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光伏投资并未过热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5日 11:12  中国经营报

  裴培

  随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接连出台有利于太阳能的政策,国内太阳能企业的扩张热情再次提高,VC/PE等直接投资者也开始重新关注这一领域。仅仅7月份以来宣布的太阳能光伏扩产及投资计划,即包括:

  招商局中国基金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收购BIPV(建筑物光电一体化)生产商武汉日新科技5%的股份;上海超日计划上市融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100兆瓦的太阳能电池产能;英利绿色能源与海南省政府签约,将投资12亿元人民币在海南建设100兆瓦的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则于近日声称,将在2010年~2020年生产30000吨多晶硅和4吉瓦太阳能级硅片,成为全国重要的太阳能生产基地。

  这些消息不禁令人担心,太阳能行业的“投资过热”是否又将来临?中国证监会也抱有类似的担忧,上海超日IPO搁浅,据说即是因为证监会认为其电池产能“上得太快”,与全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不符。

  不过,从上市公司的动向来看,投资过热还远远没有来临。

  在海外上市的十几家中国太阳能企业,目前只有英利和赛维宣布了新的扩产计划,其余只是在执行2008年预订的扩产计划,尚德、晶澳、中电等在整个2009年上半年都没有扩产。最近宣布的扩产计划大多比较合理,例如英利和超日都只打算新建100兆瓦的产能,与2008年过热时期大家争先恐后冲击“吉(G)瓦俱乐部”不可同日而语。其他行业的企业并没有像2007年~2008年那样急着加入太阳能行业的盛宴;笔者最近曾在行业会议上遇到过一些想加入太阳能行业的其他企业代表,但大都停留在观望状态,短期内没有投资计划。

  从长期来看,许多企业仍然抱有宏大的目标,例如昱辉打算在3到5年内建设1吉瓦的组件产能,天合公布了300兆瓦的第二期、第三期光伏产业园规划,天威保变的关联企业天威新能源打算建成全国数一数二的光伏产能,等等。但是这些计划都停留在纸上,属于“愿景规划”而非实际规划,企业不用为此付出任何成本,真正的产能扩建恐怕最快也要从明年开始。内蒙古、辽宁等省的太阳能产业振兴规划也属于这一类型。从这些长期规划中,不能得出太阳能行业即将出现投资过热的结论。

  虽然新增扩产计划不多,但是原有扩产计划的压力还是很大,尤其体现在上游的多晶硅领域。江苏中能最近以反向收购的方式登陆香港主板,并筹措资金进行多晶硅扩产,2010年产能有望超过20000吨;赛维LDK的5000吨多晶硅产能已于6月下旬建成,另外两个多晶硅产能计划于第三季度和明年上半年建成;昱辉、英利、永祥等企业的多晶硅产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多晶硅扩产停不下来,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的初期投资大,生产设备大都提前一年甚至几年预订并付款,很难随着市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是下游的硅棒、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建设,弹性相对较大,生产厂家大多已经根据形势作出了调整,短期内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太阳能行业来说,最大的威胁不是新增产能,而是一些暂时退出市场的产能重新开动。尤其是在中国,存在大量的小型硅棒、硅片、电池、组件厂家,其产能大多不超过几十兆瓦,只有一两条生产线,资本较轻,既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品牌优势。当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这些厂家往往暂时关门,客观上起到了减少供给、稳定价格的作用。前一段时间媒体报道“中国有近300家组件厂家倒闭”,指的就是这种性质的关门。但是这些厂家并未退出市场,在目前市场回暖、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体现的情况下,小企业重新加入市场,很可能对刚刚稳定的产品价格形成新的压力。当然,这些小企业大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不太可能扩张产能,仅仅能够维持现状而已。

  要消除全行业的产能过剩,必须进行大范围的横向、纵向整合,以并购重组甚至强制破产的方式,使多余的产能退出市场。但是在目前国内“保增长”、“保就业”的大局之下,地方政府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所以全行业的产能过剩在短期内仍然难以结束。真正的产业洗牌大概要等到2010年甚至更晚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