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准备好了吗文字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3日 16:29  贵州卫视《论道》
《论道》节目嘉宾主持龙永图与嘉宾龚方雄
《论道》节目嘉宾主持龙永图与嘉宾龚方雄

  本期嘉宾:

  龚方雄  摩根大通中国区副主席,中国公司企业暨融资主席。

  钮文新  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

  林  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证券节目资深评论员

  李崑:观天下风云 与永图论道”,大家好。这里是贵州卫视高端对话节目《论道》,我是李崑。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的嘉宾主持,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龙先生您好。

  孕育了十年的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7月破茧出蝶了,那么从国际上来看,现在有75%的就业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来实现的,创业板如何能激发社会活力,来推动创业文化?那么对于符合标准的这些企业来说,怎么才能在迎接创业板的同时,去应对它的挑战和机遇呢?今天这些都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首先让我们来欢迎我们今天的特邀嘉宾,他是摩根大通中国区副主席,中国公司企业暨融资主席,龚方雄先生,龚先生您好。那同时来到我们节目的两位观察员,一位是CCTV证券资讯频道总编钮文新先生,另外一位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资深财经评论员林耘先生,欢迎两位。

  第一环节

  李崑:我想节目一开始,说到创业板可能大家都是比较耳熟,但是它具体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可能现在很多朋友还不是很清晰,我们在一开始是不是先请咱们龚先生给我们简单地讲一下创业板 它到底是什么?

  龚方雄:好。创业板实际上是股市的一种形式,大家都很了解A股的市场,在上海和深圳都存在的这两个叫“主板市场”,那么主板的作为一个股票市场的所谓主板形式,它主要是规定了很多公司上市的门槛,就是大家要到股票市场上融资,不是说什么公司都可以上市,都可以到那里去融资的,它要符合一定的监管标准和资产要求,以及赢利要求。但是呢 我们的很多创新型的企业,中小型企业,它往往达不到这种非常严格的上市标准,所以说主板市场对它们来讲基本上是望尘莫及的一件事情,在主板市场集不到资,但是很多国家的政府 它为了鼓励创新,为了鼓励中小企业的成长,那么它就为这一批企业专门设定了一个市场,来为它们进行融资,那么这个融资渠道往往就叫“创业板”。所以说基本上创业板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量身定造的一种融资市场。

  龙永图:我们这次经过了十年的波折也好,或者说十年的准备也好,这次创业板终于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因为过去听了很多次楼梯响,也没有见人下来,这次终于要下来了。那么 而且我觉得这次的时机应该是不错的,因为我感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让我们了解到中小企业是多么重要,就在于它是我们就业的载体。而这次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要造成冲击的话,最大的冲击就是在就业问题上,这次我就觉得,大家觉得中小企业如果在中国不真正发展起来的话,中国的经济就很难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最近我最近一直在宣传一个观点,就是说如果说大的企业是我们中国经济的骨架子,那么中小企业 是我们中国经济的血和肉,没有血和肉这个国家是没有这个 它的经济是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的。那么这次创业板的这样一个出台正好就是为了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

  李崑:好,谢谢两位。刚才龚先生也给我们勾勒了一下这个创业板到底是什么,那我们在这里也简单地梳理一下创业板的十年大事记,

  (这里加大事记的配音和模板字幕)

  李崑:我们就想问了,现在这个主板市场的快速增长,与创业板的推出,它们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龚方雄:因为创业板的推出,刚刚龙部长讲得非常好,就是说是我们国家经济转型当中必须走的一步,就是将来经济转型靠内需拉动,那内需要靠什么来创造?有一个动力,就是创新,科技创新,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中,不能一直走这种粗放型的经济成本的道路,要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 而且要创造内需,创造内需就要保就业,那么中小板块是就业的一个主要的一个力量,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

  所以说从经济正在起稳、复苏,那么股市也在复苏的过程当中,时间点配合策略和战略这两个方面都非常吻合,现在我们国家对投资人来讲,它缺的是投资的渠道,现在大家都觉得流动性泛滥,是吧,现在钱存在银行里面利息也很低,那么在股市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如果适时推出创业板,从策略上来讲时间点会比较好,就是为广大的投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和投资机会。所以在这个时点上推出,应该来讲是战略机遇和策略机遇相吻合的一个时间点。

  钮文新:那在我看来,到现在这个阶段,推出创业板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成熟,从市场规模来讲,1999年中国股市的总市值规模只有2万亿,那么到现在,到7月底,现在中国股市A股 它的一个总市值规模已经达到28万亿以上,28万亿,这样在过去的十年里头,中国股市是没有白白过去的,规模扩大了14倍,非常惊人的一个数据,那么从投资者来讲,十年前,中国的投资者还是非常少的,那么在过去的 这个十年里面,特别是2005年股改之后,大量的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所以我觉得这个呢 为创业板推出做了一个特别好的一个物质储备,投资人和投资人的钱都规模呢 大大提升了。

  林耘:有一个学者,李清源女士,好像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她是股改的一个方案的设计者,她曾经就给我讲,说创业板就好像一个黑山洞当中的一个亮光,就是一个黑山洞风险非常大,谁都不敢进,但是你如果看到对面有一个亮点的话,你可能就敢进去了,为什么呢?就因为。

  李崑:有希望

  林耘:对,那个地方我能不能最后从那儿爬出去呢?所以有那么一点点亮,那么这些创业投资人就敢往里走,很多的投资人就敢往里走,所以创业板对于创业经济来讲 它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龙永图:所以今天我们做这台节目的话,主要是想讲一讲创业板会给我们中小企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在搞创业板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因为创业板和其它任何东西一样,它都是双刃剑,有些人讲十年磨一剑,磨出个双刃剑来,也有可能的,因为它可能会有一些风险,我觉得还是要给大家,特别是中小企业还有一些投资者讲一讲这个风险在什么地方。这样的话使大家对这个创业板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理解,这不仅仅有利于我们中小企业和一些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我们整个股市的健康发展,

  龚方雄:对,但是创业板它的美妙之处在哪里呢?每个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 融资的规模都比较小,比如说我们说在市场上融200亿的话,那么每一支企业平均的融资量可能就一到两亿,那么这200亿的资金会分给了100百家企业,那么在这一百家企业当中,可能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就可能会出现一家微软,或者英特尔这样的大型的巨无霸的公司,是吧,这就是创业板推出的 给投资者创造的一个投资机会。刚刚那个比喻,说是山洞里面的一个小亮光,但是那个山洞是一个以前的藏宝库,但是没有那线亮光,寻宝人就不敢进去,但是也有了那一线亮光以后,你可能淘不到宝。所以说应该用这种高风险,高机遇的这个角度去思考我们创业板给投资人,给我们的经济所带来的机会。

  第二环节:

  李崑:刚才龚先生提到了一个数据,就是现阶段预计创业板融资是100亿到200亿之间。那么如果说我们计算一下,如果一个企业融资一亿的话,那么也就是说有200家企业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但是我们中国现在是有970万家中小企业,那么就有专家说了,他们认为创业板推出可能是一种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那么多企业的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龚方雄:我觉得这是一个起点,今年我们讲的200亿左右是今年的融资量,那么明年融资量可能比今年大的多,而且我们习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我们从政府监管当局保证的就是说要做好第一批企业的,当然就是高风险高回报,但是第一批上市企业的选择要选择好,让投资者能够在刚刚进入的时候能增强他们的信心,不要第一批企业上来的都是一些只顾圈钱的,真正创业成长型企业并不多。所以说我讲他这个十年磨一剑,这十年当中思考了很多问题,很多程序性的、细节性的问题,那么都考虑到了。你刚才讲的当然就是说你想从整个企业数量来讲,中小企业占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所有企业99%都叫中小企业。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这些企业都要靠这个创业板来上市、集资,然后给创新基金,创投基金给推出机制呢?不一定,中小企业的淘汰率非常高,他中小企业比如说每年你可以讲有多少,比如说几十万家,甚至有几百万家,几千万新的企业注册,但是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80%一、两年以后就倒闭了,他就走不到要上市的这个阶段。所以说创业板虽然是为成长型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壮大,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但不是说所有中小企业都可以上到那个平台上去。所以这就是上市机制当中已经存在一个过滤的一个过程。

  李崑:不知道龙先生怎么看这个问题?

  龙永图: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在他能够解决多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因为200亿,300亿确实是很小的一个数量,但是我觉得创业板的这样一个推出主要是意中带有方向性的、政策性的一个大的措施,就是说政府是很重视那些成长型的企业、创新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而且鼓励这些企业来解决他们的融资问题。就像平常举的一个例子,我们的中小企业像一些小猪,市场上五有很多投资愿意养猪,把这个猪养肥了,但养肥了以后没有市场,不知道这个猪到哪儿去,你这个猪养肥以后,希望有一个企业把它买过去,这样的话,这个养猪过程就完了,我们投资者把这个养猪的钱也收回来了,那么现在搞了一个创业板市场,等于是我们先建了一个大的农场,这个农场专门收购优质的小猪,那么大家一看有那么大一个农场收购小猪的话,那么就有很多人愿意来养猪,而且很多人愿意来投钱来养猪,这就是风险投资,什么私募基金都来了,这样我们中国养猪的这个热情提高了,这样我们整个经济当中小猪越来越多,有些被大的企业收购,有些到了我们现在推出来的大的农场去,而这个农场看来这个条件很不错,所以都愿意往这个农场走。

  第二确实是带有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们中国人做事情,事情还没有起来,大家指责的声音就很多了,有人说风险很大,有人没有什么知识就进行炒作,实际上我觉得这些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们早就应该做的事情,一直迟迟没有做,但是现在我们觉得条件成熟了,把它做起来了,做起来以后,我们大家用一个平常的心理来支持这些事情。我想只要大家都支持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始终能把它做好了所以我觉得大家的很多观念没有一个基本的常识,我觉得我们为什么要搞《论道》的节目,就是要普及一点常识,让大家对很多缺乏常识性的问题能够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答复。

  李崑:两位观察员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个创业板是如何通过创业板来推动社会活力,来推动这个创业文化的?

  钮文新:我觉得是这样,像刚才龙先生讲到的,他首先是一个释放,就是有这么一个平台,大家愿意去投资了,这是在场外,在股市之外有好多钱愿意去投,因为有政策退出机制,这很好。第二点还是个市场深度的问题,第一批投资的企业可能一百家,以后可能五百家,一千家,但是最重要的是已经获得上市的这些公司,他是会成长的,他是可以反复融资的,可能这个小小的企业,一个种子像草一样的东西,最终他可能长为大树,长成森林,我觉得一定要重视资本市场这种持续的再融资的能力,这是我们最终目的,希望他长大成为大企业,巨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最好能挤到前十位去,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反复融资,代表这个市场的深度。

  林耘:我们可以去看一下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时候,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小的产业。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机制,前面有了那么多的种子,比如说,不说其他的,就是我们国内我们天天打交道的新浪、搜狐,像这些企业都是在那个时代被培养起来的。为什么他能够成长得这么好?非常重要的就是纳斯达克提供足够的资本。所以我觉得有这样的一个东西,总比没有强。遗憾的是,我们的搜狐、我们的新浪,是纳斯达克堆起来的,而不是我们中国的股本给堆起来的。我想未来,肯定还会出现更多的新浪、更多的搜狐,当然不是同一个行业的,不是互联网行业的,是在其他行业的那些大的这样一些企业,他们一定是需要有这么强大的资本支持的。如果人们没有这样一个热情在创业板市场上,那这个国家的创新的这种活力,整个全民的创新活力就会很低。所以很多国家都非常希望他的创业板能够拉动整个全社会的这样一个创业经济发展。总体来看,一个是民族、一个社会能够去尊重创业,去热衷于创业,那么这个社会就必须得有一套机制来保障,而这个机制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能有这样一个创业板,它即可以提供融资,又可以让创业投资家能够退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钮文新:也就是说我们要种下梧桐树,留住自家的金凤凰,要不都飞美国去了,像新浪、像搜狐,像QQ这么好也是在香港上市,像新能源板块像…等等都去了美国,因为我们国内没有创业板市场。所以我们自家的金凤凰飞别人树上,我们现在开这个市场是给自家引金凤凰。

  第三环节:

  李崑:那么刚才呢 我们几位嘉宾关于创业板的种种意义都谈到了,那现在我们要一起了解一下,就是如果想到这个创业板上市,这些企业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创业板上市条件)

  我们想 就是跟几位嘉宾探讨一下,美国纳斯达克,英国的AIM市场,还有香港的创业板,就是几个主要的创业板,他们的上市条件跟咱们的创业板相比,相对来说门槛是比较低的。为什么我们设立这么高的门槛?是不是就是为了防止投机行为?

  龚方雄:刚刚我们谈的 就是实际上一个市场有两块:

  一个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上市以后,为创投基金,风险基金,私募基金提供了一个退出的机制。

  但是另一部分,一个市场的形成 另一部分是投资者,这个投资者的素质和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风险的认知,要达到一定的程度,这个市场才会健康发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创业板相对来讲,比其它成熟的资本市场的创业板的进入门槛还要高?因为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但是纳斯达克诞生的时候是美国的60、70年代,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和股市在美国出现创业板市场之前,已经存在了七八十年,那么那时候它们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和了解,尤其是普通民众老百姓投资者参与这个市场的 它的认知能力,识别能力都比我们要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监管者的角度可能承担了一点对投资者利益要有所保护,不是说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到这个市场来圈了一笔钱,圈了一笔钱就走,所以说在我们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相对历史较短的情况下,给上市公司设定一定的门槛,是有必要的。还有就是我说

  刚刚龙部长说的。这个资本市场 它有很多很多阶段,投资也分很多过程,有的你是把钱投在小猪上,有的是把钱投在一头已经养胖的猪上,有的你是把钱投在那个猪养好了,到市场可以卖,然后杀猪了以后我就供应给消费者,是吧,它有不同阶段的投资的过程。那么投资人在创业板的这个投资,相对来讲比私募基金也好,风险基金也好,创投基金也好 承担的风险要小,但是呢 这个过程不是自动的,这个过程是要靠你这个市场机制和监管机制的设立来保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觉得就是 有一定的门槛是有必要的,关键要做好投资者的教育。

  龙永图:我觉得 这个门槛的话应该说对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来讲。我觉得这个门槛确实还是高一点,如果是要真正解决我们很多中小企业的,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特别是我想到我们从海外归来的一些海归派,甚至我们一些大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创业,我们要真正能够得到比较快的进入到这个创业板,他们要达到这样一个条件的话,确实要花比较长的时间。

  但是我觉得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相信以后这个门槛可能会降低,不知道专家们对这个趋势是不是认同?

  钮文新:首先这个门槛肯定是高的,这个门槛高 而且跟中小板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但是呢 从体谅管理层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因为管理层最怕的是出事,所以门槛高一点,体现了管理层的良苦用心。第一点。

  第二点呢,就是刚才大家都讲到了,我们有足够多的企业要上市,我们高一点,符合条件的还是非常多,还是可以,如果说在西方国家那种经济增长速度已经比较平缓,创业投资的这个机会不多的市场里,设这么一个标准,可能没多少家,符合这个条件。第三个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还是非常好,前两年,10%,11%,今年保8,但是保8我觉得相对速度还快了,因为我们在11%的时候,人家是3%,我们在保8%的时候人家是负的2%,所以相对速度还快,这个使得我们的企业 还是有机会符合这个条件,有足够的筛选机会,还有 就是在平时的时候,风调雨顺的时候,你不觉得这个门槛高,大家都符合条件,但是在去年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时候,有几个中小企业能够扛住这样一个标准?大企业都亏得一塌糊涂。这里头要要求它两年盈利1千万,第二年还要比第一年略多一点,不少于500万,所以像新浪、搜狐在目前这个状况下,它依然上不了国内的市场,所以这个门槛是高的,但是门槛高 我们因为僧多粥少,所以还没问题,以后还行,以后应该降低。

  林耘:我们一说资本市场的时候 人们就想到了股票市场,其实资本市场的概念非常大,刚才龚先生说得非常非常到位,就是它是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私募的股权投资市场是不是资本市场范畴 是,这是最大的一块。另外你像这种产权交易市场属不属于资本市场范畴?当然,所以它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它所针对的企业的种类也是不同的。有一些私募股权基金就喜欢去投那个老母猪还没下出的那个崽,这个没办法,这是它的一种偏好。那么有的就喜欢投资屠宰场的,这个也没有问题,这都是各有各的功能。所以就算是这样一个创业板市场我们的门槛高一点,没关系。因为高一点的话,你至少针对了一个层次的企业,我们慢慢再扩展,再慢慢扩展嘛 那么现在像纳斯达克也不是一个板市场,它也是,大概是四个层次吧,它有四个层次的市场,所以不同的层次面对着不同的企业,而且今后慢慢在低层次市场上培养好了,还可以转到高一层次的市场,它有这样的转板的功能。所以我们是在建立整个的这样一个市场的过程当中,因此不必对它的门槛过于在意,这个可能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李崑:我特别想问一下龚先生,因为刚才您也提到了,说这个创业板 它其实还是一个属于高风险的这么一个市场,咱们设立这么高的门槛,通过这种方式能规避这种风险吗?

  龚方雄:可以部分规避,就是你想这个创业板推出来以后 关键还要关注它的成长,那么它的成长 动力来自哪里?动力来自于 在这个企业,在市场当中 有不断壮大企业,壮大过程中它要,刚刚钮老师讲的它要不断到这个市场上再次进行融资,那么它如果再次进行融资的时候,投资者要愿意给它钱,那这个市场要有良好的声誉。所以一开始这个市场之所以能够成长壮大,就是我们要保证确实有一些素质高、成长性比较好,将来潜力比较大,但是由于我们的融资渠道不完善,这部分企业拿不到钱,束缚了它的增长,把这一部分市场、这部分企业推到创业板来,那么给我们广大的投资人,不管从寻找投资机会也好,寻找资金流向也好,找了一个出路,那么这成为一个企业和投资者的一个交汇点,将来大家一起成长壮大。这一点非常关键,我觉得,刚刚钮老师讲的一点,就是我讲的,就是说这个也很符合龙部长一开始提出来的,这是一个方向,因为你把这个事情一推出来以后,整个资本市场都会随之而发展。那么我们要从这种战略的角度来看待创业板市场的推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呢,确实标准是高了一点,但是重要的是一个方向和一个产业链完整的一个关键的一点。那么这样的话,会给我们的企业成长提供很多很多新的一个投资机会。

  龙永图:我就觉得创业板的这样一个推出的话,就能够鼓励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关于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的发展,那么搞创业板就是要确保我们一个创业的大学生在一些投资者的帮助之下,最后养出一头猪,这个猪卖得出去,然后这个投资者能够把猪卖掉的时候,把钱收回来,然后再去帮助我们其它大学生继续创业,继续养猪,所以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一个 就是培育一个整个的国家的创业环境,一个投资环境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这几年还是发展快,这样使得我们很多大学生,现在大家觉得就业很难,创业也难,确实我们大学生除了有这个脑袋以外,除了有他一个好的概念和一个理想以外,他确实开始没有钱。但是我们国内外有那么多风险投资基金为什么都不投?就是看不到前景,end of the tunnel ,他看不见那个隧道前面的那点亮,我觉得这点的话,我觉得推出创业板对我们整个中国的创业的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推出创业板对我们中国培育一个创新的、创业的这样一个环境非常好的。所以我觉得它确实是个好事情,是有一定风险,但是我觉得风险是可控的,因为它的资金量本来就不很大,完全是可控的。所以再大的风险我觉得我们都可以值得去冒,况且这次我们搞的这个门槛又那么高,应该说风险是完全在可控的范围内。好 谢谢。

  第四环节:

  李崑:  刚才几位也谈到了关于这个创业板它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像全球创业板应该说是50多家,其中比较成熟的像美国纳斯达克,还有像日本的佳斯达克,还有像这个韩国的科斯达克,就是属于比较少的几家比较成熟,大部分还是尚需在尝试阶段,比如说像我们知道这个香港创业板在1999年成立的,但是成立以后应该说市值一直在缩水,而且关于他的改革三项改革当中其中有两项都是呼吁要把这个创业板取消,这个就让我们感觉咱们中国的创业板前景会是什么样子的?

  龚方雄:这个要详细分析香港这个创业板市场形成的这个背景和时点,和他当时的动机。香港想跟伦敦和纽约作为一个全球的金融中心来竞争,来取得一个世行地位,但是美国纽约资本市场成长,过去二十三十年主要靠纳斯达克创业板成熟壮大,所以当时香港就有这么一个想法,尤其在90年代的时候高科技蓬勃发展,那么香港实际上是不是想赶一个时髦。是吧,但是香港有这个高科技创新发展,有大批高科技创新企业这种土壤,香港没有,大家知道香港的文化是什么?香港的经济很简单,两个:一个是搞国际贸易。一个是搞金融。他不是做实业的,不是做产业的,是吧,所以香港本土它并没有很多那种创新型中小型的这种企业,他都是做贸易上的企业。所以说他本身从市场一端资源来看是缺乏的,所以说他当时1999年,2000年那个时候提出,他正好觉得是高科技浪潮创造的一个时尚,但是最终纳斯达克是在高科技网络泡沫破裂是在2000年,2001年破裂的,所以说他这个市场创不到两年,正好碰见他赶的那个时髦一下就过去了,不时兴了,是吧,但是他本身又没有一个繁殖本土创新中小企业的一个土壤,那么这样导致了香港这个创业板的失败。那么这个事件会不会在中国发生呢?我们觉得不能性不太大。香港创业板的失败有他本身特殊的原因,他没有一个大批的,就是一个市场要有买方和卖方,要有足够的上市公司,要有一定的企业资源,那么我们国家不存在这个企业资源这个问题,那么我们这个经济成长的动力也很足够,所以说应该也有足够的企业成长率可以达到我们这个创业板所想创造的这种高增长的这种企业的这种模式。

  龙永图:他讲得非常对,最近我们两个人到成都去参加了一个关于成都建立西部金融中心的这样一次讨论会,当时我们两个观点都很相象,就是我们要打造一个金融中心,你首先要打造一个大的产业平台,这个大的产业平台才能够支撑你这个金融中心,我讲了中国的一句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大的一个产业基础,大的制造业基础,你这个金融业,包括你这个创业板市场你为谁服务?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要强调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创业板绝对有非常好的这样一个发展前途,就在于我们中国有一个很大的一个产业平台,这个产业平台使我们非常自豪地讲,我们现在已经全球制造业是中心了,全球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基地吧,不要讲他是一个中心,至少是一个很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所以这个制造业基地有非常多的有发展潜力的,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所以这个和香港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就觉得不需要担心我们中国创业板有没有企业来,因为你这个创业板就像一个市场一样,没有人来光顾的话,你这个市场就垮了。我们这个市场不但是没有人光顾,是挤破门的一个问题,你看现在刚刚开业,大家前几天可以看到,刚刚要开始受理,你看多少企业来?

  李崑:当天108家。

  龙永图:就是呀,还是一个星期天,希望大家不要挤破门,但是中国要上市的企业太多了,所以这个问题对我们中国来讲不是一个大问题。我相信我们中国的这个创业板只要他的秩序不乱,只要不要搞成一个圈钱的工具,只要不要不失去公众的信任,不要失去投资者的信任,我觉得我们这个创业板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这个判断我很有信心。(音)

  李崑:龚先生您觉得中国创业板能不能复制纳斯达克的这种成功模式?

  龚方雄: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就是中国的市场做大,中国的制造业的能力,中国实业的能力,实体经济,或者用另外一种方法讲就是综合国力,那么综合国力我们国家跟很多市场比,是不能类比,刚刚龙部长讲的就是,我们现在是全球的制造业的中心,是吧,现在我们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正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来进行转换。在这种转换过程当中,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资本市场来鼓励创新,鼓励这个大家创业,鼓励投资人敢于对勇于创业的人进行投资。

  林耘:我觉得中国的创业板是必然成功的,只是我觉得对我来讲我觉得只是多快获得成功,而且看一下我们主板市场,我们主板市场在当年那种姓资姓社争来争去的时候起步的,到现在一样非常成功,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的资本市场,当年上市都是一些乡镇企业,街道企业,但是到现在也这么成功,国家队全上来了。所以我觉得创业板今天的门槛规模已经定在这里,管理层通过一百单八这样首批,精选之后,这个标的也不错,只是可能开价太贵了,到时候大家买的时候可能太贵,但是我觉得中国创业板必然成功,疑问只是多快取得成功。

  李崑:我想最后一个问题,可能很多投资者都非常感兴趣,就是关于这个创业板,它的投资机会,到底在什么地方?

  钮文新:第一就是说创业板在中国是个新生事物,即将介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大家参与的时候量力而为,把风险控制在里面。

  第二一个,就是创业板,因为发行规模都非常小,估计要种??一股都很难(音),所以前期的话可能可以参与到就是已经在做创投的这些企业。

  还有就是利用中小板和创业板之间界限并不是很清晰的这样一个特点在中小板上面找一些和创业板比较接近,有成长性的一些企业,做一些模拟投资,做一个参与学习,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打提前量的地方。

  林耘:没有好推荐的,要么全买,逮什么买什么。要么全不买。我觉得创业板市场它不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在美国不是这样的,他是以机构为主的,那些高新科技,老百姓是根本就理解不了那是干什么使的,所以风险巨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可能更多的应该培育为创业板市场上机构投资项目,而不是让散户去投资,这是我的建议。

  龚方雄:我觉得投资机会跟这个创业板相关的投资机会,高科技以及高科技增长的板块,包括。

  李崑:科技创新股。

  龚方雄:科技创新股,包括新能源,是吧,你看现在新能源我们希望很多人去投资,新能源在技术上有待突破,要靠我们科研人员,靠我们创新企业去研发,钱从哪里来?是吧,希望我们的创业板为我们这些创新型、有这种创新动力的企业,能融到这笔钱,让他们去搞这种技术突破,再搞出一个新产业来,所以寄语就是创新型科技、创新型企业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一个投资板块。那么科技创新是我们国家经济转型当中的一个,我觉得是一个台阶,这个台阶如果不上的话,只靠粗放型的经济成长,我们经济成长速度将来会跌下来,

  龙永图:我觉得讲得非常好,我觉得到创业板去投资,不仅仅要考虑自己赚钱的问题,每个人到股市上投资,想赚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创业板的投资,我觉得还有一些社会责任在里面,就是说我们那些有意识地支持一下环保型的也好,包括有利于低碳经济建立的也好,这样一些好的这样一些企业,这样的话不仅仅是在参与一个投资活动,实际上也是参加一个社会的有益的公益的活动,如果我们能够把它提高到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参加创业板投资赋予了一个新的含义,当然这都是完全自愿的,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又在投资当中能够赚到钱,又能够表现自己的一些环保意识也好,或者一些对于新的经济发展理念也好,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希望这两个方面都能够做到。虽然有时候两方面都能做到不太容易,但是我相信也是有个好的结合点。

  李崑:好,谢谢。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我们场上几位嘉宾带给我们的精彩内容,也感谢现场观众朋友的热情参与,“观天下风云,与永图论道”,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