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工资指导线,越下调越吓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3日 04:24  时代周报

  增加就业要出新招

  田夫

  最近多省市下调工资指导线,且幅度不小,引起一些学者和专家的反弹。应该承认,现在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恐慌,虽不能说已经完全消失,可是经济回暖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再调低工资指导线,颇值得审视。专家和学者对这种“调低”有异议是非常有道理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各个省市下调工资指导线,也有着自己的充分理由,这就是无论怎样说,这样做是为了“增加就业”,也可以“增加就业”。有谁可以否认增加就业是合理的?

  可是,下调工资指导线是否就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未必如此。在市场经济社会,实际上任何人都可能会遭遇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可是失业或找不到工作,只是暂时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如果人们不考虑工作是否适合,而是随便什么工作做一份即可,则失业问题就不存在。例如大学生,他们找不到工作实际上并不是就业机会总量短缺造成的—经过十年寒窗,大学生需要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且现在读大学又不是免费的,投资了就要有回报,所以大学生也必须找一份回报率适合的工作。如果大学生无论什么工作都接受,则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研究表明,虽然大学生在毕业时不能全部找到适合的工作(全世界的大学生在毕业时的就业率都在70%左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就业率就会不断提高—在大学生毕业之后26周,就可以达到85%以上,而在毕业52周之后更可以达到99%以上。所以实际上大学生也都可以找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解决他们找到适合的工作之前的问题,因为找不到工作他们一般是没有收入的,而且只能领取低保,而不能领取失业救济金。

  或许会有人说,对大学生没有意义,可是对一般的失业者是有意义的。不过事实也不是如此。西方社会最近40年的失业统计表明:平均而言,每个人的失业次数为7.2次,但是失业者平均13周之后就可以重新就业,失业时间占整个职业生涯的累积时间,平均只有4.2%。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显然说明了失业并不是终身的,而是暂时的和短期的;说明了失业并不是就业机会短缺造成的,否则失业者就不可能会重新就业,尤其是在短期内重新就业。为什么失业者重新就业平均需要13周?关键也在于失业者也不是随便什么工作都要的,他们也需要适合自己的工作,而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一个过程。可见,下调工资指导线,对于解决失业问题,实际上意义不大。

  由此可见,要解决失业问题,应该有新的思路,应该着重于尽快尽好地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仅依靠降低工资来创造就业机会。制造一些低收入的工作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

  作者系旅澳华人学者

  “指导线”逼工会改革

  王晓林

  近日,全国各城市劳动主管部门纷纷出面强调,将下调最低工资指导线。如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明示,允许工资增长的基准线下限出现零或者负增长。

  我们需要明确,工资指导线与最低工资保障两者并不能划等号,与后者的广覆盖、低保障、强制性等特点不同,工资指导线制度本身并不具有强制性,而且离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真实收入最近,因为,其最重要的实践意义是为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了参考依据。

  所以,将工资指导线调低的话题引向对福利下降的忧虑或者企业外部环境的恶劣,多少偏离问题的真正实质,只有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存在并且顺畅执行的前提下,讨论工资指导线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只是无的放矢。

  依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工资集体协商的核心概念就是形成通过代表职工利益的工会与企业进行工资谈判的制度,全国总工会最终希望能够参照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有话语权的区域性、行业性的工会组织来担负起谈判的责任。

  但梦想总是很难照进现实,据全总副主席张鸣起向媒体透露,截至2008年9月,全国仅签订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8419份,覆盖职工不过区区390万人。与中国庞大的企业职工数相比,这样的比例几可忽略不计。

  职工对集体工资协商缺乏动力的原因,本质是长期以来资强劳弱格局的产物。正是在这种格局下,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长期处于低水平,而职工即便看到了这个事实,对增加工资(除了最低工资调整)也基本上不存奢望,缺乏工资协商的意识。

  从工会的产生及其作用分析,我国的工会是自上而下建立的,而非工人自主组织的产物,从其产生的根源看似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从其作用看基本近乎福利组织而非职工利益的维护组织,因此工会自然不便过多启发职工跟资方进行工资协商的意识。如此长期下来,企业不是通过搏弈,而是单方面确定工资分配终于成为今天企业定薪最普遍的现象。

  所以,对最低工资指导线展开的讨论最终的指向应是在企业薪酬制定过程中,工会的角色新定义,期盼此番讨论能使默默前行的工会改革得到更多支持,毕竟工会的缺位,最终极有可能导致局势的失控,两败俱伤,通钢事件即为典型个案。

  作者系本报评论员

  怎样让穷人不绝望

  西域

  据悉,在今年上半年公布工资指导线的省市中,除天津保持持平外,无一例外都进行了下调。其中,广东在公布的文件中首次出现“工资增长下线为零或负增长”字样。“下调工资指导线”成为时下热议话题。

  社会的恐慌在于:下调工资指导线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不稳定因素。笔者以为,这句话只说对了半句。

  首先,当下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非常大了,而下调工资指导线影响的不过是那一部分靠“死工资”吃饭的社会低收入者。这些人怎么可能撼动已经非常牢固的社会财富分配格局呢?

  故笔者以为,下调工资指导线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的说法是庸人自扰。

  真正的问题在于:穷人最后希望的破灭。

  何以这样说?如果你愿意去和一些社会低收入者交流,你会发现,他们可能不会去关心世博会、迪斯尼,但却对菜市场上鸡蛋鱼肉的涨价津津乐道,除此之外,就是每年能加多少工资,哪怕多了几十块都要互相攀比。

  这就是他们的希望。哪怕这几十块并不能真正改变生活,但却是生活的盼头,足以让他们有尊严感。

  如今,工资指导线下调,有的甚至可能不升反降,对这群人是信心的打击,带着这样的心情参加工作,投入社会生活,很难说是否会产生社会不和谐音。而社会不和谐又恰是社会不稳定的诱因。

  的确,正如有的政府部门解释说:下调工资指导线不等于真的降薪。笔者相信这种说辞,毕竟低收入者这些已经少得可怜的工资实在没有了下调的空间。

  作者系媒体从业人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