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公培佳 晏耀斌 北京报道
宏观经济“半年报”一出,此前担心的保八似乎变得毫无悬念。不过,国内经济已走出“V型曲线”在被广泛认同的同时,复苏质量仍备受质疑。
“投资过快增长拉动下,消费仍是短板,出口则持续低迷;另一方面,钢铁、水泥产能明显过剩,民间投资仍按兵不动,更为诟病的是通胀预期越来越强烈。”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等中央智囊级专家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
对此,中央高层和智囊,甚至包括信贷、财税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选择在6、7月份到各地摸底调研,为研判下半年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蓄势。
7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表示,要求稳定宏观政策。结合最近中央高层多次表态,可以肯定的是下半年宏观政策方向上不会变,但具体到细节会有微调。本报多方采访了解到,针对上述问题,下半年宏观经济将重在修复,从而提高经济复苏的含金量。
保八无悬念
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半年报”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增速为7.1%,其中二季度已达7.9%,这和实现全年目标8%已近在咫尺。在4万亿投资刺激下,仅仅过了半年,宏观经济就画出了一个“V型曲线”。
其中,最能体现经济复苏的发电量和用电量6月份分别同比上升了5.2%和4.3%,就在5月份,这两个数据还分别为-2.57%和-3.55%。记者还了解到,7月上旬最新发电量,仍在延续6月以来的增长势头。
另外,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反弹至10.7%,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4个月高于50%,均预示着2009年经济复苏前半场告捷。
就在“半年报”发布当天,郑新立对本报记者分析:中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长城伟业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谭雅玲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保八不是问题,关键是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健康持续。”
复苏质量受质疑
棋至盘中,保八全局就已悬念尽失。眼下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的成色如何?
数据显示,目前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尽管已由年初3.8%的低点升到了10.7%,但和正常情况下的40%左右的水平仍相去甚远。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在拉升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上半年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净出口反下拉GDP增长2.9个百分点。
对此,郑新立直言,投资一家独大,三驾马车严重失衡,这显然不符合经济复苏初衷。曹凤岐也认为“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这也和最近中央高层频繁表态的判断一致。
工信部刚刚公布的数据证实,目前投资聚集产业已是产能严重过剩,前三名正是钢铁、水泥和船舶;其中前5个月,全国水泥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造船工业能力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左右。与此同时,在信贷大量流入楼市、股市之际,民间投资却不足,广大中小企业依然不振,信贷结构严重失衡。
更为激烈的质疑来自上半年7.3万亿、全年或超10万亿的天量信贷,这导致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不断高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7月22日公开承认,上半年货币信贷执行情况偏离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今后经济调整埋下了隐患。
谭雅玲和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均对本报预测,11月或年底,通胀就会出现,而这对经济复苏非常不利。不过,本报记者从深圳刚刚大幅下调最低工资标准指导价可以看出,普通百姓工资收入并不理想,通胀的可能性并不大。
高层智囊一线摸底
进入7月份,来自国务院、央行、财政部、银监会等高层的关于下一步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的声音高度一致:“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将继续实施刺激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不过,最近央行年中会议召开时,国内两家媒体同一时间挖出的新闻内容却截然相反,一家说央行已把防通胀列入下半年工作重点,另一家却予以否认。这显然不仅仅是误报,其背后透露出的,其实是相关部门之间,甚至是同一部门内部对经济的判断仍有分歧。
7月9日,国务院在中南海召开会议问计众专家智囊。本报记者采访知情人士获悉,这一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家以及部分部委的高级官员碰面时,对未来经济走势分析并不一致,其中专家对未来通胀预期尤其敏感。
事实上,这个时候中央对于经济形势已是了然于胸。就在7月9日前一天,温家宝总理刚从山西回来,而这也是总理连续第五个周末到地方调研。不仅如此,在6月份短短一个月内,中央最高层已对全国15个地区完成了调研。记者了解到,中央高层的摸底结果是:发现上述众多问题的同时,对部分专家大呼通胀、调整宏观政策并不认同。
“在外出差。”多位政府智囊近日在电话里多对本报记者这样表述。记者获悉,这些政府智囊受政府委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继续到一线收集最真实的经济情况。
提高经济复苏含金量
国内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复苏成绩很突出,问题也多多。进入下半年,如何应对?一位专家对本报分析下一步调控时的用词是:变“救急”为“养生”。毫无疑问,在今年GDP增速是7.9%、8%还是8.1%争论变得意义不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经济复苏的含金量,才是下半年的重点所在。
最近,国家已经紧急叫停投资规模巨大的金沙江水电项目、严控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等。本报记者了解到,8月份很可能会有一份力保中小企业发展的“民间投资新计划”出台。
7月22日,吴晓灵吹风称:“要给央行的货币政策提供有利空间,如果有朝一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家不要有过多恐慌。”
“哪怕让下半年经济回暖步伐相对稍微放慢一些也不要紧,关键是要提高经济上升质量。”上述专家透露,政策大方向上铁定不会变,但针对三驾马车严重瘸腿现状,细节上肯定会有所调整。
对此,曹凤岐和祝宝良均认为:“下一阶段应把调整结构作为重点,如将鼓励投资调整为刺激民间投资,让众多实体经济受益。”而在外贸上,充分利用现在的外汇储备,鼓励企业走出去;刺激内需上继续细化家电、汽车下乡计划。