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调查水价 重点研究外资
李平 赵尔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员及有关专家正在就水价在部分城市调研。消息人士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是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这一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
外界视之为官方对最近民间关于水价论战的一种回应。中国多个城市上调水价,外资水务企业被认为是涨价的操纵者,并被指垄断了中国水务市场。
住建部多路调研
“住建部这边主要由我们司在负责,这几天一直在开会讨论这件事。”住建部城建司一位人士说。按照他的说法,此次调研“主要是水价的问题,外资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部门”。
此前,已经有多个城市上调了水价,还有部分城市正在酝酿进行水价调整。一些官员和学者曾经认为,今年的水价改革有充分的社会共识,但最近一个月来舆论的反弹表明,水价已经从经济问题演变为民生问题。
据一位了解调研行动的业内专家介绍,国务院高层已多次过问水价问题,“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这次调研很可能与相关领导的指示有关。”这位专家说。
记者获悉,住建部已经指派一批官员和专家前往一线实地调研,截至目前他们的目的地包括东北、西北和华南的几个城市;另一方面,来自地方省市水务主管部门的官员则不断被召集到北京,汇报当地水务行业情况。
一些水务企业和业内专家也接到了住建部的电话,被要求提供意见。据介绍,建设部官员的问题涵盖水价上涨的合理性、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的影响,以及外资与此轮水价上涨的关系等等。
另外,住建部下属的政策研究中心、城镇供排水协会等智囊机构也在进行相关调研。城镇供排水协会已经到宁波等多个城市调研过,将在 9月上旬向住建部呈递相关报告。这些报告可能成为官方调研报告的一部分。
外资政策或将定调
住建部城建司的官员没有披露此次调研的用意及更进一步的计划,但一些外资企业担心,此番调研可能将针对外资水务企业的舆论压力升级为政策限制。
目前在中国水务市场上活跃的外资水务企业主要以威立雅和中法水务为代表,对他们来说,接受政府和行业组织的调查并非首次。尤其是威立雅,自2002年以来,这家全球最大的环境服务企业因为在中国水务市场上的“高溢价”收购等激进行为被贴上了“阴谋”的标签。
2007年,包括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在内的多家机构曾就此发起调查,并给决策层提交报告,认为高溢价收购水务资产的成本必然要以水价上涨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
在一些评论人士看来,这一轮水价上涨与前述指控之间存在想当然的联系,“外资阴谋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一家官方媒体甚至以“跨国水务巨头准备水淹中国”作为报道的标题。
但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观点。反对“外资威胁论”的人士称,此番水价改革背后与外资没有直接关系,外资在中国水务市场远未达到垄断地位。
“从外资企业签约项目的处理能力来说,在华主要外资企业目前所有签约项目的供水总能力不到全国供水总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务实际市场占有率不到3%。”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认为,这次调研不足以叫停水价改革。
因为中国水务行业管理重心在地方,水价调整的决策权在各地省级人民政府,绝大部分省又把决策权下放到城镇政府。中央政府部门的职责在于政策指导和业务规范,而无权叫停涨价行动。
而且,当前绝大部分城市的水价调整过程已告完成。“即使政策真有调整,也不能指望它改变既成事实。”
事实上,住建部、发改委、水利部等中央涉水主管部门此前已经明确表态支持水价上涨。在他们看来,此轮水价上调符合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的方向,又挑选了当前物价下滑的有利时机,而且涨价幅度对居民生活影响微乎其微。
“这次提价幅度比较高的城市,1吨水价格也不过提高了 0.4~0.5元,按照一个普通的4口之家每月用水15吨计算,每个月每个家庭多支出不超过10块钱。”建设部一位人士说。
但这种“低负担”并没有换来“高共识”,官员和专家们希望通过调研了解,为什么看上去合情合理的涨价行动却招致强烈的反对。
面对水价争论,住建部城镇供排水协会相关人士称:“有人惟恐天下不乱,打着民生的牌子却不替百姓说话。”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自来水定价机制混乱不透明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由建设部领衔的《水价成本监审办法》制定数年仍未成行,这无疑加大了地方政府在调整水价时的自由裁量权。民众也因此担心,水价上涨决策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实习记者石赛玉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