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40年老店同仁堂变身现代企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6日 17:25  新浪财经

  2009年恰逢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这六十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新浪财经推出大型专题《甲子兴邦——中国经济六十年经济报道》,向共和国生日献礼。

  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同仁堂改革创新的步伐越走越快,惟一不变的是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和弘扬“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文化。8月12日,新浪财经独家对话了同仁堂崇文门药店办公室主任高扬,听他同仁堂如何从一个老字号家族企业转变为管理规范的现代企业。

  当人们还在叹息中国缺少百年老店的时候,同仁堂已经悄悄度过了它340岁的生日。饱经沧桑,充满传奇,就像一棵老树发新芽,生机勃勃。

  如果把解放前的同仁堂发展比作“闲庭散步”的话,解放后尤其是最近三十年,同仁堂开始了“小步慢跑”。从以“仁”、“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到“善待社会,善待职工,善待投资者,善待经营伙伴”的“创新文化”,同仁堂变的是企业规模和管理方式,不变的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造中药用上了高科技

  别以为现在的中药还是在药房抓药,然后回家自己去熬,中药制作也早已摆脱了手工作坊。走进同仁堂亦庄生产基地,过去人们熟悉的手工制作的生产方式,已被标准化的大型自动生产流水线所替代。

  “我们制药公司的生产线,生产小丸从药粉进去,一条龙出来,包装成箱,制丸、烘干到最后包装都是一条龙,这条生产线从中药发展上讲确实是个飞跃,而且这都是近几年这条生产线在用。”高扬介绍说,同仁堂的这条生产线都是企业根据中药特性自主研发的,因为中药跟西药不一样,中药的原料比较复杂,入药的有800—1000种,黏性、糖性、叶子跟树皮都不一样。

  年轻人拥趸的老字号

  提起同仁堂,你可能会立即联想到鹤发童颜的老中医大夫,抓药看病的也都是些中老年人。不过在店面转转就发现,同仁堂可不都是老年顾客。高扬告诉我们,同仁堂现在的年轻顾客非常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病比较重视了,过去没有病不吃药,现在人们的想法不一样了,所以到医馆来看中医的人非常多,”高扬介绍说,许多年轻人都是冲着治疗痘痘上门的,一般吃个一两周效果会非常明显。另外,像感冒、发烧、儿科、妇科来的病人也非常多,周六、日经常人满为患。

  亘古不变的质量与诚信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是同仁堂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祖训,即使是在现代企业中,这一条经营守则也被世代传承。

  “比如说像我们给人抓药,顾客看不到,给你多一点少一点,顾客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但是从我们药店管理来讲,那非常严格的。”高扬介绍说,在同仁堂,处方有药师审方,还要让医生签字,如果没有问题,才可以抓药,还有制药师复核,不仅要看抓的对不对,还要称重量。“是药一分毒,医生给你开的处方,多一点少一点对疗效都有作用。这些东西顾客是看不到的,但是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同仁堂一直传承的。”

  同一副药,可能同仁堂价钱略贵,对此高扬做了个生动的比喻:“北京过去每年冬天卖冬储大白菜,一级菜是白菜心非常大,非常硬的,末级的,这两种白菜交给厨师做出来,端上桌,是不一样的。同仁堂进的货都是一等,二等三等我们不要。”

  善待员工 善待企业

  “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能善待企业。”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却越来越被现代企业所遗忘。很多企业常常抱怨留不住人,却无法正视自身对员工的忽略。

  “大家为什么一心一意地跟着同仁堂干,因为同仁堂有承诺,那么多下岗员工,同仁堂没有下岗的。你有一套你的管理,你的文化,员工愿意跟着你这个集体去干。”

  在同仁堂药店,新的毕业生进来都会先写一篇文章,对同仁堂的理解、将来作为同仁堂的员工要怎么干、怎么善待同仁堂。“我们的员工从小认识同仁堂,吃过同仁堂的药,或者听家长讲过,觉得同仁堂是神圣的地方,他现在作为员工成为同仁堂的一员都感到是非常容幸的事情。”

  除了给员工灌输企业的正面形象,同仁堂也真正给员工实惠。“我们工资、奖金、岗位工资这块是死的,奖金是活的,跟着营业额走,营业额好就多拿,我们一个员工曾经拿过4700块钱的奖金。”

  另外,同仁堂还加强员工培训,鼓励年轻的员工出去学习,拓宽药品知识。“年轻的售货员刚开始来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中药有大专和大本卖个药应该没问题。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觉得不行了,要求自己到外面学习。我们公司也发现到这个问题,现在每个月对员工进行培训,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也有一些销售技巧方面的。”

  高扬介绍说,同仁堂集团有个培训中心,一年365天,正常工作日几乎不闲着。“刚开始员工不太理解,好不容易下班了,你占用我的时间。现在他们知道了,值!我培训了以后对我的销售是有帮助的,而且这个培训我不用花钱,员工觉得收获是比较大的。”(元平 发自北京)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