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联接基金推出在即 基金巨头争抢第一单

  ⊙本报记者 王慧娟 吴晓婧 徐婧婧

  备受市场关注的ETF联接基金渐行渐近,基金巨头积极备战抢夺第一单。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包括华安、易方达、友邦华泰、交银施罗德和南方基金在内的5大基金公司上报了ETF联接基金。

  无疑,ETF联接基金一旦推出,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国内ETF发展受限的被动局面,打开ETF巨大发展空间,推动ETF产品不断创新。从长远来看,ETF联接基金更具深远意义,或将以其“中介角色”来完成ETF基金的异地挂牌。

  ⊙本报记者 王慧娟 吴晓婧 徐婧婧

  基金巨头积极备战

  2009年将是中国基金业的被动投资年,指数基金成为整个基金市场的最大亮点。渐行渐近的ETF联接基金,无疑将推动国内指数基金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国内基金巨头们争相报备ETF联接基金,目前已经上报的ETF联接基已经达到5只。其中,由于华安与易方达基金公司早已具备ETF基金,因此上述两家基金公司上报的联接基金分别联接旗下现有的上证180ETF和深证100ETF。

  此外,友邦华泰、交银施罗德和南方基金3家基金公司则同时上报了ETF指数基金和ETF联接基金2只新产品。据记者了解,友邦华泰和交银施罗德2家基金公司报备的ETF基金跟踪标的分别为沪深300指数和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而南方基金则没有透露相关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拥有上证50ETF和中小板股票ETF的华夏基金却没有申报联接基金。新成立的华夏沪深300的招募说明书或为华夏基金的选择提供了注解,该招募说明书载明,“未来,如果基金管理人推出沪深300ETF,在不改变本基金投资目标的前提下,本基金转为沪深300ETF的联接基金。”

  事实上,早在3、4年前,国内一线基金公司早就“瞄上”了ETF联接基金。据华安基金透露:“公司产品部自2006年就开始研究上证180ETF联接基金。”华安基金表示,相对于境外成熟市场而言,中国内地ETF产品的发展比较缓慢,已经具备ETF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一直有一种紧迫感。

  在华安基金金融工程部副总经理许之彦看来,ETF设计机制能将一、二级市场动态地及时打通:一方面可使用一篮子指数成分股进行申赎,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但不可否认的是,ETF渠道的局限一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其发展。

  许之彦表示,一方面,场内交易要求投资人对二级市场交易规则比较了解,对价格变化较敏感,对参与交易的专业能力要求也较高。另一方面,资金量较小的普通投资者无法通过银行渠道申购ETF。

  的确,ETF作为交易所交易基金只能以券商渠道代销为主,直销渠道发行为辅,银行等基金主流销售渠道基本被排除在外,而目前银行基金销售能力还没有其他销售渠道能够匹敌,销售渠道的制约是造成ETF基金规模难以大幅提升的最重要原因。

  许之彦表示,联接基金的推出,既可以有效地打通银行渠道这个屏障,同时降低了申购门槛,让场外投资者参与并分享ETF指数基金的收益,为场外投资者提供便捷性,也能有效改善场内活跃性。

  

  市场解读误区重重

  呼之欲出的ETF联接基金在成为市场关注焦点的同时,国内这一新生事物的解读也误区重重。需要指出的是:从基金大的分类来讲,联接基金是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其投资目标是拟合市场指数收益,属于被动投资产品,和目前市场看到的指数基金的差异不是很大,也是在银行等渠道进行认购、申购和赎回等。另外,由于该产品是一只创新型的产品,其创新点在于通过将资产配置在特定的ETF来实现指数的收益。

  误区一:联接基金是FOF吗?目前,不少投资者认为联接基金为FOF(基金中的基金),事实上,联接基金与FOF差距甚远。分析人士介绍,ETF联接基金与FOF适用于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群体,ETF联接基金的投资人群希望分享某一ETF指数基金上涨收益,而FOF将自己的投资人群锁定在风险偏好较低者。

  从投资标来看,ETF联接基金以对应的目标ETF为投资标的,因此收益、风险特征也来自于目标ETF。而FOF是将多只基金捆绑在一起,等于同时投资多只基金,为了规避风险,除股票基金外,通常需要配置一定的货币或者债券型基金,收益、风险也都相对较低。

  其次,ETF联接基金与FOF对管理费的计提也有不同规定。据了解,为避免重复收费,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不得对ETF联接基金资产中ETF的部分计提管理费和托管费。FOF则是在基金手续费基础上实行二次收费。

  另外,ETF与FOF的申购门槛也相当不同。由于FOF是由除基金之外其他理财机构来发行的,其申购金额下限基本上万元,ETF联接基金申购下限则基本上为1000份。此外,FOF的开放期不尽相同,包含一个季度开放一周和一个星期开放一日两种模式,其他的时间则无法申赎。而ETF联接基金跟一般开放式指数型基金一样,交易日都可以进行交易。

  误区二:联接基金是一只ETF吗?联接基金的投资方法和交易方式与直接投资ETF也不同,投资者投资联接基金只需按照日终公布净值以现金方式申购或赎回联接基金份额。而联接基金管理人则通过成份股实物形式从一级市场申购及赎回目标ETF基金份额。为了保证跟踪误差最小化、降低成本,小于一级市场最小申购赎回单位的零额部分,在不影响流动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份额。

  误区三:联接基金可以套利吗?对于市场关注的ETF联接基金能否参与目标ETF的“T+0”套利,华安基金表示,筹备推出的华安上证180ETF联接基金不以套利为目的,而是主要通过一级市场申购ETF篮子来完成,二级市场参与微乎其微。上交所每15秒提供一次的IOPV(基金净值估值)只是交易价格的参考值,实际套利则会因为成份股停牌等因素产生风险。作为被动投资的指数型基金,套利不符合联接基金的投资特点和运作目的。

  误区四:联接基金的收益和ETF完全一致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联接基金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但由于联接基金的仓位限制,作为一只开放式指数基金,按照基金投资管理办法,需要有不低于5%的流动资产以满足流动性需求,但投资于目标ETF的资产不低于90%的基金资产净值,两者业绩表现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差异,但幅度应该比较小。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市场对于ETF联接基金的期许在于:ETF联接基金的推出,无疑将打开ETF基金的发展空间。有研究机构认为,ETF联接基金的推出首先预示着ETF将扩容。

  目前国内基金市场上已有近500只产品,但自2005年2月推出首只ETF——上证50ETF以来,ETF的发展已远远落后于其他类别基金。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09年7月17日,两市ETF总市值仅为377.06亿元,与2万亿左右的基金总规模相比,占比仅1.7%。

  在工银瑞信总经理郭特华看来,过去二十年,全球资本市场最重要、也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之一无疑就是ETF的诞生。以美国为例,短短15年,ETF资产规模增长了1100多倍,远高于同期其他基金的成长。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ETF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粗略估计,目前沪深两市交易所现有市值为20万亿,按照ETF占市场5%的比例来看,未来ETF也有上万亿的发展空间。

  那么,ETF联接基金的推出能否推动国内ETF基金规模的提升?或许我们可以从香港市场的ETF联接基金的实际案例中一探究竟。

  据了解,恒生投资旗下的联接基金成为ETF的孵化器。如附表所示,恒生新华富时中国25ETF一直依赖联接基金的培育,联接基金给ETF提供的规模贡献稳定在80%-90%。

  而恒生H股ETF则逐步独立成长起来,2004年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给恒生H股ETF贡献了37%的份额,后来随着中国热以及H股指数的大幅上涨,H股ETF得到市场的认同,其规模到2008年中期已远超过联接基金的规模,联接基金的规模只占ETF的5%左右。

  从图表中不难看出,ETF联接基金的确可以推动目标ETF基金规模的增长。当然,目标ETF规模的增长有时候也不完全依赖于联接ETF基金的推动。当目标ETF所跟踪的指数自己有很好的表现时,目标ETF基金依靠自身的吸引力就能推动自身规模的增长。

  此外,研究机构认为,ETF联接基金的推出将推动ETF产品的创新。目前已有多只跟踪A股的ETF分别在多个境外市场上市,却没有1只在A股市场上市投资境外ETF。随着ETF产品市场规模和投资者的增加,ETF的创新也会提速,如前期已有基金公司在积极准备跟踪境外指数的ETF产品,目前可能就会迎来一个发展的良好契机。

  值得注意的是,推出ETF联接基金的意义或许远不止上述几点。在华安基金看来,长远来看,ETF联接基金或将扮演“中介角色”来完成ETF基金的异地挂牌。

  2004年到2008年中期两只恒生旗下ETF与联接基金的规模关系

  单位:港元

  

  

  

  

  

2005年2006年2008年中期
恒生中国指数基金98,011,597166,475,979188,050,909
恒生新华富时中国25ETF115,762,360190,261,670232,457,372
所占比例 84.67%87.50%80.90%

  单位:港元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8年中期
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646,207,251297,775,837234,178,066485,682,762
恒生H股ETF 1,747,480,1871,274,564,9471,890,769,9959,814,185,342
所占比例 36.98% 23.36% 12.39% 4.95%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