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去库存化助推经济回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 21:00  中国财经报

  罗晶

  随着“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过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工业生产将迎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国内螺纹钢生产企业淡季开工率几乎达到100%,价格变动的钢厂数量也随之呈现井喷。“市场需求的扩大对钢价的上涨产生了直接拉动,而库存的调整对价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表示,目前钢铁产业“去库存化”基本结束,高库存已基本消化。

  事实上,“去库存化”正在成为我国工业行业面临的难题。专家表示,企业只有消化积累的库存,才能重新整装前进,经济回暖才能更加稳健。目前,我国各大工业行业中“去库存化”的效果如何?还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这一进程对下半年的宏观经济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

  各行业“去库存化”效果凸现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去库存化”这个经济学上的专用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何为“去库存化”?专家解释说,当市场萎缩、价格走低时,处于产业链底端的加工企业就必然要面临产品积压的困境。为了盘活资金,渡过难关,企业必须想办法处理过高的库存,这就是“去库存化”。

  从去年年底至今,“去库存化”一直是众多行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最新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多数行业的“去库存化”已渐入尾声。

  申银万国行业指数统计显示,有14个行业在2008年四季度积极消化库存并出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中,交通运输业四季度存货降幅达到28.08%,位列排行榜第一名,当季共消化存货12.42亿元。黑色金属业和采掘业则分别以25.37%和24.49%的降幅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结果符合预期。以汽车制造业为例,由于去年下半年销量低迷,厂家纷纷减产消化库存,由此导致了库存的大幅下滑。而今年国家对1.6升以下小排量汽车销售推行的鼓励政策,使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汽车市场一片火热,已5个月新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作为传统的高库存行业,房地产业“去库存化”收获颇丰。中金公司的报告认为,当前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情况良好。据了解,今年前5个月,多数城市的房地产累计销量已超过2008年全年水平的大半。北京、上海、深圳等六城市的总库存水平从6210万平方米下降至5790万平方米。高盛发布的中国房地产报告称,今年初12大主要城市的空置率虽然高企,但消化库存所需时间却由年初时的22个月,大幅下跌至17个月,反映出国内房地产销售的火热。

  巩固成果仍需“内外兼修”

  有关数据表明,工业行业“去库存化”的速度难挡“再库存化”增长的压力,2009年消化库存和过剩产能仍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轰轰烈烈的“去库存化”速度远远慢于此前库存增长的速度。以542家上市公司为例,尽管去年四季度末的库存减少了113.08亿元,就全年而言,这些公司共计增加库存993.59亿元,增幅达23.25%。

  “在当前外需下滑势头不减的情况下,消化库存的压力仍然很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据统计,今年1月-7月份,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2.7%,其中出口下降22%,进口下降23.6%。

  具体而言,一是机电、高技术等产品海外市场需求缩减。二是一般贸易出口下跌幅度扩大。三是出口企业外贸订单情况不佳,企业的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压力。据了解,今年春季广交会与去年秋季广交相比,出口成交订单减幅达16.9%。

  有专家认为,我国大多数制造业是面向全球市场参与竞争的,因此,海外经济体的“去库存化”进程对我国各行业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如果海外经济体“去库存化”进程没有完成,即使国内的“去库存化”进程接近完成,我国各行业的销售和盈利也仍将受到海外冲击。

  当前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和以韩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去库存化”过程仍在持续。例如美国,随着发货下降和存货上升,美国产能利用率开始出现明显下滑,其2009年1月的读数为72,已经直逼1982年12月70.7的历史低位。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市场正在发生着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日前,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北大的演讲中有几段话颇值得玩味:“在美国,储蓄率不得不提高,全球复苏将由更多依靠高储蓄经济体转向更强的国内需求,从而更少依靠美国消费者。”“中国可持续的增长将要求一个非常重大的从外部需求到国内需求、从投资和出口密集型增长到消费导向型增长的转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印证了盖特纳的观点。“美国的最大问题在于消费太多,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去杠杆化;而中国目前的问题是消费太少。因此,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扩大消费,并逐步去库存化。”许小年表示。

  许小年建议,政府应当减少税收、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开放行政垄断行业、解除对服务业的过度管制,多管齐下,刺激居民消费。他认为,当前宏观数字回升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对资本市场增加资金投入的结果,而靠贷款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复苏将难以持续。“只有拉动消费,实体经济复苏才有可能。”

  数据显示,今年国家加大了刺激内需政策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将成“去产能化”关键

  业内人士分析,在完成“去库存化”后,消化过剩产能的任务将更为长期和艰巨。也就是说,“去产能化”将接踵而至。

  我国现阶段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一是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较深。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9亿吨左右的粗钢产能出现闲置,水泥行业存在3亿吨-4亿吨过剩产能。二是外需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难以解决。今年以来,出口的下滑趋势导致大部分为外需服务的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其中不仅包括纺织、鞋帽、箱包等低端产能,而且还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高端产能。三是部分新兴行业显露产能过剩迹象。在本轮大规模投资的刺激下,部分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由于新建项目快速增长,产品需求体系建设滞后,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

  “目前‘扩内需、保增长’有关政策已基本到位,应该在‘调结构、上水平’政策上多下工夫,淘汰落后生产力,为先进生产力腾出投资空间。”国家信息中心首席分析师兼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回升”不是“复苏”,只有新一轮大规模的物资更新和产业升级才是经济复苏的根本。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和外需。

  当前,结构调整已经成为经济复苏的关键词。范剑平认为,我国宏观政策将面临下述调整:从之前的总量控制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从扩大投资为主转向扩大消费为主,从保住现有生产能力为目的转向培育先进生产力和科技制高点为目的,把贷款方向从重点支持和配套国家和政府项目转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进和机构升级以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