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长新的北京游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8日 02:54  第一财经日报

  王羚

  7月28日的北京,暑热难当。

  来自江苏省铜山县的爷孙俩——65岁的退休工人王长新和16岁的外孙刘宇汗流浃背,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几百米长的人流中排队等着瞻仰毛泽东遗容。

  “看看毛主席”是他们此次北京游的第一站。天坛、故宫、鸟巢、水立方都在他们的旅游计划中。

  就在同一天,北京市旅游局局长张慧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今年上半年北京国内旅游总人数达8360万人次,总收入达1136.6亿元,同比增长19.1%。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17.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749亿元,是1994年的十倍。

  而在1978年,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旅游(中国自1994年才开始进行国内旅游统计),用王长新的话来说,旅游是吃饱穿好才敢想的事儿,没有余钱谁敢出门?

  由于数据的缺失,1978年之前的收入状况没有很权威的统计。虽然数据模糊,但当年生活的清贫和匮乏却十分清晰地存留在人们记忆中。

  王长新印象最深刻的是1963年。当时他在离家十多里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自己带饭,就是那种黑黝黝的红薯面包子,馅儿用干红薯叶子加上盐和葱胡子。

  1970年,王长新从部队转业到铜山县一家水泥厂工作,每月工资33.9元。因为妻子和孩子们都是农业户口,三四十块钱要养活一大家人,什么开销都得精打细算。此后十多年,他的工资没有超过50元。

  “那时候鸡蛋两分钱一个,五毛钱在家里就算大钱了。哪像他们现在,100块钱都不当回事,几天就花光了。”王长新指着初中刚毕业的刘宇说。刘宇正低头摆弄着手机,这是他的第二个手机。前不久,他妈妈刚花几百块钱给他买了个MP3。

  与很多中国普通家庭一样,王长新家的生活在上世纪90年代后慢慢好转起来。

  根据统计,1978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578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4761元;分别增长了45和34.6倍。

  收入的增加很明显表现在消费上。根据商务部监测显示,200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在1978年,这个数字为1558.6亿元。

  另一个数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人民的富裕。1952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仅为8.6亿元,而到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217885.4亿元,56年间增长了25334.5倍。

  腰包鼓鼓的中国人正在受到国际旅游市场的关注。许多国家把中国视作最新的潜在旅游者金矿。事实上,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巴厘岛的海滩、加利福尼亚的迪斯尼乐园,人们正在越来越多地看到黄色的中国面孔。

  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2%。

  王长新现在还没有到国外旅游的计划,他笑着称,如果儿女愿意资助,他倒是乐意出国去转转。他的退休工资现在是每月1039.5元,在苏北那个小乡村里,足够他和老伴两人生活用了。他们的梦想就是能每年在国内旅游一次,“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挺知足的,呵呵,知足常乐。”王长新笑着告诉CBN。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