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
■ 文/路思 朱万昌
有着10余年驾龄的老师傅马春艳,每当说起内蒙古通辽市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总是禁不住赞叹:“真像是做梦一样,一觉醒来,我们眼前的道路就发生了天大的变化,过去出差是一路颠簸,现在无论走在哪条道路上,都是一路平坦,车越开越舒服,心情也越来越舒坦。”
今日通辽,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交通的巨大变化。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如一条条银色哈达环绕科尔沁草原,蜿蜒于罕山山麓,把有着悠久历史的科尔沁大地装扮得年轻而富有朝气。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网日新月异地飞速延伸,在崇山峻岭中逶迤,从田间地头掠过……一个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依托、县乡公路为支脉的“交通大格局”已经形成。
“朝在草原喝奶茶,午到北京吃烤鸭”,公路建设让通辽市快步迈进东北经济圈。
“要想富,修公路”,交通带走了闭塞和落后,带来了富裕和进步。回首10年来通辽市交通的发展,人们心中充满了惊叹和自豪。
先让时光回转到1999年,当时通辽市一级公路为零,农村公路极少硬化。路况差、等级低、行路难的公路交通与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越发不适应,严重制约了通辽市经济社会的发展。10年间,通辽市交通系统以实现通辽崛起为己任,勇立潮头、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实现了内蒙古通辽市交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市交通局局长周志文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份统计数字:撤盟设市前5年,通辽市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42.6亿元,是“八五”期间的20倍,通辽市公路总里程达8815公里,是撤盟设市前1998年底的1.5倍;一级公路从无到有,建成一级公路119公里,二级公路达到891公里,是1998年底的10.1倍。而在撤盟设市后4年半间,通辽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已达137亿元,是前5年的3.2倍,更是“八五”期间的64倍。2005年开工建设、2007年建成通车的赤通高速和通鲁一级公路以及2009年开工建设的通辽至双辽、金宝屯至查日苏两条高速公路,成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截止2008年底,通辽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120公里,是前5年的1.8倍,是撤盟设市前1998年底的2.7倍。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26公里,走在自治区的前列。
最让通辽人难以忘怀的是2007年10月18日零时,通辽至下洼高速公路、通辽至鲁北一级公路及一级绕城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通辽市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同时也揭开了通辽市高速公路建设的序幕。通辽至下洼段高速公路主线全长202.259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通车后,通辽市向西通过通辽至赤峰高速公路,实现与北京、天津高速公路对接,正式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向东,与长春高速公路牵手,向南与沈大高速公路接轨,通辽市正式融入东北城市圈,成为东北经济区的一个重要支点。在自治区地级市中第一个建成一级环城公路,不但完善了通辽环线交通,形成以科尔沁区为中心的一个“米”字形交通网络,而且,拉开了通辽市城市发展的框架。
“交通畅、百业兴”,经过10年的建设,通辽市国省干道建设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国道304线通辽至好力保改建高速公路、通辽至双辽高速公路、203线金宝屯至查日苏改建高速公路陆续开工建设,将实现通辽市与双辽、长春、四平以高速公路对接。这三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再加上通赤高速公路,通辽市西、东、南三个方向与周边地区全部用高速公路网连接,使通辽市成为蒙东地区唯一一个无海有港的陆路口岸城市。
抚今追昔,记得这样一则笑话,说通辽人到辽宁办事,办完事坐车回家,只听“咣当”一声,不用往外看,便知是通辽到了。话虽刻薄,但却形象地道出了当时通辽市的路况。而如今,辽宁人来通辽办事,公路又宽又平,办完事坐车回去,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路已经不能和通辽的路媲美了。
“道路宽广任驰骋,车轮滚滚一路畅”旗县市区路路畅通使通辽市形成四小时经济圈。
王爱民是一名常年往返通辽——霍林河线路的老司机,他说:“以前,去霍林河的路是非常不好走,要足足两天才能到,中间还要在鲁北镇住一宿,去其它旗县也要用上一天半天的时间。现在,二级路通了,一级路紧跟上来。2002年,舍(舍伯吐)霍(霍林郭勒)公路,国道111线下洼至浩特林场至通辽段先后贯通,宣告了通辽市城区至各旗县市均已实现以二级公路为主的公路相连。现在,人们从相距350公里的霍林郭勒市出发,便可以在4小时内到达科尔沁区,其它各旗县可在2小时以内到达城区,可当天往返。车还是那辆车,可是路况发生了巨变。过去开车是遭罪,现在跑车是享受。
10年来,通辽市旗县公路交通建设速度和创造的效益令人惊叹。经过10余年的持续投入建设,通辽市目前中心城区与各旗县市区所在地全部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现在甘旗卡至库伦,通辽至开鲁,通辽至保康改建一级公路已经开始前期工作。这三条一级公路建成后,通辽市中心城区到各旗县市区所在地将全部实现一级公路连接。
“修好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幸福灯”看着一条条笔直的大道修到家门口,百姓笑得的乐不笼嘴。
如果说国省干道是公路交通的主动脉,旗县公路是公路交通的支脉,那么,乡村公路就是公路交通的毛细血管。没有乡村公路的支撑,公路交通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曾几何时,通辽市通公路的村屯寥寥无几,大人孩子走一回柏油路,回到村里可以炫耀好几天:“我走过油漆马路!”汽车更是新鲜景。偶尔村里来一辆汽车,孩子大人撵着看热闹。转眼10年过去,一条条等级公路在沙坨里、在草原深处建成通车,农牧民朋友们不禁由衷地感叹:“过去出门无路走,如今公路修到家门口。这不仅仅是一条条幸福路,更是一条条致富路、连心路。”
王福,土生土长的奈曼农民,以种菜为生。谈到公路交通,他的感受就是,怎一个“快”字了得。前几年,村里与外边连接的路是黄土路,晴天土飞扬,雨天烂泥塘。蔬菜根本运不到外头,更别说外地客商的车开进来,有时没办法,只好眼睁睁看着蔬菜白白烂掉,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如今,柏油公路一直通到王福的家门口,他用农用车替代了毛驴车到城里卖菜,既方便又快捷。
有了路,城乡的沟通畅通了,农牧民致富的门路拓宽了,城乡的差距缩短了。现在农民朋友们再也不像过去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他们或骑着摩托车,或坐班车,或开着私家车,迎着朝阳,到城里的工厂上班,披着彩霞回到村里休息,双休日伺弄土地,成为亦工亦农的两栖新农民。农村种植的蔬菜、瓜果,采下来就可以运到城里卖掉,换成钞票。与之相对应的是,城镇的居民可以按时喝上带着草原清香的新鲜牛奶,带露珠的新鲜蔬菜、水果。在城里呆烦了,或乘班车,或开上私家车,来个“乡村游”,享受一下“农家乐”,放松一下心情已经成为常态。
“一条马路两岗楼,一条公交跑到头”是通辽市昔日的写照,今天的通辽市是花的海洋、绿的世界、和谐的天地。
自“十一五”以来,通辽市交通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同区域间交通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交通行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耐久行和实用性,为通辽市描绘了一幅大交通、大发展、大跨越的新画卷。2009年下半年通辽市交通局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重点公路建设方面:双辽至通辽高速公路完成投资8亿元;金宝屯至查日苏完成投资5亿元。
农村公路建设方面:新开工通乡油路7个;改建三级油路144公里、四级油路20公里;通村公路项目219个;新建四级砂石路2600公里,;打通不通公路村508个。
运输场站建设方面:投资1736万元开工建设批发城客运站,;建成农村客运站8个。
辉煌属于过去,今天满怀豪情,发展创新的通辽交通人,始终坚持铺路架桥为人民,优质服务创一流,以廉洁、优质、高效、快速为目标,永做富民强市的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