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预期下的银行股是买还是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5日 02:03  第一财经日报

  张可兴

  通胀预期最近一直很“火”,而事实上目前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今年以来一直是负增长,应该算作通缩时期。我们看到基金、券商及众多机构投资者和大众集体陷入通胀恐惧之中,正因为如此,才会使庞大的居民储蓄源源不断杀入房市保值,从而启动工业复苏的循环。从这个角度来说,通胀预期可能是目前支持市场继续向上的根本动力。

  目前,招商银行的估值水平只有17倍的静态市盈率和4.4倍多的市净率,兴业银行的估值也相差不多,整个A股市场,银行股是市盈率最低的板块之一,那么现在是否还可以买入银行股呢?

  通胀预期带来的是资产价格的上涨,即FIRE(金融、地产、资源),那么可以说在一致的通胀预期下,导致大多数人一致看好并不断地买入金融、地产及资源类股票,因为这些股票在通胀的环境下受益最大。好了,说到这里,大家似乎看到了一个场景,那就是大量的资金在推高FIRE价格,致使股价持续上涨,但是这一切只是源于一个预期,一个虚无缥缈的猜测而已。

  天相投资的统计显示,二季度末包括开放式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闭式基金在内的可比的偏股型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83.67%,这一股票仓位超过基金在2007年三季度末的牛市高点水平,创出历史新高。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基金对于通胀预期是惊人的一致,一致看多做多银行、地产等股票。回顾2007年8月后,疯狂发行的新基金们,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概念的掩护下,大举建仓银行、地产股,股价暴涨的那一幕场景似乎又一次再现,导致将股市推向了最后的疯狂。

  笔者以为,在股市中,“人多的地方”很危险,不要去。这是对巴菲特的“在大家贪婪的时候应该保持恐惧”最好的诠释。当大家都认为一件东西很好,争着抢着去买的时候,那么不用去过多研究各种经济数据和资料,很明显,这些东西已经贵了,至于是否还会更贵,没有人知道。至于是否马上会从贵变成便宜,更是很难判断,我觉得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银行股已经成为“香饽饽”,至少不会太便宜。

  但是,另一方面,优秀银行股的静态市盈率只有17倍左右,市净率只有3~4倍,从未来几年的成长性来看,我认为可能是低估的。众所周知,去年底分析师普遍下调预测,纷纷将银行业净利润增速降为负值。到了2009年,好像分析师又纷纷乐观起来,都认为会正增长,并上调了银行业绩增速,但估计的净利润增速仍在10%甚至5%以下。所以,股票市场给予银行股的预期比较低,才会在各板块中明显处于低估位置。那么,分析师们对业绩的预测常常不准确,市场目前的预期是正确的吗?如果银行股今年的成长远超出预期呢,比如优秀银行业绩成长20%以上呢?由此可见,对于公司业绩的短期预测是很困难的,大多数时候的预测都没有任何价值。其实最重要的是,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净利润复合成长率,才是判断目前估值水平是否低估还是高估的依据,而不是只参照今年或者下半年。

  在2008年10月,我们根据美国、日本及香港银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作出判断,银行业的估值已经绝对低估,即市场的预期太悲观了,而事实也验证了我们最悲观时应该贪婪的投资理念。我们当时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判断是,优秀银行的利润增速可以达到复合15%~20%,乐观估计可以达到25%。如果真是这样,只有个位数PE的优秀银行股的估值肯定会有成倍甚至数倍的提升空间。

  笔者认为,股票市场大多数时间都是无效的,就像去年银行股的业绩在实现30%~50%高速成长的预期下,市场却给出了出奇低的估值,所以在大家都不看好银行股的时候,让我们有幸捡到了便宜货。

  很多人认为,目前的整体估值水平不高,上证A股还不到30倍,历史上的最高估值都达到过60倍,甚至70倍,因此判断上涨空间还很大。但是在实体经济还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期望这轮牛市再次达到历史最高估值,风险还是很大的。当然,以未来长期看,3000点肯定会被踩在脚下,银行股还会有高估的时候出现,优秀银行的业绩依然会成长,所以从此角度说,你现在买了银行股,在未来三五年内应该还是可以赚钱,但是也很有可能要忍受股市调整带来的短期账面亏损。原来在2000点附近买的优秀银行股,不卖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卖了也有可能以更便宜的价格捡回来。

  (作者为北京诺亚方舟证券投资基金总经理)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