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规律,每年7月份由于季节性因素,PMI指数往往会出现回落,今年7月份PMI比6月份还上升了0.1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经济上升的势头不错。从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中,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势头持续的判断已经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的共识。
53.3%,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再度吸引了各方的关注。虽然仅仅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但是这一数字也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令人信心倍增的经济回升势头。
“7月份PMI指数继续保持在50关口以上,显示我国经济回升的势头进一步保持,甚至还有可能加速回升。”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PMI连续5个月回升,整体表现不错。从PMI分项指数来看,只有进口指数有所下降,降幅为1个百分点,其他表现都不错。”
在PMI各项指数中,值得关注的是购进价格指数上升2.1个百分点,逼近60%高点,升势较为显著。数据显示,7月新订单指数为55.5%,与6月持平;购进价格指数为59.9%,较6月上升2.1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上升。在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唐建伟告诉记者:“从数据中反映出,企业的去库存化完成得不错,可以说目前企业去库存化基本结束。”他认为,从PMI分项指标来看,库存指标包括原材料购进指标都接近历史正常水平,去库存化基本结束,意味着企业生产恢复到正常状态。“随着下半年经济的进一步复苏,由于对未来预期保持乐观,企业有可能从去库存化向补库存转变,这会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唐建伟如是说。
“按照一般规律,每年7月份由于季节性因素,PMI指数往往会出现回落,今年7月份PMI比6月份还上升了0.1个百分点,显示出我国经济上升的势头不错,实体经济恢复得相当好。”唐建伟告诉记者。PMI持续回升的这一趋势,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相吻合,从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中,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势头持续的判断已经成为众多学者专家的共识。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与外需市场密切相关。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制造业出口企业带来了重要影响,但是这一局面正在逐步向好的方面发展。数据显示,7月份PMI分项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回升。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1%,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20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高于50%。这些数据表明,制造业出口形势继续回暖。而出口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内需的恢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负面影响。从PMI分类指数中反映出我国企业去库存化的基本完成,企业购买原材料动力的上升,都意味着内需的恢复增长,对PMI指数的良好表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回暖复苏的同时,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在微观领域,企业的回暖似乎并没有与宏观经济运行同步,在制造业领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一些问题。情况到底如何?对此,唐建伟认为,对于二季度我国经济回升的因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政策的拉动;二是内需的恢复。其实,内需的回升也主要是由政策拉动的。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的刺激经济政策的一个重点就是加大投资,上半年我国投资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行业。相对来讲,微观领域企业的回暖要比宏观领域回升晚一些。此外,这些行业回暖从上游到中、下游的传导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企业利润虽然仍在负增长,但是环比已经出现持续的改善,趋势向好。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趋好,微观领域中企业会逐步感受到这一暖意。其实,在微观领域已经显露出春意。在PMI各项指数中,从业人员指数小幅上升,意味着就业形势逐步缓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趋于好转。而部分行业对于经济企稳回暖感受不深的原因还在于,我国经济回升主要是由于政策拉动,而且政策资源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带来经济回暖的格局还不均衡。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经济回升还面临着许多问题。PMI指数虽然连续数月在50关口以上运行,但是也没有出现大幅的增长,这本身就说明了我国经济的复苏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在“三驾马车”中,虽然投资快速增长,消费稳定增长,出口降幅趋势在收窄,但是无论在投资还是在消费、外贸等领域,都还存在着短期和长期的问题,我国经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增长还需要一段时间。
对于下半年我国经济是否还会出现再一次“探底”的担忧,唐建伟则告诉记者:“下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肯定是一个持续上升的过程。我们预计三季度GDP肯定会比二季度要高,达到9%左右,四季度会进一步回升,可能会达到9.8%或者10%,全年‘保八’没有问题,可能会达到8.5%左右。”
我们期待下半年看到一份“亮丽”的经济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