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滚动新闻 > 建国六十周年经济报道 > 正文
1951年11月13日生,山东省济南市人。
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财贸学院金融专业学习。博士学历。
1969年至1973年在部队服役。
1973年至1978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樱桃园分理处工作。
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财贸学院学习金融专业。
毕业后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了18年,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最初12年,他主要从事计划资金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
1982年至1990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综合计划司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
1990年至1993年历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资金司副司长、司长。
199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1996年4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在央行工作期间,尚福林注意钻研学习新的经济理论,通过进修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员。
1997年7月任中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2000年2月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
2002年12月27日,接替周小川出任证监会主席、党委书记。
2002年11月在中共中央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2006年获得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获得者。获奖理由他望闻问切,对多年的制度痼疾明察秋毫。他大开大阖,开出的处方具有外科手术般的精确。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证券市场在2006年发生历史性变革。
2007年10月21日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会委员。
资本市场年度人物 尚福林:三年一"箭"显锋芒
一向以低调示人的证监会第五任主席尚福林,由于一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一举成为2005年度财经界焦点人物。
在这场由党中央、国务院全力推动的制度变革中,尚福林成为重任在肩的一线操盘者。
低调
尚福林的低调是业界公认的。
三年前的12月27日,低调的尚福林从农业银行来到中国证监会,接替卸任的第四任主席周小川,坐到了证监会主席这个路人皆知的“火山口”上。
这一“坐”就“坐”出了一项纪录: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位证监会主席任期超过三年。更重要的是,与四位前任相比,尚福林的处境似乎更为不利。因为来自“火山”深处的岩浆正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活跃。
尽管如此,喜欢“炒新”的股市投机力量,对于低调的第五任主席的到来,还是像过去一样报以一波投机性炒作。
2003年元旦一过,尚福林悄悄地赴上海和深圳调研,市场却随即爆发了“1·14”行情:2003年1月14日这一天,上证指数开盘1386点,收于1466点,单日最大涨幅达到90点。
这种涨幅在今天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那时的市场却是司空见惯。据有心人统计,在尚福林之前的4位证监会主席中,有3位在任期内股指均创下了历史新高,剩下一位没有缔造股指纪录的主席,沪综指也在他的任期内从524点最高攀升至1510点,涨幅惊人。
无论是投机者,还是投资者,都期待着在指数的不断拉升中享受暴利。然而尚福林上任之后沪综指却只有过两次温和的上涨,一次是在2003年初从1300多点摸高至1640多点,另一次是从2003年底的1300多点涨到2004年4月的1780多点。其他时间,大盘要么是苦苦支撑,要么就是不断走低,以至一度跌破千点大关。于是,极度失望的市场将愤怒的矛头指向这位低调的主席,“无为而治”已经是他们最含蓄、最善意的批评。
尽管如此,尚福林从未改变低调的风格,他少有煽情的演讲,更无“造市”、“托市”的表态。在三年的时间里,尚福林唯一的高调是在股改试点启动之后,他奔走于各部委之间,经常一天之中在不同的场合进行两到三次“游说”,他通过国家通讯社发表长篇改革释义。最高调的一次是在2005年6月27日下午,他出席了国务院新闻办为其专门举办的一场股改新闻发布会。在股改试点的最紧要关头,一向低调的尚福林选择在高规格的国新办高调露面,此举也开了证监会新闻发布方面的一个先例。
智慧
既没有“海归”的背景,也没有国内名牌大学的学历。195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的尚福林,当过兵,1982年北京财贸学院毕业后,31岁的他进入人民银行总行,此后20年的时间他一步一个台阶,完成了一波从一名普通职员到国有银行行长的“慢牛行情”。他在人民银行任职长达18年,1996年官至央行副行长,2002年初出任农业银行行长。
“聪明,稳健,谦和。”圈内人这样评价。
他上任伊始,有财经媒体曾这样预期:“有可能延续前任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同时,由于他有着丰富的金融监管经验,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某些市场化运作对现有资本市场的杀伤力。”
这一预期在两年多后的股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股改启动前,尚福林执政的证监会放手让业界充分讨论,充分集中民间智慧,让各种观点充分交锋,在这一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改革的理论准备。这其中最关键的是用“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分置”,取代了“国有股减持”中“国有股东与公众股股东的尖锐矛盾”,用“股权分置”取代了“股权割裂”、“股权分割”等易于激化矛盾的概念,使改革的阻力得以大大缓解。他一方面强调“股权分置”是中国资本市场得以出现的制度基础,没有什么“原罪”问题;另一方面,又强调“股权分置”是未来市场健康发展必须改革的制度障碍,因此股改成为当前改革中压倒一切的第一要务。
改革启动前的两年多时间里,尚福林一直在为改革做着精心的制度准备。2004年春节刚过,业内期待的资本市场发展白皮书没有出台,取而代之的却是“国九条”的横空出世,为股改打下了重要伏笔。另外,2004年证监会还推出了一个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分类表决制度。这是股改最重要的一颗信号弹。
有资深评论人士分析,中国经济改革20余年,激进的改革总是难以成功,只有步步为营的渐进式改革,才能收获市场化的果实。而深谙此道的尚福林所做的,正是将“国有股减持”这一令矛盾不断激化的激进式改革,改良为相对温和的股权分置改革,并启动了破冰之旅。
锋芒
“他待人接物比较随和,没有官架子,当然这并不影响他工作的魄力。多年的实战经历使得他的思想并不落后,在重大决策上比较果断。”一位长期接触尚福林的官员这样评价。
2003年11月,尚福林选择将发审委的改革作为他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将发审委委员由之前的80人一下减少至25人,并且取消了身份保密的规定。2004年2月,保荐人制度得以实施。
尚福林“锋芒”的一面,还体现在券商的风险处置问题上。2004年,在券商已经度过数个饥馑之年后,尚福林痛下决心彻查券商委托理财,杜绝挪用保证金。在彻查委托理财消息见诸媒体当天,大盘暴跌53点。有券商抱怨:“证监会这是关起门来打自己的孩子”。2004年9月前后,证监会主席要换人的小道消息也在市场中广为流传。
“指数下跌一个点,投资者就损失9个亿,怎么不让人心痛?”面对指责,尚福林不是没有压力。但是,市场下跌不能成为阻挡铲除毒瘤的借口。于是,在2005年下半年,券商综合治理方案强力出台,向问题券商发出了限期整改通知。
更“锋芒”的一面可能还是体现在股改中。今年6月1日,证监会宣布将开始进行第二批试点。此后两天大盘下跌40多点。6月6日上午,上证指数击穿千点,最低探至998.23点,创下了8年多的市场新低。千点被击穿投资者信心备受打击,但是监管层并未中止试点,相反,尚福林公开表态,股改“开弓没有回头箭”。
两年前,金融界一位泰斗级人士曾对资本市场的改革作过一个妙喻:要有足够的勇气向前跨出一步,从地狱跨入炼狱之门,然后才能步入天堂。
如今,关键的一步已经迈出,在新年的欢乐氛围中,天堂的轮廓似乎已经若隐若现。
而套用尚福林最近常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推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的各种力量正在集聚”。(来源:中国证券报 闻召林)
精彩语录
必须坚持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作为资本市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过去短短几年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交易量、指数、开户账户、融资量等都呈现了倍数级的增长,对市场运行安全与效率提出了很大挑战,必须对现行发行、交易、清算、过户、账户管理、信息披露等运行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市场效率,使市场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个适应中国多元化投融资和风险管理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形成,中国资本市场正加快同全球资本市场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