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评论员 席梁村
最近,沸沸扬扬的力拓间谍案和一个数字产生了联系,7000亿元。8月8日,一位江苏省保密局的退休官员蒋汝勤在中国保密在线上发表文章称,力拓商业间谍案中“涉案的经济间谍6年来拉拢收买、刺探情报、各个击破、巧取豪夺,迫使中国钢企在近乎讹诈的进口铁矿石价格上多付出7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沉重代价”。
7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该文章还进一步阐释道,这相当于全国钢铁行业同期利润总和的一倍多!相当于让7000多万江苏人民白白干上两年半!相当于从全国人民每人头上剥夺了500多元的消费额!相当于澳大利亚10%的GDP!
这一连串的排比句和惊叹号,让人感受到了经济间谍的恐怖,但这个核心数据7000亿元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文章中并没有交代。目前,这篇文章已经被删除,而国家保密局的官员对媒体称,这篇文章是个人行为,不代表国家保密局的看法。
据8月12日《新京报》报道,这7000亿元的数据竟来自一篇媒体的报道,蒋汝勤已经证实了这一点。7月中旬,某媒体引用武汉科技大学一位学者的话,根据最近几年铁矿石的涨幅来测算,“6年间中国钢企仅因价格上涨就多支出约7000多亿元”。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推算是否科学,作为核心论据,作为批驳力拓间谍祸国殃民的立论基础,蒋汝勤先生是否应该更为严谨?是否应找到两个以上的信息源再做论述?是否应该事先请教一下钢铁业人士,对此数据进行求证?如此情绪化的论述,恐怕让中国的钢铁业更不能认清本质的问题,本末倒置。
大账:金融资本该护盘
可见,蒋汝勤先生的爱国之心赤诚,但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中国钢铁业在铁矿石谈判中很受伤,一个全球的大买家,占海运市场90%以上增量的大客户,却被供应商牵着鼻子走,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但中国钢铁业在谈判中,更应该痛定思痛,去除过多的情绪化,去除更多的对立情绪,以做生意的冷静态度来处理此事,比如说,要先学会算账。
铁矿石确实涨价了,而且从2003年开始疯狂地涨价了,但反过来看,从2003年开始中国钢铁业的产量也以每年30%~40%的速度猛增,中国钢铁业度过了一段黄金五年,钢价不断上涨,产销两旺,利润暴涨。
源源不断进口的铁矿石支撑了中国钢铁业迅猛的扩张,钢铁业又对内支撑了房地产汽车业的发展,对外支撑了机电等产品的出口,中国经济亦在这五年实现了高增长。
国际原材料价格,不但铁矿石,铜、石油、钾盐等基础能源和原材料,都几乎与铁矿石同步上涨,与其说铁矿石三巨头掐着中国钢铁业的喉咙,不如说是国际金融寡头在原材料市场上呼风唤雨,掐着整个中国制造和中国崛起的喉咙。
中国要想在铁矿石市场上拥有话语权,光靠产业资本去收购矿山,光靠中钢协说狠话喊口号是没有用的,真正应该出手护盘的是中国的金融资本,在国际能源原材料市场上为中国钢铁业创造环境。
小账:舍近求远不可取
这是大账,小账也应该算。比如不久前,中钢协为了摆脱澳大利亚两拓控制市场的局面,转而去和巴西淡水河谷谈,这样的思维很简单,你澳大利亚要涨价,我就不买你的矿,巴西的照样可以供应。
但仔细分析就会明白,去巴西是舍近求远,运输距离比中国到澳大利亚远得多,即使是按到岸价结算,一旦巴西矿控制了中国市场,运费肯定会加上去。中国可能与澳大利亚矿斗气成功,天大的便宜还不落到淡水河谷身上。幸亏淡水河谷没有捡这个便宜,最后还是以两拓价格为基准,重新退回三大阵营了。
最近,中钢协又怒而抛开三大供应商转而去谈印度矿。谁都知道,印度矿就是现货矿,质次价高,前几年还往出口到中国的铁矿石里装石头,害得中国钢厂叫苦不迭。也正是印度矿炒高了中国铁矿现货的价格,进而刺激了长协价格的上涨。
更有消息说,印度往中国运铁矿,出发了还不知道运到哪里,船长在船上打手机,哪个钢厂给的价钱高,就随时转变航向了。中国要以吃印度矿为主,恐怕现货价格就要涨到天上去。
最后,还是请求中钢协有点经济头脑吧,先学会算账。铲除内奸,统一价格和谈判阵营,防止中国钢产量的非理性猛增,用市场的手段缩减中国的需求,让澳洲矿能够变得更便宜,这才是谈判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