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企业公民意识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成长而集中井喷,灾区捐助、环境保护与慈善助学成为中国企业履行企业公民义务的主要切入点。2009年7月,继“汇添富怒江两岸助学计划2008”之后,汇添富基金与第一财经联手打造的“河流与孩子”公益助学项目再启程,此行将从怒江流域北上,进入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流域,该流域流经的四川汉旺、美姑等地将成为河流与孩子项目本季落地的核心地区。来自汉旺、美姑以及怒江的50余名乡村教师将作为2009年河流与孩子助学项目的首批受益人,于今年8月来到上海,接受上海希望工程办公室提供的专业教师培训。
《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与既往的以资助乡村学童的助学项目不同,河流与孩子计划将扶助和培训乡村教师作为助学的核心项目,主办方认为:乡村教育不应只是城市教育的延伸,它本身同样可以作为现代性的精神资源而进入现代教育整体框架之中。如何超越城市取向的现代教育设计,建立既向现代化开放、又不失乡土特色的乡村教育模式,以更多地承担乡村社会发展的功能,弥合城市农村二元化的裂痕?乡村教师群体教育无疑是个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此次启动的“河流与孩子”助学计划已经是第二季了,在2008年启动的第一季的项目中,受到“因为贫穷,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孩童只能溜索穿越怒江求学”报道的触动,汇添富基金与第一财经选择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作为受助地区。
08年8月,由美国知名教育专家,著名作家韩素音之女唐蓉梅女士领衔的教师志愿者、媒体志愿者团队一行10人来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对当地60余名优秀教师进行暑期培训,培训内容涉及美国基础教育模式、儿童心理学、语文教学、数学教学、美术教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使之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能够同步城里的老师。针对当地家庭无力为孩子购置课外读物,汇添富基金与第一财经在公司员工与持有人中间发起“大家来捐书”行动,儿童读物与衣物从四面八方寄送到怒江,改变了当地孩子只有课本可读的尴尬现状。
在落地教师培训,图书支援等软性援助的同时,汇添富慈善项目组成员考察了怒江泸水县上江乡的若干小学校舍,由于国家普九工作的成功实施,当地小学的入学率激升,但面临住宿紧张,校舍有限且年久失修等现实问题。汇添富经过评估,选择校舍危房最多的上江乡平安寨完小作落地新校舍建设项目。
09年4月20日,汇添富“河流与孩子”项目正式启动一周年之际,位于我国西南边境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上江乡添富小学正式挂牌,由汇添富全资捐建的学校主体教学楼和卫浴等配套设施也正式投入使用。汇添富的持有人也以特殊的方式为这所学校奉献了爱心,汇添富利用因持有人取消纸质对账单而节省的资金为添富小学购置了儿童经典图书和工具书。
至此,汇添富基金与第一财经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摸索出的“软性投入为主,硬性投入为辅,软硬兼顾”的公益助学模式得以成功实践,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教育局局长陈文俊给予该项目以高度评价,汇添富也因此获得由民政部指导,证券业协会支持发布的中国金融企业慈善榜“基金业特殊贡献奖”与“最受公众认可公益项目奖”两个奖项,成为业内获奖最多的基金公司。
“09年,在四川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我们河流与孩子项目将移师至金沙江流域,但针对怒江地区的教师培训、图书馆兴建等软性助学项目一定会持续下去。我们也将逐步摸索慈善项目申请审核制,即有助学需求的地区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留言等形式申请‘河流与孩子’项目援助,符合援助标准的地区将成为该项目在新的年度中落地的区域。”汇添富基金相关人士说。
美姑、汉旺基础资料
美姑教育状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黄茅埂西麓,是最早被国家认定的“141个”贫困县之一。总人口183000人,彝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8.8%,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自治县。全县共有中小学232所,其中小学228所,中心校24所,村完小2所,村非完小165所,教学点37个;初中4所,带帽初中3所,完全中学1所;中小学分布在河谷地带的有35所,占总数的15.09%,分布在贫困人口居多的二半山地区有93所,占总数的40.09%,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有104所,占总数的44.8%。
美姑县入学率较低、辍学率较高,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7.31%,其中女生入学率仅为13.88%。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室岗位存在大量缺口。教师的素质也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着代课教师,教师的学历普遍低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比较落后。贫困是制约美姑教育发展的瓶颈,对于经济贫困的家庭来说难以支付必要的教育费用。地方财政也比较困难,没有能力设置足够的教师岗位,教师的培训资金也很少。此外学校的布局不尽如人意,家校的距离远,从而使一部分年幼的儿童失学在家。这些都造成了目前的教育现状。
汉旺镇受灾情况
位于重灾区的汉旺镇在5.12大地震受灾严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大损失,受灾人口达6.2万多人,遇难人数达4595人,失踪267人,受伤人数6789人,其中2465人受重伤。基础设施建设遭受了严重破坏,全镇范围内倒塌房屋22700户,损坏93980间,镇内的23所学校几乎全部损毁,两所社会福利院房屋也几乎倒塌。全镇经济损失共计168383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