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数据解读中国民航事业60年翻天覆地变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 19:16  中国民航报

  从统计看民航,主要是从数量上了解民航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统计看民航》是一套丛书,从它以及其他统计资料的编辑出版,可以了解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与进步提高。

  一

  今年是新中国及其民航事业创立60周年。介绍民航发展,可以写文章、作报告、办展览、拍电视等等,但不论哪种方式,都离不开统计数据。这里列举几组最基本的数据,最简捷、最直观地说明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

  看建国以来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1950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为157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1万人次,货邮运输量为767吨;2008年,运输总周转量为376.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1.925亿人次,货邮运输量为407.6万吨。三项指标年均分别增长19%、18.5%和15.9%。

  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1978年的运输总周转量为2.99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为231万人次,货邮运输量为6.4万吨。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间,三项指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5%、15.9%和14.9%。

  看航线网络变化:1950年,国内航线只有7条,通航8个城市。1955年始有国际航线1条,通航1个国际城市。2008年有国内航线1235条,通航150个城市;有国际航线297条,通航46个国家146个城市。

  看通用航空发展:1953年,我国通用航空作业1320小时,其中农林业航空1242小时,工业航空78小时;2008年,通用航空作业110706小时,其中工业航空50591小时,农林业航空24691小时,其他35424小时。2008年林业播种面积17.75万公顷,农业播种3.65万公顷,农林病虫害防治111万公顷,农作物施肥5.8万公顷。

  看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按变动价格,1950年为132万元,1978年为3.29亿元,2008年为3719亿元。

  看飞机拥有及利用情况:1950年,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30架,1954年始有通用航空飞机5架。2008年,共有飞机1743架,其中运输飞机1259架,通用航空飞机484架。1976年,全部在册飞机日利用率为0.9小时,2008年为6.55小时。2008年运输飞机日利用率为9.01小时。

  看机场数量及生产情况:1958年,全国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0.3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1.4万吨。2008年,我国内地共有通航机场15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4.0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83万吨。

  看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情况:2005-2008年,航空运输飞行事故万时率均为0.2008年,我国主要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为82.65%,中小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为77.87%,主要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为90.78%。

  看航空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2008年我国民航完成旅客周转量2883亿人公里,占全部交通运输的12.3%。这一比重1978年为1.6%,1950年为0.04%。

  看我国民航在世界的位置,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缔约国的排位,1978年为37位,2005年以来为第2位。运输总周转量占世界的比重,1978年为0.26%,2008年为6.7%。

  二

  《从统计看民航》,是民航唯一的公开发行的统计书籍,以年刊形式出版,从1992年开始,已经印了17册。按正常周期,今年9月,第18册应该面世。

  写这篇文章,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对这本书的特殊感情,因为它的编辑出版由我发起。那是在1992年,我在民航局计划司任副司长并主持工作。记得是2月份,我们到日本进行航路改造项目使用“软贷款”的有关工作,时任航行司司长张刚同志领队。我想了解日本民航的基本情况,日本朋友送了一本《数字航空》。回国后我提出计划司也出版这样一本资料性工具书。

  起始之年收集历史资料的难度较大。当时统计处处长是李纯坚同志,前不久他刚从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任上退休;副处长是丁跃同志,他后来在司里分管统计工作,现任民航报社出版社社长。当时我们商量第一年要保证搞成,内容可在今后逐步完善。统计处人手很少,经过紧张工作,终于在年底前出书。

  遗憾的是,对于这套丛书,我也缺2册没有收全。2006-2008年3册,是今年学习科学发展观撰写调研报告找来。我纵向作了比较,这本书信息量不断增加,印帧也越来越好。1992年开始时110多页,很快增加到200页左右,1995年以后大体保持在300页左右的印张。编排上一直为8个栏目,2005年对内容作了调整,更好地反映了民航管理体制变化的要求。

  我于1996年4月离开计划司,先后已有王知、张志忠、王战斌3位司长,中间曾改为规划科技和体改司、规划发展财务司,这项工作一直坚持得很好。从2000年组成了编委会,成员为民航局和各企事业单位规划统计部门领导,共有30余人。据说一些单位以此书为蓝本编印统计资料。

  《从统计看民航》也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了民航出版事业的变化。1992、1993年先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1994年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不知为何,1997年系由“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次年改回“中国民航出版社”至今。据了解,民航出版社系1994年开始出书,说明《从统计看民航》是该社创建之年承印之作,也是一个持续性的版本。

  三

  原来的民航局计划司除出版《从统计看民航》外,还每年发布《中国航空运输发展统计公报》、《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后来《发展统计公报》并入《发展报告》。民航内部统计资料有“统计年报”、“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汇编”等。公开发布的统计资料,以内部资料为基础。

  1982年以前,民航只有一种《航空运输、通用航空生产统计年报》,列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每年报送国家统计局,并在系统内印发使用。目前仍是民航系统各级的统计报表。

  为了适应民航加快发展后加强管理的需要,民航局计划司1983年着手编撰《中国民航统计资料》(1949-1982)。耗时1年有余,1984年3月印成,当时作为“机密”资料。这项工作得到了延续,1985年至今,一直编撰《中国民航统计年鉴》,作为内部资料。2002年2月,民航总局规划科技司编成一册《中国民航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0),内容比较翔实。

  上述1984年印成的历史资料,主编为刘功仕同志。他当时在计划司生产计划处工作,我俩在一起组建政策研究室,他已从办公厅助理巡视员任上退休。1993年,刘功仕同志与颜明池同志编撰了一本《航空运输经济手册》,主要收译国际民航统计资料。时任民航局局长蒋祝平同志题扉:“放眼世界,发展我国民航事业”。管德副局长为之作序。

  民航在过去规模较小、政企合一的时候,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由生产计划部门承担统计职能。大约1984年在计划司设立了统计处。第一任领导是方士珍同志,接着是刘雅芳同志,两位大姐对民航统计工作贡献很大。设统计处时司长是沙存琳同志,副司长是马伯璜和王道同志。刘万明、王志清等同志也先后从司的层面分管统计工作,现在是沙洪江和吉原同志分管。统计部门一直人手紧张,好在后来有了电脑,使统计工作更加高效。统计部门较早应用了IT技术。

  我从80年代初在机关做文字工作,深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统计部门的很多帮助。后来我在计划司和总局班子做领导工作,前后10年管过统计,自感对这项工作比较重视。眼见统计人员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地工作,认为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与支持。

  (作者系东航集团党组书记)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