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建东
犹如一盆熊熊的炭火突遇一瓢清水,转瞬间灰飞烟灭——一心期盼复兴中国市场的雷诺便在中国遭遇了这样的打击。
“雷诺的事情,没必要再费笔墨。他们自己的事情还没做好。”东风集团一位高层日前给雷诺国产化项目落户东风宣判了“死刑”。
当头棒喝
“不可能,绝不会出现东风日产、东风雷诺并存的可能。”在7月中旬的一个非正式场合,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周文杰在谈及雷诺国产化项目或将落户东风时,开门见山地表示。
今年5月,一则来源不明的消息开始在业内流传,该消息称:东风日产将于2011年引入的雷诺Logan,车型代号为L90。“我们没有听到这方面消息,也没有这个计划。”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大谷俊明告诉外界,东风日产代工生产雷诺的消息并不确切。
“我们现在只负责雷诺进口车业务,国产化的事情不太好说。”在给雷诺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陈国章发过数条短信、打过N个电话未果后,有雷诺进口车事业部工作人员给出了意料之内的答复,“现在雷诺全球的日子不好过,真的没必要再谈什么国产化。”
7月30日,雷诺公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08年上半年雷诺集团亏损超过27亿欧元,而去年同期则盈利15.5亿欧元;汽车销量为110万辆,同比萎缩16.5%。
如今,东风高层的表态,实际上是堵死了雷诺假道东风推进国产化的大门。
分崩离析
2002年9月,东风与日产签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协议。2003年6月东风汽车集团拿出70%资产和雷诺合资成立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和日产各持50%股份。东风日产一系列大动作背后,一直闪现着法国雷诺的影子。
当时东风有限曾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金三角”方案:按照东风、日产、雷诺的中、日、法三方初步协议,签约后各方投资额将高达30亿元人民币,中外各占50%的股权。拟生产三款轿车、一款客车,三年内产量计划达到15万辆。三方合资布局是,在湖北省十堰市建成一个卡车和客车基地,而襄樊则成为继武汉之后的第二个轿车生产基地。
然而,在“金三角”计划浮出水面之后,雷诺却迟迟没有进入中国。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在全球的战略布局需要雷诺缓进中国;二是雷诺与东风集团在项目选址上的分歧。雷诺想落户与自己配套资源更紧密的广州花都(也是东风日产所在地);而东风却想把雷诺留在湖北。
“按照当时的计划,雷诺应该与日产同期进入中国,在60万辆的乘用车规划中,日产和雷诺各有30万辆。”在不久前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陈国章证实了业界的分析,“但是由于选址问题,及雷诺在伊朗和印度建厂等原因,耽搁了雷诺的国产化进程。”
张晓午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主管汽车工业项目的副局长,这位在十多年前就参与雷诺三江项目招商工作的政府官员,至今仍密切关注东风、雷诺的事——倘若能把雷诺留在湖北,那是大功一件——但现在看,不容乐观,“最近的确没怎么和雷诺方面接触过。”张晓午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前途未卜
2009年初,雷诺-日产联盟在中国成立了大中华区,任命熟谙中国市场的陈国章为执行总裁,统管中国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雷诺进口车销售。与此相对应,雷诺-日产巴黎总部也设立了中国区委员会,由此前担任东风日产总经理的中村克己任该委员会的主席,统一协调对华业务。
陈国章上任后,提出了雷诺中国复兴计划的八条具体措施,辅以新车型(新拉古娜和科雷傲)的导入,雷诺进口车上半年的市场表现超乎预期。雷诺为此也调高了今年在华销售目标至6000辆,这一数字是年初所制订目标的三倍多。“这一目标把总部吓坏了,”陈国章告诉记者。“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是雷诺全球战略的最核心区域,享受全球货源调配优先权。它甚至已经超过了韩国。”
但说到雷诺国产,陈国章则闭口不谈,只是给出了一个国产的前提“进口车的年销量要达到两万辆”。
“到7月底,科雷傲的订单数已到达4000辆,新拉古娜的销量也超过了我们的预期。”雷诺进口车事业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雷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还会再次震惊法国总部。面对如此形势,雷诺内部已开始提出2009年挑战1万辆的销售目标,显然两万辆的“国产条件”也将指日可待。
可即便形势喜人,东风却依然“不予雷诺便”。“所有的法国车都有一个再开发的过程,工作量很大,成本太高。”经过与另一个合作伙伴,同样来自法国的PSA的多年磨合,周文杰颇有心得。
在目前东风集团四大合资乘用车板块中,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已超负荷运转,神龙和东风悦达起亚的情况也在好转。“综合下来,产能利用率已达超过85%。”周文杰用数据表明了东风目前的状况。“现在已不是(合资伙伴)多多益善的时代了。”
面对来自中方的质疑,雷诺还有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