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融资频频超计划 专家建议严管高价IPO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7日 21:14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郑桂兰 北京报道

   今年IPO开闸以来,上市公司超额计划融资频频发生,其中中小企业超计划额融资的现象更为明显。由于市场资金宽裕,家润多首发融资额几乎超过计划融资额的一倍,多位市场人士表示发行市盈率高是融资超额度的直接原因。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表示,超计划额融资容易造成上市公司对资金的浪费。监管层可以考虑在超过计划融资额度时进行干预,以促成更多的企业能融到资。

     “上市公司在申报融资计划时本来就有富余量,实际募资比计划募资额度略低才应该是正常的,也能保证投资人资金被更有效地利用。”刘纪鹏说。

  融资超计划额24%

   自6月19日IPO启动以来,截至本周五,共有8家公司完成了IPO发行。根据WIND统计数据,共融资665.34亿元,其中光大证券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没有披露拟融资额度。除去光大证券其余7家实际共募资555.72亿元,超出拟融资额24%,其中超出额度最多的是家润多,达到95.8%,中小企业超额融资现象更为严重。

     关于超计划额融到的资金用途,记者联系了新近上市的多家公司,均未获得明确答复。只有万马电缆董秘王向亭对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就此问题专门发布了一个公告,具体内容可参见该公告。”

   记者翻阅万马电缆公告,8月3日,该公司发布了“关于用募集资金超额部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显示,电缆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对流动资金的需求要相应增长。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0.78%。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公司财务费用,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并保证募集资金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的前提下,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用募集资金超额部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的议案》,决定将募集资金超额部分2.07亿元用于补充公司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

   对此,日信证券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庞剑锋对记者分析说:“股票属于直接融资,这个资金用作补充流动性资金,比如归还银行贷款等,有利于减少上市公司财务费用。但流动资金多了又有可能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劳务成本。”

  询价高成祸首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超计划额融资主要是询价比较高的结果,当然也说明市场对新股价格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超计划募资部分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只要申报当地证监部门核准就是允许的。

   WIND数据显示,最近IPO的上市公司,发行市盈率最低的是四川成渝的20倍,其余均在30倍市盈率之上,最高的是中国建筑,发行市盈率为51倍;而目前A股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在25倍至30倍之间。

   庞剑锋也表示,在新股询价时,高溢价必然带来更多资金,也就造成超过计划额度的结果。

   “超计划额融资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说市场行为还是有效的。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应该包括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在反映未来经济增长方面的差异,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他们对未来经济复苏、经济增长似乎还不那么有信心,而上市公司股票是虚拟经济,股市本来就反映将来的预期,市场内的投资者对未来预期良好,敢于给出比较高的溢价。”

  按实际需求募资

  杜绝资金浪费

   刘纪鹏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对超额融资问题十分关注。“从目前的发行制度来看,发行和筹资总额是不衔接的,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结果。在既定的发行股份数量下,只要询价的市盈率高,就会出现超额融资。但如果从既定的融资额度出发,在总融资额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询价市盈率高,则可考虑减少发行股票数量,应该说这是新股发行尚待完善的方面。”

   刘纪鹏认为,超计划额融资的后果就造成上市企业对资金的不珍惜,会造成它们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投资人的资金;如果上市企业都按照需要来融资,那么市场内的资金还能供应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帮助更多企业发展。

     “拟上市公司制作的招股说明书对计划融资额度的测算本来就是宽松的,这种计划融资额肯定就留有富余量,结果市场发行后能融到的资金还要大于这个有富余量的计划额,那么结果就是资金不能被最有效利用。”刘纪鹏接受采访时说,“监管部门应该在实际融资额超出拟融资额时及时调整,保证投资人资金的高效利用。”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