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地王竞相涌现 市场吁政府祭双限招

  ⊙本报记者 于兵兵  

  “限房价以限地价”这一打击地王的招数可能再次被政府祭出。而“双限双竞”房呼声再起,正源于天价地王在2009年的竞相涌现。

  3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博客中指出,单一的竞争地价的招拍挂方式是导致地王频出的直接原因。“目前,要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需要首先抑制地价的快速上升。”而王健林的建议是:实行限制房价的土地出让方式,即先规定出让土地建成后的房屋销售均价,再将土地公开“招拍挂”。“限了房价的土地是一定不会出现地王,因为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做赔本的买卖。”王健林表示。

  这种“限房价以限地价”的做法其实在2006年房地产市场高峰期时就曾经出现,并被政府视为重要调控方式之一。2006年,九部委“十五条意见”要求,各级城市土地供应应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市场称之为“双限双竞房”。但随着楼市遭遇2008困局,一系列土地调控政策悄然搁置。

  今年上半年,以国资为主力的房地产企业大举进入土地市场,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地王”纪录被屡屡刷新,例如,金地集团以30.48亿元高价获得上海赵巷地块,比2007年时的同类地块楼板价上涨40%。近日又有消息称,北京CBD核心商务区中服地块有望创出百亿天价。

  而王健林认为,高价“地王”的唯一受益者是土地出让方。但是,天价地王在满足了地方收益之外,却留下众多隐患。首先是对房价的反刺激。据上海证券报了解,上半年多数地王在未来上市后房价将高于目前周边价30%以上。这一预期直接拉动了现房价格在上半年的追涨。

  地王一方面带来地价的非理性上涨,进而拉动房价上涨,一方面也为开发企业带来可以预见的风险。日前,广州2007年24块地王至今未开工一事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国土部、国资委等调控部门则高调对地王现象提出警示,要求开发商理性入市,并对此前违约地王进行大力清理。

  中原地产广州区总经理黄韬认为,导致地王冲动拿地又无力开发的原因之一是招拍挂体制的流程问题。根据目前的单一竞争方式,开发商在现场得不到任何风险提示,也没有安排更多可供理性评估的时间,这种流程很容易导致盲目的叫价冲动。

  “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高价拿地都不是他们本意。谁都想低成本拿到土地,然后以稍低于周边的房价销售,这样卖得更快、利润实现更早。但在目前僧多粥少、价高者得的土地市场上,理性的企业基本上就拿不到地、吃不上饭。”王健林表示,以目前的招拍挂制度,企业获得土地的唯一途径就是拼地价,导致一轮又一轮“地王”频出,而以限制房价的方式来限制地价或许是改革招拍挂制度的有效方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