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中间变量促使银行节省资本,可适当放缓信贷投放速度。IC供图 |
银监会近日发布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考虑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且采取追溯过去法。但据银监会有关人士表示,目前下发的仅属“意见稿”,最终内容可能会发生变化。
深发展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兰克·纽曼在20日举行了的中报业绩说明会上从一个侧面印证该消息,对于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的新规,纽曼表示深发展希望次级债规定对以后的发行适用,而不追溯到以前的发行。
据中金公司统计,当前银行体系的核心资本净额在2.35万亿元左右,银行间互持的次级债估计已达3000亿元左右,若采取追溯过去法,则14家上市银行中浦发、民生、深发展的资 本 充 足 率 将 低 于8 %(分 别 为7.05%、7.91%、6.93%),招行、华夏低于10%。不过,这些银行目前均已公布了再融资的计划。
上半年银行发债忙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密集发行次级债。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的数据,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商业银行共发行次级债12次,发行总额为1042亿元,既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也包括光大银行、宁波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重庆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下半年以来,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又先后发行25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次级债。建行则在本月再次发行200亿元人民币次级债。
据中投证券研究所统计,2006年、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规模均不超过400亿元,2008年猛增至736亿元。而今年以来,商业银行次级债总发行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去年。
与去年相比,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加入,是今年以来次级债发行量井喷的主要原因。中投证券分析,新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办法或将于年内实施,中、农、工、建、交等7家银行将首批试点实施,因此大银行发债积极性空前高涨。
“过快的放贷规模使得资本充足率降低,发债补充资本金是银行惯常的做法。”安邦咨询银行分析师徐斌表示。
在《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意见稿中,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持有次级债补充资本有严格限制。超过标准的多余次级债要从资本中全额扣除。该意见稿中并要求,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补充的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50%。这些严格的措施,跟国际上基本一致。
国泰君安分析认为,监管层采取较为严厉的发债监管,主要是为了把风险适当分散到银行系统外。同时,通过资本充足率这一中间变量促使银行节省资本,适当放缓信贷投放速度,对银行信贷投放过快进行微调。这可能的影响在于,银行未来发行次级债的难度增加。因为在内地银行主导债券市场的环境下,银行补充附属资本的能力将受到很大的抑制,要达到银监会2009年底10%,2010年12%资本充足率要求的难度显著加大。它需要全部到银行系统外寻找认购对象。
交叉持债的隐忧
今年各银行已发行次级债为去年规模的3倍。包括工行、中行、建行等各银行力图在低利率环境下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由于次级债在银行间债市发行交易,51%多为银行间交叉持有。徐斌表示,各银行间交叉持有次级债,但实际上整个银行系并无增量资本进入,整体风险抵御能力没有增强。
而银监会也看到此中隐忧。在意见稿中,银监会拟将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银监会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表示,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次级债有51%在银行体系内由各银行交叉持有,对整个银行体系来说,并没有增量资本进入,没有增强整体风险抵御能力。
“次级债只能补充银行附属资金,对核心资本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次级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基本上都是银行间互相持有。实际上风险仍存在于系统内部,没有被消化掉。”国泰君安金融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有助于降低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而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上述政策如果真正实施,经过测算,银行系统资本充足率将从12%微降0 .8%,仍在10%以上,对银行业整体经营几乎没有影响。此外,银行完全可以减持次级债来避免负面影响。上市银行中,部分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银行近期均有相关融资计划以补充资本,此政策不会对它们造成明显影响。
但其指出,假设该部分债券全部由商业银行交叉持有,新规对资本充足率在10%以上的银行影响并不大,不过对于资本充足率10%以下的,则可能会直接带来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根据中金公司统计,当前银行体系的核心资本净额在2.35万亿元左右,银行间能互持的次级债规模上限在4700亿元左右,现在互持的次级债估计已达3000亿元左右。做最坏的设想,假设上市银行的附属资本全部由次级债构成(个别有混合债),且其中有一半为银行系统内认购;若采取追溯过去法,则14家上市银行中浦发、民生、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将低于8%(分别为7.05%、7.91%、6.93%),招行、华夏低于10%。
本报记者 王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