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油企海外联合并购的制胜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1日 01:58  证券日报

  收益共享、风险分担,联手收购看起来很美,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联手”

  □ 孙艳莉

   中国油企在海外又有新斩获。与之前单枪匹马进军海外不同,这次中国油企选择了联手。7月17日,中石化和中海油联合收购了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在安哥拉32区块20%的权益,交易额为13亿美元。无独有偶,前不久中石油和中海油联手向西班牙石油巨头雷普索尔-YPF公司提出收购其阿根廷子公司YPF的要约。

   收益共享、风险分担,联手收购的优势不言而喻。专家预言,在三大石油巨头未来的海外油气资产收购中,联手收购的模式将得到更多使用。

  双剑合璧

   中石化和中海油此次联手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模式,由过去企业独自收购转为联手收购。据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廖运凤介绍,国外联合收购的案例有很多,而我国石油公司之前多与外资公司联合进行收购,像这次国内两家大型国有企业联手收购尚不多见。

   此前,中石化、中海油曾联合康菲石油对伊拉克巴伊哈桑油田发起竞标,中石油、中石化也联合壳牌和土耳其国有石油公司TPAO向伊拉克基尔库克油田发起竞标……中国油企联手进军海外的趋势愈演愈烈。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走联合经营之路已成为必然。此次,两大石油公司共同出资进行海外收购,有利于实现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中力量的最大化,是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去’值得借鉴的模式。”廖运凤这样分析。

   而且联手收购的优势更加突出。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董超博士说:“联手企业可以在资源和技术上实现互补,增强收购的竞争力。”

   “另外,两家企业在经验和技巧上进行交流,对收购完成后的业务整合也非常有利,会使整合变得相对容易。”董超补充道。他说,联手的两个企业在对东道国政策和法律理解等方面可以进行沟通、相互合作,这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经营整合。

   “中国油企进行内部联合,比分别竞购竞争要好很多,可以防止相互恶意竞争、让国外公司渔翁得利。”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曾这样表示。

  各取所需

   “此次中石化和中海油联合收购最根本的原因是两个企业的协同效益很强,两者各有所需。”董超说。

   众所周知,上游一直是中石化的短板。为了弥补自己上游的不足,中石化在海外进军时,更多地瞄向了油田,前不久该公司收购瑞士石油公司Addax,就出于此因。中石化参与此次收购同样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权益油股份。

   与中石化不同,中海油此行则是瞄向了安哥拉32区块合作伙伴的深海开采技术。在我国海洋油气开发中,中海油一直稳居老大的地位,海上勘探技术和团队也是首屈一指。但是据业内专家介绍,就全球来讲,中海油的海上开采能力和一些国际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近几年中海油开始向深海进军,精湛的深海开采技术对于中海油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中海油对安哥拉的这块深海油田很感兴趣,也渴求掌握深海开采技术,用于中国海域深海油田的开采。

   据悉,安哥拉32区块距海岸线150千米,海域水深为1400米至2200米。该区块权益的其他持有者为法国石油公司道达尔(占30%)、安哥拉国有石油公司Sonangol(占20%)、美国埃克森美孚(占15%)和葡萄牙油气公司Petrogal(占5%)。据专家介绍,这些石油公司在深海开发技术上都卓有建树。完成此次收购,中海油定不虚此行,学到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对其向深海进军起到促进作用。

   当然,此次收购也存在变数。有相关人士表示:“交易相关方预计于2009年底前交割完成该交易。但交易的最后完成取决于能否获得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批准,以及产品分成合同和联合作业协议的有关合作伙伴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也就是说,一旦合作伙伴中的任何一家出到13亿美元的相同价格,中石化和中海油就要拱手相让。不过董超分析认为:“当前经济危机,国际市场石油实际需求量下降,资金链相对紧张其他石油公司开出相同价格的可能性并不大。”

  做好“加法”

   收益共享、风险分担,联手收购看起来很美,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联手”。

   廖运凤教授根据自己多次参与国企并购的经验分析认为:“国有企业联合收购首先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过去有过协作,二是双方在业务上可以互补,三是双方在企业发展战略上有着类似的目标和方向。”

   中石化和中海油此次联手进军海外就符合这样的条件。中石化和中海油在此次合作中有着共同的利益,优势互补,并有着建设国际化、一体化企业的相同战略方向。这些因素促使中石化和中海油两个兄弟走到了一起。

   不过,两个企业联手并非一帆风顺。董超说,“企业联合收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他认为,联手收购存在三个风险因素:一是管理层理念是否吻合,二是两个企业之间的理念是否吻合,三是和其他合作伙伴在合作过程中是否会有摩擦。

   因此,董超建议合作双方企业要相互理解、相互协商。收购成功后要保持管理层的稳定,以便于更好参与管理。另外在经营团队的选择上,要多选择有国际管理经验的团队,以便于双方进行良好的合作。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