐成气候,由以零件、部件生产为主向总成、系统和模块化供货方向转变。汽车电线束、轿车车灯、消音器等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竞争优势。
富奥公司主要为一汽集团品牌车型配套外,还为国内40多家整车厂、主机厂配套,产品远销欧美十几个国家;福耀玻璃是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2001年北上长春,是首次把厂房建在省外,已经形成一期年产60万套汽车玻璃的生产能力;韩国锦湖轮胎株式会社与一汽集团携手在长春建厂,年产量已突破2000万条,成为中国最大的轮胎生产基地。
目前长春汽车产业已拥有包括一汽集团在内的规模以上企业330户,其中整车企业6户,专用车企业14户,零部件企业300户,有30户零部件企业的产值超过1亿元。
一汽光洋转向装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公司的生产量从建立之初的2.5万台已发展到84万台,销售收入也从曾经的3.1850万元提升到52.5739万元。
“我们公司是中日合资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1999年选址在长春发展,就是看中了‘一汽’这棵大树。依附于这棵树可以支付得起企业里的所有开支。”李凯表示,企业经过10年的发展不断地壮大,不但在产量和产值上有所提升,而且拓宽了销售市场。“2002年以前公司所有的产品都销售给‘一汽’,但现在公司还可以留出20%的产品销售给其他汽车厂。”
相关人士透露,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长春市汽车工业,促进汽车工业结构调整升级,长春市政府决定实施汽车工业发展“五个一”工程。即,未来五年,全市新增汽车产能100万辆工程、新增发动机产能100万台工程、新增变速器产能100万台工程、新增专用汽车产能10万辆工程、新增汽车零部件产值1000亿元工程,以加速长春汽车之城的发展,巩固“一汽”汽车长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