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速成”依据不充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02:58  第一财经日报

  沈易安

  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再创新高,通胀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焦点。不过,无论从成本推动角度看,还是站在货币供应角度考虑,支持通胀短期内出现的依据似乎并不充分。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认为通胀短期内不会出现的被调查对象比例超过四分之三。76.9%的被调查对象倾向于“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胀,因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仅15.4%的人认为“很快会出现通胀,因充裕的货币供应”,另有6.2%的人选择“物价负增长形势将持续”。

  “通胀主要从两方面看,一是过多资金追逐过少商品,即资本市场的资金吸纳能力已经远远超出实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胀主要涵盖服务行业,而服务行业作为买方市场,在供给始终大于需求的状态下,持续的价格升温不大可能。”交通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艳在交易商协会“2009年年中金融市场运行分析会”上表示。

  数字显示,目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仍处于负增长区间,且降幅加深。CPI增幅从2月由正转负后,6月下降1.7%,PPI由年初-3.3%降至6月的-7.8%。虽然CPI和PPI下降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但总需求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从核心通胀率由年初-0.5%扩大到5月的-1.3%中可得印证。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来看,虽然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升,但“去产能化”问题将对成本推动型通胀的传导形成抑制,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状况的改变短期内难以完成。因此,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短期内不会诱发通胀,何况大宗商品价格未来走势尚不明朗。

  近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的《二季度经济形势研究报告》显示,二季度5000户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景气指数从一季度的-15.6%收窄至-8.9%,出现较大幅度反弹。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对经济走势看好,但央行数据只针对大企业,除钢铁、能源等部分行业因受政策带动而发展较好外,中小企业发展并不太乐观。

  在货币供应方面,上半年货币供应持续高增长,同时企业和私人部门投资意愿维持低位,上半年市场流动性持续高增长。但下半年这一局面将有所改观。一方面,资金供给中的三个来源——新增信贷、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中,只有外资流入仍有明确上升空间,但外资流入不稳定性更强;而贸易顺差受国际经济回暖慢的影响,短期内很难成为新资金供给的主要来源;而下半年新增信贷规模的压制可能加强。

  与此相对应的是,资金需求中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意愿虽然仍处于低位,但已开始逐渐回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资金需求将逐步回升,资金供需状况将趋于平衡。

  因此,虽然M2增速高企,但货币供应引发通胀仍有一个过程,而央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较快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因此,只要不是长期持续供应过量,货币供应短期高增长不会引发通胀。

  尽管如此,资产泡沫问题依然值得关注。交易商协会信息研究部一位人士认为,由于存在理论上的通胀诱因且通胀问题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因此形成一定的通胀预期后,一部分人开始采取措施“预防通胀”。

  “我国目前投资渠道有限,因此房产和股票是对抗通胀的传统手段,再加上相关市场利益群体的推波助澜,房市和股市的资产泡沫扩大的可能性提高。”上述人士表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